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廣東如何加強改革力量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賦予廣東新時代新使命——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4月6日,廣東召開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會議,圍繞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聚焦體制機制創新,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改革,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轉變政府職能、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推出精準有力、務實管用的舉措,奮力開創廣東深化改革發展新局面。
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廣東將對標國內外最高最好最優,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實施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加快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環境。
另外,廣東省還將著力轉變政府職能,推動“數字政府”建設,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實解決企業全生命周期遇到的“痛點”“堵點”“難點”,再創營商環境新優勢。統籌安排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和各領域改革,并在深化各領域改革中優化職責配置,做到“兩不誤、兩促進”。
在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方面,加快構建“極點帶動、軸帶支撐”網絡化空間格局,攜手港澳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廣東自貿試驗區建設,探索推動外經貿戰略轉型,構建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省委書記李希強調,各級黨委要落實機構改革重大部署,完善科學領導和決策、有效管理和執行的體制機制,不斷提高領導、謀劃、推動改革的能力水平,暢通改革運行機制,加強改革力量建設,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 貴州省從2018年起開展為期3年的發明專利運營改革試點。在專利權人保持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將專利許可、轉讓、維權等專利運營權托管委托給專業的知識產權運營商。
▲ 2月8日,北京市發布《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今后職稱評審將全面推行“代表作”制度,代表作將可代替論文。
▲ 河北省出臺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和動態管理服務辦法,貧困人口將嚴格按照“兩不愁、三保障”和國家現行農村扶貧標準進行識別認定。
▲ 從2017年開始,深圳地稅依托大數據,在全國率先實現稅收征管從“管戶”到“管事”的模式改革,稅管員的職能被大數據背后的智能化管理體系取代。
江西領跑生態文明建設“國家標準”
繼2016年8月獲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2017年11月獲批籌建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后,2018年4月3日,江西率先在全國發布《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江西綠色生態)2018年行動計劃》,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創新成果轉化、標準化服務能力等7大功能,從建立生態文明標準化工作機制等16個方面著手,打造“六大平臺、一個聯盟”。
作為首個發布生態文明標準化建設方案的省份,江西將實施綠色生態創新成果轉化專項工程,組織對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實施以來形成的各種創新(科技、制度)成果進行征集、匯總、篩選,從可行性和必要性進行綜合評估,引導創新(科技、制度)成果轉化為標準。到2019年,江西將初步建成綠色產業標準化服務平臺,有效整合綠色生態領域的標準化人才、項目、需求、案例等各類資源,形成一批先進的綠色生態團體標準。同時,建設有機農產品標準化及可追溯體系。
另外,江西還將探索建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的聯動機制,建立江西、貴州、福建3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標準化合作機制。
河北打出脫貧攻堅“組合拳”
繼2017年3月印發《河北省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細則》后,河北省近期又相繼出臺《河北省脫貧攻堅工作考核問責辦法》《關于建立健全脫貧鞏固提升機制的意見》,并召開系列會議,打出一套決勝脫貧攻堅戰的精準“組合拳”。
省委書記王東峰強調,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關鍵要加強黨的領導,夯實基層基礎,必須健全完善“扶貧脫貧登記統計、信息化網絡、目標責任制、政策落實、組織、監督檢查考核問責”等六大體系。同時,扶貧脫貧工作要在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環境改善、公共服務、社會治理上下功夫,按照“兩不愁、三保障”要求,堅持創新創業和駐村幫扶相結合,增強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確保扶貧脫貧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要堅持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科技扶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大力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旅游產業,改革創新農村生產經營體系,加大職業培訓力度,有效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千方百計增加貧困群眾的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

四川:五張“清單”預警“關鍵少數”
近日,四川省委組織部和審計廳聯合向市(州)縣(市、區)、省直部門、省屬高校、省管國有企業發出關于“市縣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市縣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省直部門(單位)主要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省屬高校主要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省管國有企業主要領導人員履行經濟責任”等五張重點風險提示清單,進一步探索建立領導干部行權用權風險預警機制,突出對領導干部特別是“關鍵少數”的管理監督。
根據不同的職責定位和履職要求,清單對在不同地方、不同領域任職的相關領導干部進行的重點風險提示內容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其中,經濟社會發展涉及的重點領域、重點環節可能存在的風險點是重點內容。比如,對于市縣黨政主要領導干部,“保障性安居工程推進緩慢,虛報棚戶區改造任務”“養老床位及養老院未按期投入使用”“所在地區出現重大環境污染事件,或發生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等都被納入重點風險提示內容。與此同時,“重點風險提示清單”也很注重風險點的時效性。
四川省還將五張清單納入干部管理監督、談心談話和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實現對領導干部教育提醒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