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
【摘 要】西洋樂器鋼琴進入中國后,中國的鋼琴音樂藝術家們將鋼琴的本身樂器特色與中國民族特色相結合。在只追求西方藝術外,賦予了鋼琴音樂更多中國民族文化的內涵。近年來,“中國風格”成為音樂界一個越來越火熱的話題。音樂家們也在不知不覺中達成了共識,共同追求用西方音樂實現中國民族特色的這一理念。
【關鍵詞】鋼琴作品;中國風格;南北區別;文化視角;未來展望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9-0090-01
中外鋼琴作品中所體現的“中國風格”都因地域不同而呈現出差異,尤其是中國因地域遼闊,因而在文化上也呈現出地域性的迥異,特別是南方和北方之間的差異。在此層面上,文化藝術具有社會歷史性,每一時代的文化藝術作品都對應著當時的精神面貌,而音樂也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形式反映了文化層面的大方面意識。所以本文將從地域差別(南北差異)、歷史發展與文化層面這三個方向進行淺層分析,并以這些為根據對未來展開設想。
一、“中國風格”總體特征下的南北差異
(一)“中國風格”的特征綜述
所謂“中國風格”主要由題材和音樂語言表現兩方面構成。題材方面的特征體現在其民族性和表現特色上,即“形式”。而后者主要體現在旋律(編創民族特色的旋律)、和聲(在西樂和聲基礎上融入中國民族的和聲)、音色(裝飾音、音區等模仿)等方面。
(二)北方鋼琴音樂風格:以北方漢族音樂為例
地域特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們的創造力與欣賞力,尤其表現在文化藝術上。我國北方地域遼闊,氣候寒冷,人們往往在通力合作對抗嚴寒而進行狩獵等活動時,培養出了豪邁熱情的人文性格。體現在音樂上就呈現出曲調激昂、音色高亢、意境豪邁的特點。
(三)南方鋼琴音樂風格——以南方漢族音樂為例
相比北方氣候偏寒與多高山,南方以氣候溫和濕潤為特征,作品多優雅、清新、細膩纏綿。
二、“中國風格”發展歷程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在中國音樂家的作品中很少出現鋼琴音樂作品,但那時所創作的作品都以民族音調為基礎,并作為一種追求“中國風格”的方式加以呈現。
50年代的作品多用“引用傳統曲調和創作具有民族音調的旋律”的方式形成“民族風格”。60年代作品則多見于對“傳統音樂的鋼琴改編與和聲的民族化”這兩個題材。此后“中國風格”作品逐漸豐富起來。值得一提的是,在1987年舉辦于上海的“中西杯·中國風格鋼琴曲國際音樂比賽”上,中國風格的多元化與個性化被首次集中表現,同時這場比賽在國際音樂界的巨大反響也使“中國風格”的名聲越來越大。
三、從文化層面上看鋼琴音樂的“中國風格”
在討論概念問題時出現了我們所說的“中國風格”,它究竟指的是針對國家整體的藝術風格歸類還是對于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上一條所提到的在1987的比賽中,將其作為國家藝術概念來理解有失偏頗。尤其是“中國風格”已經不局限于中國本土的當下,因此將其限于文化層面的概念比較合適。同時針對海外的“中國風格”作品,在這樣的作品中常見到被加入了作曲家自我意識的被認為是屬于中國的素材或音調的現象。這些可能是在西方常識中屬于中國的文化標簽,我們可以稱其為“他鄉情調”,這在理論意義上,就是指其所體現的中國文化內涵。
四、對中外作品“中國風格”的現狀考慮以及未來展望
(一)對“中國風格”的現狀考慮
作為受西方文化強烈影響與中國音樂傳統繼承的產物,“中國風格”音樂作品在國際音樂作品已經進入以實驗多元音樂風格為主的時代,很多作品不具備這樣的時代特征。除此以外,在中國的作曲家中同樣的作曲家在不同時期的作品風格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所以很難形成鮮明而統一的個人風格。
(二)對“中國風格”的未來展望
最開始考慮這個問題時不能通過經驗主義進行品鑒,否則會帶來文化上的誤解。而針對如何正確設想這個未來問題,關鍵在于創作者。
首先,在傳承與創新中不能一味強調傳承而不去創新,現在中國的音樂作品與時代特征有所不符,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真正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中國風格”。在貼合時代特征的同時,還需要表現出作曲人本身的特征才是值得認同的好曲子。
其次,要創造具有“民族性”的曲子。“中國風格”在第三點中已經論述,是屬于文化層面上的概念,所以曲子只有真正凸顯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才算真正屬于“中國風格”。要想達成這一步需要作曲家運用民族獨特的藝術思維方式與藝術形式,更好地思考生活、反映生活,并在此之上,表現出中華民族特有的群體性思想感情。尤其在這個問題上,需要注意的是大眾的喜好。制作曲子應該貼合大眾的價值觀與喜好,否則很可能陷入“不能適應中國人的音樂審美心理而被拒絕接受,因此而失去價值”的尷尬局面。
此外,還需要更多的作曲家走出創新與改變的一步。從培養自己創新意識開始,到付諸于實踐為止。這必定會是一個極具考驗的過程,而為了實現這個過程,需要能受得住磨礪與修煉的中國音樂人,將專屬于中國的“中國風格”這一民族文化符號發揚光大。
五、結語
強調文化繁榮的中國,要想創作出有本國特色的音樂,必須符合時代要求。將有才華有想法的音樂家、定位找準的藝術傳承與創新點、把握好“民族音樂”的內涵這三個要素有機結合,才能達成這一目標。中國的音樂學者也要牢牢抓住這三個關鍵點,創新藝術創新文化,讓有“中國風格”的鋼琴音樂文化迎來再一次的繁榮。
參考文獻:
[1]馮曉琦.中國鋼琴音樂的“中國風格”[J].音樂時空,2015(18):10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