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洋
【摘 要】在我國戲劇藝術專業課程中,從未涉及我國鄰邦的戲劇藝術。但當我們接觸到國外教學中有關東南亞的藝術書籍與影視資料后,才知曉:泰國、緬甸、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都有種類繁多的戲劇表演藝術。當前,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大好形勢下,作為從事文化藝術教育的老師,不僅需要拓寬視野,而且應該在教育層面與周邊國家的文化藝術類大學進行更多學術與教學的交流,相互學習、溝通、研討、合作、了解各自不同的文化與教育,一同邁上“一帶一路”經濟與文化教育發展的快車道。本文試從:一、古代中印戲劇藝術對東南亞國家有何影響;二、深入了解中南半島各國的本土戲劇文化:三、現代電影與傳統戲劇藝術的保護等幾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中印戲劇影響;本土戲劇;現代影視
中圖分類號:J89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9-0026-02
一、古代中印戲劇藝術對東南亞國家有何影響
我國鄰邦國家有怎樣的戲劇文化?相信我國戲劇藝術專業的專家,也沒幾個人能回答這個問題。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缺少對周邊國家戲劇藝術發展史的研究機構;缺乏對周邊國家民族藝術的翻譯著作;我國與周邊國家文化藝術教育方面的交往不多;我國與鄰邦國家還未建立起大學間的校際關系、互派師生、學者、學習、教學、共同研究課題等。
越南屬古代文學作品非常豐富的國家,在其傳統戲劇表演藝術中也能看到《白蛇傳》《三國演義》等劇目①。但在其他東南亞國家中,如泰國在古代是否也有中國的戲劇表演藝術呢?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等國的傳統戲劇表演藝術里,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
《羅摩衍那》講述羅摩與悉多公主的愛情故事;十首羅剎王羅波那在林中施展魔法,搶走了悉多公主;羅摩王子在神猴哈奴曼的幫助下救回悉多公主。這是一部公元前3世紀左右,由多人集體創作的神話故事,情節極其復雜曲折,屬長篇史詩中的巨著。
有趣的是,若對東南亞各國的《羅摩衍那》進行仔細觀察,會發現各國在《羅摩衍那》的表演方式上并不一樣:不僅劇情會在大框架下有所改變,而且音樂及樂器的使用也各不一樣;舞蹈更是按各國的民族舞蹈進行表演;就連服飾,各個國家也各自使用了自己的民族服裝。
泰國、柬埔寨、老撾表演的《羅摩衍那》,因宗教、戰爭、民族、文化融合等歷史原因,有較相似的表演藝術體系。泰國和老撾屬同語系語族的民族,但柬埔寨的高棉人是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的民族。然而,這三個國家的音樂及戲劇表演藝術,因上述原因,在整個劇情的表演上都以舞劇的方式展現。
而緬甸的《羅摩衍那》以類似話劇帶唱腔的表現形式來展示劇情。在表演過程中,其服飾雖和泰國、柬埔寨有些相似,魔王、猴王也同樣需要戴面具,但在表演過程中,緬甸演員在說唱時,其面具就推向了后腦勺。
馬來西亞的《羅摩衍那》又是另一種風格,即演員大都不戴面具。
為何這些國家在古代會如此熱衷于表演《羅摩衍那》呢?這部印度史詩是如何一致成為東南亞各國的傳統表演藝術?各國在表演《羅摩衍那》時,并沒按印度表演藝術風格進行,卻以各自不同的表演方式展示了劇情?而中國的戲劇藝術為何沒能在東南亞各國盛行?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故事,為何也沒能成為東南亞的表演藝術?
看來,這些疑問只有親臨這些國家考察,與各國文化藝術類大學進行交流、學習,方能知曉其中的原因。
二、深入了解中南半島各國的本土戲劇文化
我國目前還沒有介紹中南半島各國本土戲劇藝術的書籍。但從文化發展規律看,所有能表演大戲的國家,必定有本土的戲劇表演藝術。既有戲劇演員表演的小戲,也有用傀儡表演的各種劇目。
據了解,緬甸有許多本土的戲劇藝術。不僅有表演宮廷的歌舞戲,而且有反映民間生活的小戲劇。“古代‘阿迎戲
緬甸的戲劇,屬歌舞表演藝術,劇中的人物大致有:國王、王子、公主、魔王、大臣、宮娥、王室童仆、瑜伽行者舞、神鳥舞、馬舞、神獸舞等③。
從緬甸的歌舞戲中,筆者認識到其它國家一定會有豐富的戲劇表演藝術,只因我們沒去了解,從而對此一無所知。今天在“一帶一路”的大好契機下,我們與周邊國家之間,不僅在政治、商貿上需要更多的交往,文化上也需要有更多的交流、溝通、學習,如此才能促進彼此之間的了解。
三、現代電影與傳統戲劇藝術的保護
20世紀末至21世紀,是東南亞各國影視文化大發展時期。此時,東南亞各國的傳統戲劇表演藝術,雖沒有大的發展,但也沒消亡。有些國家還將傳統戲劇表演藝術,包括傀儡戲等融入藝術院校的教學里,使之得到了傳承與保護。
泰國拍攝的電影《泰國戰亂》《拳霸》等也受到我國觀眾的喜愛,還有印度尼西亞電影《初戀》以及菲律賓電視劇《美人魚》等,都進入我國的影像市場。這說明好的藝術作品是不分國界的。
當然,東南亞各國的電影、電視劇,在引入我國的電影院、電視臺之前,還需考慮收視率與票房能否達到預期效果。這不僅關系到不同文化之間的審美與喜好,而且還需處理好相關的經濟問題。
但這些問題,對于從事戲劇藝術專業的專家、學者、老師、學生來說,又屬另一個層面,即關乎學術與鄰里文化藝術了解的問題。
作為鄰居,我們竟然完全不知道鄰邦的文化、藝術、教育,如此的鄰居關系,是無法成為好朋友的,就連一般朋友,也該相互有所了解。
四、結語
我國與東南亞國家,在地理上山水相連,或隔海相望,有的國家僅一江之隔、一街之隔,甚至同住一個寨子的一房之隔,是朝夕相處的鄰居。相信各國的政治家,彼此都希望有個好鄰居,好伙伴!但各國之間,因政治、體制上的區別,也就忽視、甚至間斷了文化上的相互了解與溝通,以致對各自的文化、藝術、教育等狀況知之甚少。
21世紀的今天,在習近平總書記“一帶一路”戰略的好契機下,中國人民真誠希望與周邊國家在文化教育上,尤其是大學間建立起校際關系。通過民間文化的交往,各國之間能在文化、歷史、民族、宗教、傳統、習俗上有更多的了解,如此才能一同在經濟與文化上,共同邁上快車道,實現共同繁榮、和平和進步!
注釋:
①參見:賀圣達。東南亞文化發展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165-188。
②參見:[日] The JVC Video Anthology of World Music and Dance.Book III[M],Southeast Asia, Editor Fujii Tomoaki, Producer Ichikaw Wa Katsumori (JVC),Tape 7-8,1989.
③參見:[日] The JVC Video Anthology of World Music and Dance. Book III[M],Southeast Asia, Editor Fujii Tomoaki, Producer Ichikaw Wa Katsumori (JVC),Tape 7,Thailand,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