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振安
【摘要】童話是全世界通行的一種兒童文本。童話是以幻想為其藝術形態,以擬人、夸張、象征為其主要表現手法,深受孩子喜愛的文學樣式。而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求知欲強的年齡階段,童話的表現形式和內容更易于孩子們的接受和理解。本文試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現狀、策略來進行分析,以和大家共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童話教學是小學語文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健全人格和語文素養。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老師專業水平不高、學生的閱讀面過于狹窄等一些問題,這就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探究合適的教學辦法和策略,來提升學生童話閱讀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而在廣州選取發2017教育部審定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級改編新教材”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童話體裁的作品大量增加了!教研們認為:童話故事,知識背景相對簡單,利于減少閱讀障礙。孩童化的表達,貼近兒童的心靈,同時又含了某種詩意和哲理。讀起來好玩、有趣,同時內心里會沉淀些有分量的、值得未來去品味的東西。所以在童話教學上,我們應該尊重孩子們的天性,保護兒童天性,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教師們也應該進行多方面的嘗試與探索。
一、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現狀
(一)不注重兒童想象力的培養
在目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有的老師仍然將應試教育當作教學的主要目標,認為學生只要在考試中拿到一個滿意的分數就算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卻忽視了孩子們素質的鍛煉提升,比如童話閱讀中想象力的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的鍛煉等。長此以往,孩子們會逐漸失去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學生課外閱讀面狹窄
小學生由于視野局限等原因,接觸到的童話文本不夠豐富,進行自主選擇的能力也比較差。有的學生僅限于了解和閱讀一些課上涉及的課文內容。課下,童話閱讀量不僅較少,而且內容不夠豐富。
一些學生平時接觸到的童話類圖書大多為《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皮皮魯與魯西西》系列等,在這方面,老師要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平時要為孩子們甄選適合他們閱讀的童話讀本。如低年段的童話教學中,可以選取一些有豐富色彩畫面的童話繪本,讓孩子有兒童化的角色選擇,從有趣的情節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繪畫童話中喜歡的畫面,試復述一個有趣的一小部分等小活動,調動兒童的參與積極性,從而為以后的看圖寫話減少障礙。在高年段的童話教學中,就可引入一些比較長的童話,如曹文軒的系列作品、楊紅櫻的《笑貓日記》等,這樣孩子們不僅能從經典童話中汲取營養,同時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了解當代兒童作家的作品。
二、提升小學語文童話學習的策略
(一)多種形式教學體會童話意境
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童話教學,老師要依據童話的文體特點來進行教學。童話語言幽默、優美,具有幻想性。在藝術形象的設置上——新穎,有一定的神秘性。老師在具體的講解中,要抓住每篇童話的具體特點,來引導孩子們走進童話的世界,細細體會。
如在學習《雪孩子》一課時,因廣州的孩子大多沒見過下雪的場景,老師可以先播放下雪的場景,也可讓經歷過下雪的同學講感受,引導他們回憶一下自己在下雪時的感受和心情,在雪天一般都和小伙伴做些什么游戲,將孩子們帶入情境當中。之后再次引入課文中,讓孩子體會如果小伙伴遇到困難會不會去救他。隨后,組織學生觀看動畫片《雪孩子》,立體感受這則童話的韻味和寓意。
(二)多方位提升老師的綜合素養
孩子們的教育成長跟老師的培育是分不開的。當教師的童話理論素養積累到相應厚度時才能深刻理解童話本質。在閑暇時間,師應大量閱讀童話理論書籍,有計劃地閱讀古今中外童話作品,樹立正確的童話教學理念,開啟學生想象的大門,充分發揮童話教學的價值。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也能在平時的課間,組織孩子和老師同讀一個童話的活動,有聲地讀出童話。同時,老師應該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觀察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努力走進他們,貼近他們。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些學生對童話甚至對語文學科還沒有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根本原因在于還沒有“入門”。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更要做好“領路人”,將閱讀作為學生們學好語文、走進語文世界的基礎和橋梁。平時,老師要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可以分角色大聲朗讀課文,進行角色扮演。比如在學習“二下”《小馬過河》時,就可以分組、分角色(戴上頭飾)進行朗讀表演,之后兩組學生進行互換,反復揣摩角色的設置和作者的用意。課下,老師要積極給學生推薦一些優質的童話讀本,如《想當蟲子的米羅》《孫悟空在我們村里》,共讀完后,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做好讀書筆記等。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師給學生推薦教材以外的童話文本,逐漸將語文延伸到課外,甚至是學生的現實生活。
三、總結展望
童年是一生中與純真、美好相伴時間最長的一個人生階段。很多人關于真善美的種子,就是在孩提時代播種下的。老師要重視自己在每個學生人生成長階段中的作用,做好他們閱讀的領路人。學習童話文本,不僅是要了解多姿多彩的社會和生活,也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審美能力,而最重要的就是,將純真、善良、美好、懲惡揚善等一些基本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教學中滲透體現,告訴孩子們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
參考文獻
[1]吳玉清.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方法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