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
花塔村致力于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獨峪鄉花塔村位于靈丘縣西南山區,地處晉冀三縣(靈丘、繁峙、阜平)交界,三樓河下游西岸,因村后山勢如塔、桃花滿山而得名,是晉北海拔最低,無霜期最長的地方。花塔村版圖總面積2.16萬畝,耕地面積420畝,林地面積2000畝,其中干鮮果面積275畝,荒山綠化率達50%以上。現有人口140戶330人,勞動力146人。花塔村先后榮獲省民俗文化自然生態旅游示范點、省美麗宜居示范村、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和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等稱號。
花塔村自然生態優美。花塔村四面環山,河水繞村,氣候溫潤,生態良好。春季桃花爛漫,山花爭妍;夏季青山綠水,百鳥爭鳴;秋季各種果實掛滿枝頭,百果競香;冬季河水清澈,炊煙縷縷一片寧靜。每年春天,花塔村是大同市綠得最早的地方,適宜多種植物生長,山上有花草樹木100余種,盛產花椒、核桃、柿、黑棗等經濟作物,尤以大面積世界珍稀樹種一一青檀最為著名,1993年被省政府批準為靈丘“青檀自然保護區”。
花塔村人文歷史悠久。花塔村有人類居住近兩千多年的歷史,春秋三家分晉時曾有人到此避亂,至宋末元初有韓姓人家遷徙至此生息,漸成村落。花塔村整體風貌仍保留有傳統古村落形態,現存房屋大部分為清代建筑,石階路、石頭墻、石磨、石碾、石凳,二進院子、三進院子,散發著原始與質樸的氣息。紅沙嶺隧洞是花塔村與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上世紀70年代在沒有風槍、風鉆、鑿巖機等現代化工具的情況下,村民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用時二十多年,一釬一鎬的開鑿了紅沙嶺隧洞。走進隧洞,當年“農業學大寨”,人民熱火朝天“戰天斗地”的場面依稀展示在眼前。
花塔村旅游資源豐富。花塔村內有保存完好的明長城屯兵臺、原生態灌木林、珍稀飛禽黑鸛、朝陽洞、一線天、大黑溝等旅游景點。朝陽洞位于村東,因旭日東升先映此洞得名,朝陽洞外巨石參差,洞口直面花塔村。大黑溝沿路怪石嶙峋,老樹纏藤,百草叢生,異卉齊放,動物穿梭,野趣十足。2016年,花塔村投資250萬元,建成桃、杏、李、梨、柿子、山楂、核桃、花椒等9個采摘園,進一步豐富了游客旅游體驗。
近年來,花塔村立足于自然生態優勢,以休閑農業資源為基礎,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結合現代農業和美麗鄉村建設,加強了對融休閑、餐飲、娛樂、觀光、體驗等為一體的休閑農業的建設和改造,推動傳統農業向多元化、精品化、市場化、集約化的現代農業轉變,努力打造花塔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品牌。現在花塔村年接待游客5萬人次,年旅游收入130萬元。
規劃先行,打造美麗宜居示范村。由山西卓世偉業景觀設計工程公司編制了《花塔村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規劃》。規劃以“世外桃源、花塔人家”為主題,尊重農村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將花塔規劃為“一帶、一心、四區、多節點”,打造特色鄉村旅游度假村落。“一帶”暨以貫穿整個村莊的大沙河為親水游憩帶;“一心”暨以花塔村莊為核心,通過對鄉土農耕文化的挖掘,建設美麗宜居村,發展鄉村旅游,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四區”暨生態采摘區、鄉村生活體驗區、旅游活動區、度假休閑區。
突出特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八分山水一分田”,獨特的自然資源為花塔發展鄉村旅游創造了條件。近年來,圍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先后修建了涼亭、景觀壩、長廊、軟橋、采摘園等設施,旅游設施的逐步完善,大大提升了景區的旅游品質。2017年,實施了花塔景區提檔升級項目,栽植各類水果樹、花卉338畝,建“四季花海月季園”10畝;新建生態停車場5萬平米,仿古游客接待中心1座330平米;建設長40米的跨河吊橋1座,進行人車分流;新建生態護欄1000米,安裝仿古地燈120個;新建“神蛙”廣場4000平米,建棧道900米;購置電瓶觀光旅游車6輛,新建電瓶車停車場1000平米。
完善服務,延長旅游產業鏈條。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成立了大美生態旅游開發公司和花塔人家旅游專業合作社,規范和改進村內餐飲、民宿和土特產銷售活動,打造一條龍服務體系。全村發展農家餐館10家,家庭旅店30多家。游客來這里可品嘗農家小吃,住農家小院,可去采摘園采摘桃、果、梨、山楂等新鮮水果,可選購核桃、花椒等土特產回家。目前村內鄉村旅游從業人員60多人,鄉村旅游業已成為花塔村的支柱產業。
加強宣傳,提升景區知名度。2017年,由靈丘縣委、縣政府和山西中和影視文化傳媒公司聯合拍攝的20集本土電視劇《花塔人家》上映。該劇以花塔村為拍攝主場地,采用真山、真水、真地名、真村莊,講述返鄉農村青年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的勵志故事,大部分角色由本土演員擔綱。該劇藝術地再現了花塔的地域風情,從不同角度展現花塔自然風光和風土民俗,極大提升了花塔知名度。
今年以來,花塔村緊緊抓住在南山區建設平型關國家農業公園的有利契機,進一步挖掘鄉村特色資源,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加強旅游配套設施建設,計劃打造一批攀巖、垂釣、采摘、露營等精品旅游活動,豐富和延長旅游產業鏈條,讓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吸納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使旅游扶貧項目開花結果,帶動山區群眾早日走上小康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