郝霞
民間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植根于現實生活之中,彰顯了口頭性、集體性、傳承性等特性。內容廣闊、形象鮮明的民間文學作品,強烈地吸引著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對豐富多彩生活的探求欲望,為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課題的提出及研究意義
課題的提出 創新是民族之魂,是未來人才的最重要素質之一。創造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人類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都必須依靠生生不息的創造精神。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通過提高全民族的創新素質來實現。幼兒期是思維發展的黃金期,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主要表現在好奇心、想象力、專注力上,民間文學能夠滿足這種好奇心,激發幼兒的想象,吸引幼兒的專注力。因此,有目的做好幼兒創造思維的引路人,將民間文學火炬傳遞下去是我們的現實和時代責任,也具有歷史意義。立此課題,順應了幼兒在園活動的興趣需要,在積極引導中,讓幼兒通過在幼兒園開展的民間文學學習活動,汲取祖輩的健康文化乳汁,為培養當代創新型人才,有著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和不可低估的價值。
研究價值 一是理論價值。創造性思維是杰出人才最基本的心理品質。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也是個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是幼兒整體人格和諧發展的需要。民間文學體現的是勞動人民智慧的草根文化、最接地氣、最接近幼兒的生活,也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娛樂性。通過研究,傳承中華文化,充實幼兒園的園本課程,讓幼兒領略優秀傳統民間文學的魅力,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價值毋庸置疑。二是實踐價值。民間文學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它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民族精神及中華民族所特有的優良傳統。我們幼兒園開展該課題的目的就是:“在民間文學中,培養幼兒的好奇心、想象力、專注力,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豐富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內容。”
幼兒民間文學作品,形式豐富多樣,包括民間故事、神話故事、童謠等,植根于人們的生產、生活。幼兒借助于民間文學的熏陶,可以獲得藝術的審美力,豐富幼兒的精神內涵。孩子們在民間故事、神話故事、童謠等學習體驗中,總會有新的發現和創造,能使他們的好奇心充分展示,天性得到釋放,學習活動中能積極思考,激發出可貴的創新思維品質,使傳統的民間文學在學習應用的過程中,既能保持原風格,又能符合新時代的教育要求。
課題界定
民間文學 民間文學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是廣大民眾集體創作口耳相傳的文化遺產,內容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營養。集中反映廣大勞苦大眾的現實生活,表達勞苦大眾的思想情感。民間文學的形式很多,比如民間的童謠、歌謠、傳說、諺語、謎語、敘事詩、史詩說唱、小戲曲等。
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式。它是與惰性思維相對的一種思維形式。創造性思維彰顯其新穎性、獨特性與創新性。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主要表現形式是在他的創造性想象上,即好奇心重、專注力強、追求與眾不同的答案、有豐富的想象力、獨立性強、理解力強。
結合民間文學發展幼兒的創造思維能力 陶行知說:“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幼兒毫無疑問有著創造力,雖然幼兒的創造力常常表現為不穩定性、不自覺性等特征,但幼兒具有強烈的可塑性。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思維力等,可以結合民間文學得到鍛煉與發展。
國內外研究述評
國外研究 幼兒期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關鍵期,是實施創造教育的最佳期。19世紀,德國幼兒教育之父福祿貝爾就已經將創造和想象力與兒童的精神生活密切地聯系在了一起。1936年,法國哲學家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在《講故事的人》一文中說:“民間故事和童話總能給我們提供好的忠告;無論在何種情況,民間故事和童話的忠告都是極有助益的。”意大利杰出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蒙臺梭利等都對創造教育創新思維極為重視。總而言之,他們的教育思想影響到全球至今,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重視創造教育較早。
國內研究 追根溯源,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國特色教育的理論基礎。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蔡元培、陳鶴琴等,都留下關于創造教育的至理名言和經驗做法,國內許多幼兒園也在踐行創造教育,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途徑和方法等進行了系列統深入的研究,有關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筍。如《民間美術開發與幼兒創造性思維的有效培養研究》等。在此課題研究中,都有相關經驗值得學習借鑒。研究中,通過創設特定的民間游戲情境,發展幼兒的語言;以圖譜展示民間歌曲情境,幫助幼兒進入美的藝術境界。
筆者所在幼兒園研究情況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筆者所在幼兒園在幼兒教育工作中也開始學習和重視創造教育,逐步將創造教育理念滲透于教育實踐中,特別在近年,加大了研究力度。筆者所在幼兒園承擔的市級研究課題《利用民間游戲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研究》《圖譜在幼兒園民間歌曲教學中運用的研究》,已取得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研究風格,以點帶面在全國開花結果,活動在全市展示,經驗得到了許多同行的贊賞,促進了幼兒發展,激發了教師研究民間文化的熱度,增強了研究自信。
研究目標、內容及重難點
研究目標 該課題通過收集民間文學作品,營造民間故事、詩歌的創作氛圍,激發創作的興趣,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利用民間童謠、神話、故事、戲曲,豐富幼兒教學內容,多角度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利用民間游戲活動的娛樂性、多樣性,指導幼兒教師開創新的教學方法,深入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
