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金梅 盧偉民
【摘要】文學社團作為學生在語文課堂之外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實踐園地,更應該在中華古典文學的百花園中吸收營養、茁壯成長。
【關鍵詞】文學社;中華古典文學;文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是的,只有立足于優秀傳統文化之根,才能“保證中華民族的持續健康成長”。那么何謂“中華古典文學”?中華古典文學專指從《詩經》到“五四”以前的優秀的文學作品。它是中國文學的根,是中華幾千年文化的重要體現,是我們文化修養最基礎的部分。文學社團作為學生在語文課堂之外活躍身心、陶冶情操、鑄造人格,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和審美情趣,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實踐園地,更應該在中華古典文學的百花園中吸收營養、茁壯成長。
一、朗朗地讀,感古典文學之“韻”
中國古典文學的作品,較多是傳唱文學,比如代表了2500多年以前詩歌最高成就的《詩經》,其305篇都是唱詞;唐詩宋詞元曲,更是工于聲律;楚辭漢賦半詩半文、長于鋪陳,不歌而誦;先秦諸子等散文,在文采韻律上都有講究。曾國藩說:“非高聲朗讀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所以對于古典文學,最根本的學習方法就是朗讀。新課程標準指出: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然而由于對文言文的考查內容只限于字、詞、翻譯、淺顯的內容理解的導向,在我們的古典文學教學課堂中,朗讀教學成為薄弱環節。以講代讀,詩詞曲賦經典散文硬被拆得支離破碎,學生自然也是興趣索然。
文學社作為語文第二課堂的實踐園地,教師可以在培養學生古典詩詞的誦讀方面深入探究。1.指導學法。教師要指導社員通過模仿、交流、探究、展示等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2.指導技法:把握音準、停頓、輕重、節奏、氣勢。3.目標導向:讀出語言之美、韻律之美、感情之美、意境之美,在唇齒留香中,提升朗讀水平,感受古典文學之韻,從而提升整體的文學素養。
二、靜靜地聽,體古典文學之“味”
據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們在日常交往中對信息的接收,聽占45%,讀占16%,聽是攝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帶來了深刻的變化。在靜靜地聽作品的MP3有聲朗讀體會古典文學之味,不失為學習古典文學一種好辦法,特別是在閱讀敘事性古典文學作品。比如在引導學生閱讀四大名著時老師們會發現,絕大部分學生都是有頭無尾不了了之的。有位老師在文學社團作了探究:1.指導學生先下載名著的有聲朗讀,版本必須是原汁原味的原版;2.由淺入深按《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的順序聽;3.按只能利用碎片化時間聽,而且一次只能聽一集。結果全部社員很快被這個有聲世界吸引住了。評書演員依情節,時而婉轉凄艷、時而慷慨激昂的演播,聲音各異、惟妙惟肖的人物對話,把經典作品中那跌宕起伏的情節演繹得淋漓盡致,有些比紙上書更能顯出大師的作品精釆之處,學生都迫不及待地找出原著閱讀。聽讀結合,這樣緩解了視力疲勞,也充分調用大腦的感官神經,又提高了閱讀效率,學生也在愉悅的聽讀中讀完了四大名著。
三、細細地品,探古典文學之“魂”
古典文學之所以經典,在于它內涵的博大精深。蜻蜓點水的閱讀并不能解其一二,再加上學生認識和思維的局限性,要真正看懂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需借力玩味。如果指導社員把觀看古典文學的影視作品、聽評書與閱讀原著結合起來,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經典的內涵。比如有位老師采用“評書引導,閱讀配套”的方法指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選擇了袁闊成老先生的經典評書《三國演義》作為配套讀物。這個版本古書今說,讓人百聽不厭,同時以獨特的視角品三國,有高度有深度。有位同學聽完袁闊成《三國演義》的評書,又下載聽完《易中天品三國》,并閱讀了《三國志》,觀看了《三國演義》的影視作品,經過系列聽讀看,儼然變成了“三國百事通”。對古典文學的配套的觀摩,有利于讓學生從深層次把握經典,提高了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
四、美美地炫,展古典文學之“魅”
文學社團的宗旨是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開發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素養。要實現這一點,其中很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展示個人魅力和才智的平臺。如某校圍繞“文學名著永伴人生,人文精神滋養心靈”名著閱讀活動,在文學社開展了系列活動:1.讓社員有演繹的平臺。舉辦詩歌朗誦會,讓社員感受美表現美。2.讓社員有體驗成就的平臺。舉辦名著讀后感征文比賽,并把優秀作品在刊登在校刊《撫苗》中,通過網絡平臺向家長群展示學員的作品。3.讓學生分享創新的平臺。開展“名著伴我行”沙龍活動,讓社員活學名著活用名著,比如某生在玩味《紅樓夢》中的藏字詩中得到靈感,也創作了兩句:“一加一可謂簡兮,申嵌易不太難乎!”自己的名字“王暢”藏于上下兩聯之中。尊重學生在古典文學方面的個性化閱讀,給他們創設展示的平臺,學生就會有意外的精彩。
總之,把文學社團建設在古典文學的大花園中,浸潤其芳香,定能結出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熊瑞華.教學千法以讀為本[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2(3).
附 注
本文系2016年福建省教科所“十三五”規劃課題成果(課題名稱:創新文學社團活動,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FJJKXB16-24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