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琢,董春雷

10年來,有人想用牛和玉米以及秸稈等飼料轉換為綠色電能,遺憾的是都沒有達不到成功市場運營的標準。畜力驅動立式差動發電機,俗稱肉食牛拉磨發電機,經10年努力,技術已經產業化,發電機現已接受客戶批量定貨。如果將肉食牛作為食物出售只能賣1萬元。如果將肉食牛用于拉磨發電并入到國家電網賣電,則這個收入肯定高于單純賣牛。牛力發電機價值10萬元。其構造為:上面是兩級行星輪,下面安裝有20千瓦永磁發電機。行星輪直徑1.1米,整機高度0.8米。行星輪上面裝有兩根長6米的推拉桿,十字分布、四端頭四牛拉動、發電機總重2噸。發電機輸入需7萬牛米的力、輸出為20千瓦的電能。牛力發電機可365天×24小時連續平穩地向國家電網賣電,而風力發電、光伏發電是無法辦到的。所以雖然它們也是緣色能源,并且兩個發電項目已經存在20多年,投入也有幾萬億元了。牛力發電是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的升級版,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1臺牛力發電機需要3~5人操作運行,大概需要存欄肉牛12頭,才能轉換使用,另外還需要25畝飼料地。如果把玉米+肉食牛+牛力發電機=致富產業鏈,這個等式細化到1戶農民工家庭如何操作運行,那就變為上圖所示的流程圖。
我國是人口大國,牛的數量也是任何國家都不能相比的,潛在綠色電能容量巨大。但比這更重要的問題是,上面1戶農民工操作流程圖如何傳入千家萬戶。這個操作運行圖適合我國任何農業地區、牧區、包括扶貧地區。如果這個流程圖在我國普及開來,將會對我們農業經濟起到顯著提升!比如,東北地區:有1.5億畝黑土地在耕種玉米,每年總產值也就1500億。如果我們用十年時間,逐步使600萬戶農民工使用牛力發電機,則1.5億畝的玉米和秸稈全部吃干耗盡,可以產生綠色電能20千瓦×600萬戶=1.2億千瓦=6個三峽水電站發電量。經濟收益是15萬元×600萬戶=9000億元≥1500億元。京津地區:政府禁止農戶用煤幷補貼改用油電、汽電取暖。油汽電是有排放電能,與汽車尾氣排放一樣,會造成空氣污染。牛力發電才是無排放,純綠色能源。西部扶貧地區:牛力發電機是扶貧項目,項目見效快。光伏發電也是扶貧項目,但兩者創造的經濟效益差距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