研究內容 子課題①《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的文獻研究》,研究要點:通過大量收集、閱讀關于民間文學和幼兒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文獻資料,通過討論研究提取與本課題相關度密切的資料,深刻理解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以及中國民間文學的價值。子課題②《民間文學對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的作用研究》,研究要點:整理、收集大量的適合幼兒學習的民間文學作品,訓練幼兒創造性思維的新穎性、靈活性和發散性等。子課題③《民間文學豐富幼兒創造性想象的研究》,研究要點:民間文學可以為幼兒提供大量的放飛想象的素材,這些優美動聽、節奏感強、引人入勝的民間文學作品,為幼兒的想象創造提供了重要條件。子課題④《民間文學培養幼兒創造性人格的研究》,研究要點:豐富多樣的民間文學作品對培養幼兒的創造性人格的價值、方式和策略等。還有子課題⑤《結合民間文學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策略研究》。通過一系列的子課題,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一步步實踐,探索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的方法、途徑等,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研究重點、難點 研究重點:整理收集民間文學作品,找出有利于激發幼兒好奇心、想象力的作品,并借助于這些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民間文學作品去著力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研究難點:挖掘民間文學作品的內涵、價值、意義等,“寓教于樂”,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研究思路、理論基礎與方法
研究思路 本課題研究以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為目標,篩選出適合幼兒的民間文學作品和創設相應的條件與環境,通過相關的理論學習,摸索出適合幼兒創新思維發展的教育策略,構建相應模式,不斷在實踐中檢驗、改進,充分發揮出家長的作用,形成共識。
研究方法 ①文獻法,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種有關文獻資料;②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了解老師、家長所熟悉的適合幼兒的民間文學作品,以及開展怎樣的民間文學活動能夠更好地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等,制造相關研究策略;③分析法,通過對文獻資料、調查結果等進行周密分析,得出結論,有針對性地開展有效研究;④情境教學法,依托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論,合理取舍,有效構建植根于民間文學作品的有利于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科學化、合理化的情境,使幼兒的思維進入最佳狀態;⑤行動研究法,即由課題組教師共同合作,共同探討,在平時的民間文學教學活動中邊實踐、邊探索、邊進行總結交流。
理論依據 一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倡導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老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的交流的樂趣”,以及“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二是《3-6歲幼兒學習指南與發展》中提到: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比如經常抽時間與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提供童謠等,讓幼兒自主感悟、自主體驗不同兒童文學作品的美,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欣賞或模仿文學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三是早期開發理論。國內外大量科學研究資料表明:幼兒期是大腦迅速發育的高峰期,是智能敏感期,是對幼兒進行早期教育的最佳時機。3歲至13歲是人生記憶力最好的年齡,而5歲至6歲兒童處于形象思維持續發展的時期,頭腦儲存了許多實物、符號與表象,語言理解能力發展迅速,能夠掌握各種式樣、節奏、聲音、押韻形式。四是多元智能理論。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至少有8種智能。民間藝術課程的開展能適應幼兒智能的多元傾向,能使每個幼兒得到充分表現的機會,有利于發展幼兒8種智能中的語言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和觀察智能,這樣便能較好地為發展幼兒的綜合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五是黃少慧在《用民間故事熏陶幼兒心靈》一文中從四個方面論述了民間故事對于幼兒的價值:①民間故事取材廣泛,能拓寬幼兒的知識視野;②想象奇特,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同時又豐富兒童的想象力;③滑稽幽默,激發幼兒愉快的情感;④民間故事中一般采取對比的手法,將善惡、丑美、勤勞和懶惰等進行對比,這種愛憎分明的傾向性使幼兒更易獲得具體的是非觀念。
觀點與創新
主要觀點 民間文學作品注重主觀想象、自由表現、感情抒發,因此,在開展民間文學活動時,孩子們遷移已有的經驗,大膽想象,自由表達自己的認識,抒發內心的情感,從而使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得以發展。我們開展了《結合民間文學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研究》的課題研究,旨在深層次地挖掘民間文學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功能和教育價值,對其進行系統、深入研究,讓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在學習民間文學中獲得發展。
創新之處 本課題的創新之處在于選用民間文學中的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典型性作品,以此讓幼兒領略、體驗和感悟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獨特魅力,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并改變教師的觀念,提升教師的能力,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學會“十三五”教育科研規劃2016年度重點課題《結合民間文學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研究》(批準文號:16B17P1NT32)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吳窯鎮吳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