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池卉 顧建芹 顧艾節 (上海市奉賢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01499)
西瓜是一種高效益的經濟作物,而土傳病害是造成西瓜產量和品質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哈茨木霉菌劑具有較強的拮抗作用,能有效防治多種土傳植物病害,施用哈茨木霉菌劑是目前無公害農作物生物防治土傳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為驗證哈茨木霉菌劑在西瓜生產上的應用效果,筆者特在上海市奉賢區開展了相關試驗,以期為哈茨木霉菌劑今后在西瓜生產上的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試驗設在上海市奉賢區奉城鎮協新村一農戶承包田內進行,前茬作物為番茄。該田塊常年種植蔬菜,土壤連作障礙較為明顯。試驗前對供試田塊的基礎土樣進行養分檢測,其結果為:有機質含量10.7 g/kg、速效鉀含量207 mg/kg、水解性氮含量62.8 mg/kg、有效磷含量31.1 mg/kg、陽離子交換量13.4 cmol(+)/kg、pH 8.03。
供試西瓜品種為“早佳”(8424),每667 m2移栽密度為600株;供試肥料為哈茨木霉菌劑,由上海大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試驗時間為5月—8月。試驗為梯度試驗設計,共設4個處理,處理T0—T2為哈茨木霉菌劑等量梯度設計,每667 m2分別施哈茨木霉菌劑0、5、10 kg,折每穴分別施0、8、16 g;處理T3是在處理T1的基礎上,肥料用量減少11.11%,每667 m2施哈茨木霉菌劑5 kg。見表1。每處理重復3次,小區面積23 m2,每小區約有西瓜苗20株。哈茨木霉菌劑施用方法為在西瓜苗定植時穴施,定植完成后立刻澆水濕潤土壤,活化哈茨木霉菌劑。各處理除試驗設計所規定的施肥量有差異外,其他田間管理措施均一致。
在西瓜苗移栽14 d后,每處理測定20株瓜苗的藤長,并計算移栽成活率。
在果實成熟時,每小區分別采收計產,記錄各小區的產量和單果重,并隨機選取10個西瓜進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測定。
由表2可知,西瓜苗移栽14 d后,各處理的瓜苗移栽存活率均為100%;處理T1—T3的瓜藤長勢均比處理T0好,瓜藤長度較處理T0分別增加5.3、6.1、3.3 cm,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說明施用哈茨木霉菌劑對西瓜苗移栽后的緩苗、存活和瓜藤伸長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由表3可知,在同等施肥條件下(處理T0—T2),西瓜的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單果重隨哈茨木霉菌劑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哈茨木霉菌劑每667 m2用量為10 kg時(處理T2),西瓜的單果重最重、品質最好。處理T3(即哈茨木霉菌劑每667 m2用量為5 kg且肥料用量較處理T1減少11.11%)的西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平均單果重均較處理T1稍有降低,但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與處理T1差異不大。

表3 不同處理西瓜果實主要經濟性狀比較
由表4可知,在同等施肥條件下(處理T0—T2),西瓜的產量和產值均隨哈茨木霉菌劑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哈茨木霉菌劑每667 m2用量為10 kg時(處理T2),西瓜的產量和純收益最高,較處理T0增產9.31%、增收9.06%。處理T3(即哈茨木霉菌劑每667 m2用量為5 kg且肥料用量較處理T1減少11.11%)的西瓜產量和純收益較處理T1均有一定程度的減少。說明在肥料施用量一致的情況下,增施哈茨木霉菌劑有利于西瓜產量和純收益的增加,且隨著哈茨木霉菌劑用量的增加,西瓜的產量和純收益也隨之增加。

表4 不同處理西瓜產量及經濟效益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在等量施肥條件下,西瓜的秧苗長勢、單果重、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產量、純收益均隨哈茨木霉菌劑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當哈茨木霉菌劑每667 m2用量為10 kg時,西瓜的長勢、果實經濟性狀、產量和純收益均為最好。處理T3雖增施了哈茨木霉菌劑,但常規肥料用量較其他處理減少11.11%,造成了在西瓜生長后期肥料供應不足,對西瓜的果形大小和糖分累積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從而降低了西瓜的產量和純收益。有關哈茨木霉菌劑和肥料用量在西瓜生產上的適宜配比還需繼續摸索,才能達到優化施肥結構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