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文鵬
【摘 要】當前,官員腐敗問題是我國廣大人民極度關注并深惡痛絕的社會問題之一。本文運用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基本原理,從道德的本質、道德與法制的關系、道德的階級性、道德的歷史性四個方面,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基礎、社會轉型時期的大背景、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和深入的現狀、傳統價值觀念影響至今的實際,對我國當前腐敗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道德觀;政府官員;腐敗現象;產生原因
中圖分類號:D0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9-0235-02
黨的十八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有腐必反”和“老虎蒼蠅一起打”,有效遏制了腐敗問題。腐敗現象的產生說到底是官員思想道德的變質。本文以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基本理論,結合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對我國當前腐敗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四個方面:
一、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
美國政治思想家亨廷頓認為:“腐敗是指國家官員為了謀取個人私利而違反公認準則的行為。”①具體地說,官員腐敗是指國家公職人員為其特殊利益而濫用職權或偏離公共職責的權利變異現象,是官員在思想上的陳腐抑或在其行為上的墮落。說到底,是官員道德的敗壞,是一個道德問題。那么腐敗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曾指出:“人們自覺地或不自覺地,歸根到底總是從他們階級地位所依據的實際關系中——從他們進行生產和交換的經濟關系中,獲得自己的倫理觀念。”②因此,關于道德這一上層建筑的根本決定因素,無疑應該歸結到其經濟基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當前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較計劃經濟而言,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基礎進行資源配置,因此,它更加強調等價交換原則、更加注重追求經濟效益、更加強化個人利益的實現。而這些在經濟關系中的特點反映在道德這一上層建筑領域,其負面則體現為權力至上、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思想傾向,在國家公職人員中進一步表現為權錢交易、貪污受賄、腐化墮落等損公肥私的腐敗現象。所以,從根本上說,腐敗現象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的一個方面。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于我國社會經濟各方面的發展都起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這里僅是對腐敗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從經濟基礎方面進行分析,并不意味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帶來的都是消極影響。事實上,道德水平的高低從整體上是由其經濟基礎所決定的,經濟的發展必然會推動道德的進步。因此,正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巨大發展,為包括政府官員在內的社會道德素質的整體性提高奠定了物質基礎、注入了持續動力。
二、社會轉型過程中法制機制的不健全
道德與法制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筑,作為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是上層建筑中聯系最為緊密的兩個部分,兩者相互滲透、互為補充、共同發展,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當前我國道德與法制建立的經濟基礎,其改變了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直接干預、利益主體單一、經濟結構簡單的狀況,具有市場調節基礎化、利益主體多元化、經濟結構復雜化等新的特點。隨之而來的市場競爭的加劇,使官員權力的價值也愈加突出,貪污腐敗有了籌碼和動機,官員思想行為的腐變已經遠遠超出了道德所能約束的范圍,這就迫切需要適應新情況的上層建筑尤其是法律制度加以規范和調整。但是經濟體制的完善以及配套制度的整體革新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當前轉型期的較長一段時期內滯后于經濟基礎的發展是不可避免的。這就意味著權力和市場之間存在著許多空隙,“權力可以通過這些空隙進入市場,金錢也可以通過這些空隙獲得權力”③。因此,在權力擁有廣闊市場而又缺乏完備的制度約束的當下時期,腐敗現象也就具有了存在的經濟和制度條件。
同樣需要說明的是,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不斷加強和完善反腐的制度體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代領導集體,用“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實際行動顯示了反對腐敗的堅強決心,并從理論完善、制度建設、思想教育等各方面加強了廉政建設,使反腐敗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我們不能因為少數官員的腐化而質疑了整個領導干部群體的純潔性,應該看到領導干部在總體上是清正廉潔的;更不能因為目前某些體制機制的不健全而否定了整個制度體系,應該看到各項制度的完善和進步。
三、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外來異質思想文化的滲透
“社會直到現在是在階級對立中運動的,所以道德始終是階級的道德”④。由經濟關系所決定的道德體現不同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并為本階級的利益服務,對社會關系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在目前的歷史發展階段中,資本主義私有制與社會主義公有制共存,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共生,而且資本主義陣營占據著絕對主導的地位。階級性質的對立決定了思想道德領域中存在著或明或暗的斗爭。自1978年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我們“在呼吸到新鮮空氣的同時,蒼蠅蚊子也進來了。”⑤資產階級打著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的旗號,通過各種現實載體向我國傳輸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念,尤其是由資本主義私有制所決定、體現資產階級利益的個人至上、拜金主義等腐朽思想滲透進來,對我國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基礎的、代表廣大人民群眾整體利益的社會主義道德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特別是使部分理想信念不堅定而又握有權力的政府官員沉醉于物質、金錢和欲望,而徹底拋棄了以往的崇高理想和歷史責任,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當做為個人和利益集團牟取私利的籌碼。因此,隨著對外開放而來的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外來異質思想文化的滲透也是腐敗現象產生的重要因素。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蒼蠅蚊子”是少數的,對外開放更多的是為我們帶來了“新鮮空氣”。雖然道德具有階級性,但是由于代表不同階級的道德處于同一歷史發展階段、有著共同的時代背景,因此也就有著共同的道德觀念,并對不同經濟基礎的國家道德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有某些不和諧的思想文化因素對我國人民尤其是官員的思想價值觀念產生了消極的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積極影響仍然是最主要的方面,我們更多更好地學習借鑒了別國的優秀文化道德,在提高了領導干部的道德素質和思想覺悟的同時,使領導干部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自覺形成了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意識和能力。
四、以“官本位”為代表的傳統腐朽道德觀念的影響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告訴我們,道德具有歷史性,一定時期的道德可能超前于亦可能落后于經濟發展水平,落后道德總是極力地與先進道德進行斗爭,而不會輕易地消逝。從公元前221年秦朝的建立到1912年清朝的滅亡,我國歷經了近2300年的封建歷史,這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使封建的思想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由封建土地所有制所決定,并在高度中央集權體制影響下所產生的“官本位”思想無疑是封建思想的典型代表。而且我國經歷過相當長時間的由政府完全主導的計劃經濟體制時期,這就使“官本位”的思想雖然已經失去了其存在的經濟基礎,但是至今仍殘存在部分官員乃至群眾的腦海中,這也正體現了道德發展的滯后性特征。以“官本位”為代表的腐朽傳統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政府官員的思想和行為,使部分官員的主人意識、權利意識、等級意識和優越感在實踐的過程中極度膨脹,從而導致了亂用職權等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視若無睹的腐敗行為的發生。由此可見,“官本位”等落后腐朽的傳統道德觀念的影響也是腐敗現象產生的重要原因。
但是,先進的道德觀念總是在汲取先前優秀道德基礎上沿傳下去,使人類的道德境界獲得持續的提升。中華民族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的優秀傳統道德在今天我國社會中仍然發揮著無可取代的作用,傳統美德從思想源流上規范著領導干部的道德行為。特別是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形成、鞏固和發展起來的中國革命道德傳統,對領導干部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杜絕貪污腐化行為,始終踐行干部清明、政府清正、政治清明的準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注釋:
①[美]塞繆爾·P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87.
②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5:434,435.
③⑤秋石.正視道德問題 加強道德建設[J].求是雜志.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