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鵬
[摘要]目的探究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應用吉西他濱聯合順鉑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選擇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42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應用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治療,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出患者應用此類方法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結果接受治療后,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47.6%,主要不良反應為WBC和PLT下降,其他如惡心嘔吐、脫發、腹瀉等不良反應在剛開始治療時出現,后期治療時已經完全消失,沒有患者出現肝腎功能受損。結論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具有臨床效果顯著,安全性高的優點,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字]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5.83.02
目前,臨床對晚期非小細胞癌采用的治療方式為化療為主,而以鉑類為基礎的化療方案是晚期肺癌的一線治療方案。順鉑具有可抑制癌細胞的DNA復制過程,并損傷其細胞膜上結構,有較強的廣譜抗癌作用。吉西他濱(GEM)是一種新的抑制DNA合成的抗代謝類藥物。具有抗癌活性高,抗癌譜廣的特點。本次研究中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應用了吉西他濱(GEM)與順鉑(DDP)聯合治療,效果明顯且安全性高,現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42例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應用吉西他濱聯合順鉑進行治療,均經病理組織學或細胞學確診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齡范圍(43~67)歲,平均年齡(52±3.5)歲;非小細胞癌類型:鱗癌13例,腺癌24例,腺鱗癌5例。42例中包括初治28例,復治14例;根據國際抗癌聯盟2005年關于抗癌分期相關內容,可分為Ⅲb期29例,Ⅳ期13例,ECOG評分0~2級,無腦轉移。所有患者預計生存期均>3個月,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無異常;正式治療前為患者進行血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等檢查,數據顯示基本正常,可作為評價指標。
1.2方法
治療前期準備工作完成后,參與研究的所有患者開始接受吉西他濱及順鉑聯合治療。具體給藥劑量及方法操作步驟:首先,參與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于化療第1天和第8天時應用聯合治療,護理人員將注射用鹽酸吉西他濱GEMI 250 mg/m2,藥品規格及使用方法(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規格:02,g×8支)1 g/m2,使用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充分溶解后靜脈滴注(要注意將滴注時間控制在30 min之內);連續治療21天為1療程。注射完鹽酸吉西他濱后分別于第1、第2天注射DDP75 mg/m2,藥品規格及使用方法注射用順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規格:20 mg)75 mg/m2,使用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充分溶解后靜脈滴注(注意避光)分2天滴注;治療的同時要每日給予患者2500~3000 mL液體補入以緩解順鉑的腎毒性,治療21天為1療程。
1.3臨床療效及評價標準
治療效果根據WHO(1981)統一評價標準,包括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及進展四個級別,統計完全緩解和部分緩解的比例作為治療的有效率。治療安全性評價:按抗癌藥物毒副反應分級標準統計不良反應,分為急性與亞急性副反應。
2結果
2.1臨床治療效果
參與本次研究的42例患者均完成了化療,對其進行治療效果評價及治療安全性評定后得出完全緩解(CR)3例,部分緩解(PR)17例,無變化(NC)13例,無進展(PD)9例,治療總有效率為20例(47.6%),初治病例有效率(15/28)53.6%,復治病例有效率為42.8%(6/14)。
2.2安全性評價
根據對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總結后,判定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應用吉西他濱(GEM)與順鉑(DDP)聯合治療的安全性。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的主要的不良反應是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外周神經炎共42例。參與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順利接受治療,無患者因不良反應而終止治療。患者不良反應類型及具體數量詳情。見表1。
3討論
通過本次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進行總結后得出,吉西他濱聯合順鉑在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具有療效顯著,患者治療時出現不良反應少,且耐受性較好的特點,值得臨床推廣。
本文編輯:李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