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首席時政觀察員
從關起門來搞建設到打開國門謀發展,實踐充分證明,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從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宣布一系列主動擴大對外開放舉措,到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宣布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習近平總書記以堅定的承諾告訴世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也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指明了方向。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宣示新時代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和重大舉措。開放共贏的中國方案,正確而有力地回答了“開放還是封閉,前進還是后退”的時代之問,被視為改革開放再出發和中國繼續高舉全球化旗幟與引領全球化發展的象征。
當下,“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主要經濟體政策走向及外溢效應變數較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澳嫒蚧壁厔萁沂镜膯栴}應該引起國內、國際和全球層面的高度重視,它提醒政府在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同時,還應關注和矯正其他方面的失衡和偏差。正如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演講所提到的,“經濟全球化確實帶來了新問題,但我們不能就此把經濟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從世界范圍來看,“逆全球化”對于中國而言,無疑是一次重大挑戰,但更是一次難得的歷史性機遇。中國需要推動新一輪全球化,以全球價值鏈重塑為契機,全面提升國家的產業結構競爭力,也需要更好地貢獻治理理念和治理規則這樣的公共產品,來創造新的全球化凈收益。從國內來看,我國經濟發展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發展動力要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最根本的出路在于深化改革開放;從國際上看,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逆,我們要更加堅定地敞開大門,繼續擴大開放。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強調的,“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痹谥髦佳葜v中習近平主席宣布了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等四項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再一次有力證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打造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標桿的戰略布局
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主動宣示大幅度擴大開放,既有利于推動經濟全球化,也標志著中國“第二次革命”再度出發。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堅定不移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大局中,必須寓改革于開放之中,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新時代的發展需要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在新時代新起點上不斷開創改革開放新局面。首先,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加大改革開放力度,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帶動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營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在破除體制機制弊端、調整深層次利益格局上再啃下一些硬骨頭,強化改革舉措系統集成,科學配置各方面資源,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體系。同時,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進一步增強集聚高端資源要素能力,以高水平開放推進高質量發展。圍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和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加大引智引技引資力度,力促項目落地開工達產,構建集群集聚集約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另外,要全力打造新時代高能級開放平臺,在體制創新、整合提升、提高開放型經濟質量上下功夫,全面提升現有平臺能級。聚焦習近平總書記新提出的對外開放重大舉措,集中資源、集聚要素、集成政策,謀劃打造一批新的具有國際影響的重大開放平臺。
經過40年不懈奮斗,改革開放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必然要求在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上再有大舉措,再布大棋局?!爸С趾D先珝u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先有寄語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年的擲地有聲,后有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宏偉擘畫,吹響了海南等經濟特區在新起點上再出發的號角,也發出了改革開放的最強音。習近平宣布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不僅打破了此前在一省市內劃定幾個片區的自貿區形式,而且直接瞄準自由貿易港這一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大力度、開拓性的舉措既是一種開放力度和規模的體現,更是一種積極主動勢頭,一種牽引大局的謀劃。
作為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自由貿易港在海南的首發落地,不僅意味著海南擁有了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更大權限,更意味著中國在打造全球最高水平開放形態上邁出了堅實一步。機遇不是外在的或給定的,而是內生的和可生長的,需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去創造、去發現、去把握。各地特別是上海、廣東、福建等地自貿區,要主動與海南對標,與中央支持海南的意見對表,重點在體制機制創新和發展思路模式創新上下功夫,推動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在新征程上打開自己的“時間窗口”。賦予更大改革自主權,在內外貿、投融資、財政稅務、金融創新、出入境等方面探索更加靈活的政策體系、監管模式和管理體制,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讓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