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幽
眾所周知,早讀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陣地,也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延續與補充,更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讀書習慣的絕佳時間。那么,早讀現狀如何,在教學中又該怎樣有效地利用這一時段呢?下面筆者就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做法。
早讀的現狀
學生放任自流式 在日常的早讀時間段,教師總是要求學生一到校就開始讀書,但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玩鬧,有的學生發呆,有的學生半天還在收拾書包,偶見部分乖巧的學生如小和尚念經般在讀書,就會發現他每天反反復復就讀那幾課,時間混過去了,卻沒有任何語言學習成效。如此種種,都是對學生放任自流的結果。
教師苦口婆心式 “教師領,學生讀”,乍一聽,學生朗讀很投入,書聲瑯瑯,但讀來讀去就那幾篇課文;一些學生更是讀得聲嘶力竭;不能讀自己喜歡的內容,沒有選擇的自由。這都是教師苦口婆心的結果。
可見,我們迫切需要對早讀進行規劃,充實早讀課的內容和組織形式,以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利用好早讀。讓學生保持新鮮感,以極大的興趣從豐富多樣的精神“佳肴”中吸取營養,讓孩子們從中享受美味的早讀“大餐”。
小組合作學習下早讀的開展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怎樣以小組形式讓學生自主安排好早讀的內容和形式,才能發揮合作的成效呢?
小組合作“確定菜名” 由于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之間進行的互動式學習,所以,為使其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我們可以組織各小組學生自主討論整理,確定以下早讀內容:新聞30分、美文賞析、古詩詞天地、話劇時間、小小金話筒等五花八門的內容。
小組合作“準備食材” 根據活動內容,同組學生分工準備“食材”。此時教師要將“權利”放給學生,因為學生層次不同,組內可以自由選擇適合的早讀內容;同時將“需要”還給學生,因為只要學生認為需要的、與主題相符的,內容形式就可以自定。我們要鼓勵學生以多種手段來設計個性化的早讀。
小組合作“篩選剔除” 此謂取其精華,需要教師把關。比如活動的可行性;活動的后續是否對孩子的某一方面有益;活動是否新穎卻不失語文特點;能否將聽、說、讀、寫融合其中。因此,針對原有的內容,組內再次進行篩選,摒棄那些不合理的早讀內容,并對已有的可行的早讀內容和形式進行整理匯總。(見上表)
小組合作“烹制菜肴” “菜肴”即早讀內容,安排早讀活動的孩子即烹制菜肴的“主廚”,小組成員則是各盡其責為烹制好“佳肴”保駕護航的副手。剩余的孩子是“食客”,更是“菜肴烹制”學習者。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為同一目標整合成一體。教師該做的:注重差異,“烹制”前統籌安排。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每周的計劃供學生選擇。比如,本周背誦古詩1首至5首;《日有所誦》5頁至8頁;鑒賞關于春天的美文等。這樣既保證了內容的全面落實,又提高了早讀的有效性。學生該做的:嚴明紀律,踐行“烹制”任務。明確的目標任務,讓學生對每堂早讀課都有全面而清晰的認識,并且“每周小隊之星”的獎懲制度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知識的收獲、達標的喜悅會促進他們渴望下一次早讀的到來。長期堅持下去,就形成了良性循環。比如,在“搜集新聞”一環,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準備1篇至3篇。只要參與了,即可獲得分值1分,積滿5分換“免作業單”1張。
小組合作“品嘗美食” 活動中,孩子們取得的收獲,可以是當堂的感情抒發、同學之間的互評、口頭提問等,也可以利用教室的展板展現活動收獲。
早讀,應該是語文教師給學生精心打造的一座精神樂園。但愿我們的每一個語文教師都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積極構建趣味、高效的早讀課堂。不管是春夏還是秋冬,學生們都能在知識的海洋里,在文學的殿堂里,在民族文化的天地里,盡情地享受這美味的早讀“大餐”。
參考文獻
[1]段紅霞.精彩一天從早讀開始——淺談如何提高學生英語早讀效率[J].教師,2008(14).
[2]劉雅紅,徐春波.吹響清晨第一聲號角——語文早讀教學初探[DB/OL].育星教育網,2004-06-10.
[3]黃欽.語文早讀不容忽視[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2(7).
(作者單位:浙江省義烏市香山小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