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建華 (上海市閔行區林業站 201199)
經濟果林是林業的重要內容,是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經濟果林是林農增收、林業增效的有效途徑。上海市閔行區經濟果林產業發展歷史悠久,20世紀80年代全區經濟果林種植面積曾突破666.67 hm2,90年代以后,經濟果林種植面積逐年降低,近年來經濟果林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11 0 hm2左右。為促進閔行區經濟果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筆者擬對其產業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總結和分析,以期為類似地區經濟果林的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閔行區經濟果林產業發展歷史悠久,最早在1621年就有龍華水蜜桃的記載。20世紀80年代是閔行區經濟果林產業發展的鼎盛期,經濟果林種植面積達666.67 hm2以上;90年代前期,經濟果林種植面積逐漸回落至500 hm2,90年代中后期經濟果林種植面積已不足300 hm2;21世紀以后,閔行區經濟果林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110 hm2左右。
從經濟果林果樹種類來看,20世紀90年代閔行區共有四大主栽果樹,分別為桃、柑橘、梨、葡萄,其中桃和梨以分布在杜行、馬橋、曹行、莘莊、華漕、吳涇等鎮為主,柑橘以分布在魯匯、杜行等鎮為主,葡萄在全區均有分布;從經濟果林各果樹品種來看,桃以“崗山早生”“玉露”為主,柑橘以“宮川”“尾張”為主,梨以“開菲”“新世紀”“豐水”等為主,葡萄以“巨峰”為主;經營模式除部分集體經營外,基本分田到戶。進入21世紀以后,由于城市化推進、土地租金和相關成本上升、都市農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引導等,經濟果林種植散戶進一步退出,規?;藴驶飞a基地得到發展,涌現了“上海僑嘉葡萄園發展有限公司”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閔行區的經濟果林主栽品種也變為桃、梨、葡萄和其他小水果四類。
近年來,閔行區經濟果林種植面積整體上呈明顯下降的趨勢,從2006年的254 hm2降為2017年的109 hm2。其中,梨和其他小水果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特別是其他小水果類的種植面積,于2013年后開始明顯增加,從2012年的2 hm2增加到2017年的14 hm2;桃和葡萄種植面積相對穩定,近3年種植面積均在38 hm2左右;柑橘種植面積明顯下降,從2006年的192 hm2降為2017年的2 hm2,究其原因,可能是柑橘附加值低、品種老化及桔小實蠅為害等造成的。
由表1可知,2009—2014年除柑橘外,桃、梨、葡萄的產量和產值都進入了高峰,特別是投產面積的產量和產值,具中國特色的單位發放水果也促使經濟果林的產量和產值進一步增加。但2015年后,受企事業單位福利支出的控制影響,經濟果林的產量、產值回落明顯,反差極大。
閔行區除私人承包和個體零星散戶種植的經濟果林外,其他經濟果林均進行了無公害等“三品一標”認證,其中,已進行綠色認證的經濟果林(包括正在認證中的)約占閔行區經濟果林種植面積的50%,這與閔行區的政策引導和經營者的經營意識不斷提高密不可分。表2列舉了閔行區經營較好的5家果園(公司和合作社,下同)的經濟果林綠色認證情況,這5家果園的經濟果林綠色認證面積合計達54.33 hm2。

表1 2009—2017年閔行區經濟果林的產量及產值

表2 2017年閔行區5家果園的經濟果林綠色認證情況
在充分利用經濟果林資源的基礎上,閔行區經濟果林的經營者越來越注重開展多元化經營,例如開展采摘、垂釣、農家樂和觀光等其他經營,從而不斷提高經營收入。2017年,閔行區開展多種經營的經濟果林面積已占全區經濟果林種植面積的50%。表3列舉了閔行區5家果園的經濟果林多種經營情況,這5家果園的經濟果林經營面積合計達54.93 hm2。

表3 2017年閔行區5家果園經濟果林多種經營情況
自2013年起,閔行區柑橘產業基本退出經濟果林,形成了以桃、梨、葡萄和其他小水果四類為主的經濟果林結構。從桃、梨、葡萄種植品種來看,2017年閔行區經濟果林主要種植品種:桃有6個、梨有4個、葡萄有13個,其中,桃和葡萄的早中晚熟品種搭配較合理,見表4。
2016年,筆者對閔行區經濟果林種植面積達2hm2以上的13家果園進行了調查。由表5可知,這13家果園的果品銷售仍以傳統的基地直銷方式為主,市場批發、團購、網絡銷售等銷售方式均還處于起步階段。

表4 2017年閔行區經濟果林的主要品種

表5 2016年閔行區13家果園的果品銷售方式
由于閔行區的政策引導和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的需要,近年來,規模化經濟果林基地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經濟果林設施栽培占比進一步擴大,以2016年為例,閔行區規模化經濟果林種植面積已占全區經濟果林種植總面積的80%左右。
閔行區經濟果林的雙增雙減政策已實施多年,使用高效低毒的生物農藥、商品有機肥和果實套袋已被廣大種植戶所接受。2017年閔行區經濟果林雙增雙減實施明細見表6。

表6 2017年閔行區經濟果林雙增雙減政策實施明細
經濟果林產業與農業相比,經濟回報率相對較高,且閔行區對經濟果林有較好的扶持政策(如規模化土地流轉補貼、認證補貼、雙增雙減政策等),同時隨著三區劃定、農業產業園區的落地、經濟果林生態補償政策等的實施,決定了穩定發展依然是閔行區經濟果林產業發展的主基調。此外,近年來上海地區鼓勵在復墾地塊上實施農林復合措施,而發展經濟果林是農林復合的最優選擇,這也為閔行區經濟果林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契機。閔行區已計劃在吳涇、浦江等鎮的部分復墾地塊發展經濟果林。
品牌、安全、優質的經濟果林果品是市民消費的首選。自2015年起,國家對企事業單位福利發放水果進行了控制,雖對經濟果林經營者產生了影響,但市場公平性得到了加強,越來越多的經濟果林種植戶對品牌、安全、優質的意識不斷加強,并通過提高果品質量、加強無公害認證等途徑,不斷拓寬銷售渠道,顯著提升了經濟果林的種植效益。
經濟果林品種結構的調整是受市場決定的,對于品種單一的生產基地,目前的銷售方式難以解決果品集中上市的銷售問題。因此,必須進行局部的品種調整。同時,閔行區前幾年為了發展觀光休閑旅游業,盲目引進了一些新的經濟果林品種(主要是小水果種類,如紅心獼猴桃、冬桃等),其規模和商品性已引起經濟果林經營者的高度關注,如何順應市場需求將經濟果林品種結構調整為最優,還有待進一步調查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