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魏萌
山東省壽光市沃野平疇,是遠近馳名的“蔬菜之鄉”。大棚蔬菜可觀的種植效益,為當地百姓創造了富裕的生活條件。家住壽光市營里鎮宋家村的宋光軍,有著4年大棚種植經驗。往年,一個標準大棚能夠給他帶來近20萬元的收益。但天有不測風云,今年8月中下旬,壽光市遭遇了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給像宋光軍一樣的菜農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打擊。作為山東省本土企業,金正大集團在災害發生后第一時間組織力量馳援災區,為受災百姓送去了溫暖,并助力當地災后重建。
洪災無情,親土有愛。9月13日,由世界親土種植聯盟、山東廣播電視臺、金正大集團、富朗(中國)、山東大地宏琳共同發起的公益捐贈活動在壽光市營里鎮西黑冢子后村受災的大棚前舉行。山東廣播電視臺副臺長林修功、壽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東賓、山東廣播電視臺農科頻道總監彭金棣、金正大集團副總裁顏明霄等領導及農戶代表出席了本次捐贈儀式。
簡短的捐贈儀式之后,相關領導立即前往受災大棚內進行慰問。“今年我有2個大棚種了五彩椒,沒想到遭遇洪災,剛施的肥全都白費了。多虧了政府和金正大的幫助,給了我信心和底氣。”接過贈肥,宋光軍激動地表示,“新栽的秧苗已經在9月8日定植了,這些肥料馬上就能用到,金正大的肥料效果一直很好,加上專家的指導,我相信到年底還會有個不錯的收成!”

金正大舉行500萬元親土1號公益肥捐助壽光捐贈儀式。
“壽光的災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金正大第一時間組織農技專家和工作人員奔赴壽光,分析土情,制定出大棚進水后蔬菜管理的應對措施和土壤改良方案,最大程度地幫助農民挽回損失。”顏明霄表示,“大棚對于農民來說是關乎生計的飯碗,此次我們捐贈價值500萬元的親土1號公益肥,將惠及2萬多個種植戶,能夠解決受災農戶的燃眉之急。”
與宋光軍有所不同,菜農范青友是第一年嘗試種植大棚蔬菜。今年,他一共投入400多萬元新建了12個大棚,其中4個大棚在此次洪災中受損嚴重,秧苗也被大水沖毀。“按照計劃,2年內就可以收回成本,不想遇到了洪水,這下得三四年才能回本。”范青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除了清理廢物,目前恢復生產最大的困難是土壤不行了。”
金正大農科院專家杜加銀分析說:“受災大棚內的土壤由于長時間被洪水浸泡,大多出現板結、鹽漬化、有害病菌劇增等問題,需要及時清理淤泥,進行全面消毒,并通過有機肥調理土壤,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保障作物生長。在這一過程中,正確選擇并使用相關的肥料和土壤調理產品至關重要。”
親土1號系列產品源自美國富朗七大生物能技術,具有改土、養地、抗重茬的顯著功效,對壽光大棚蔬菜區的災后重建和生產恢復可謂雪中送炭。對此,壽光市洛城四里村的親土1號示范戶李金亭深有體會。他告訴記者,用了親土1號后,土壤疏松、青苔少,黃瓜秧苗高、莖稈粗壯、葉片濃綠,生長32天就能采收,比施用一般肥料要提前4-5天,畝均增產30%以上,且黃瓜的賣相和品質都有了顯著的提升。“洪水對土壤傷害很大,親土1號能調土養地,真是我們的救星!”李金亭稱贊道。
據了解,在提供優質肥料的同時,金正大農科院相關專家團隊將持續深入壽光大棚區,為農戶講解災后生產管理事項,尤其是針對洪水過后大棚積水、死苗、爛根及棚室受損等情況的具體應對措施,實現“授人以魚+授人以漁”相結合,雙管齊下,幫助壽光農業早日走出當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