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合
[摘要]目的探討柴胡桂枝湯加減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療效。方法選取近年來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隨機分為柴胡桂枝湯觀察組(20例)和鹽酸雷尼替丁對照組(20例),治療前后隨訪觀察療效并監測胃排空率。結果隨訪觀察結果表明,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比較胃排空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柴胡桂枝湯加減有較好的促胃腸動力作用,總體療效優于單純西藥治療,是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有效而且安全的中藥湯劑。
[關鍵詞]慢性淺表性胃炎;柴胡桂枝湯;鹽酸雷尼替丁;總有效率;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5.177.02
慢性淺表性胃炎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早飽,腹脹,胃痛,飽腹,惡心,嘔吐等,程度較輕的患者長期感到不適,程度較為嚴重的可以影響日常生活。近年來,泗水縣泉林中心衛生院采用柴胡桂枝湯對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進行調理治療,在安全性比較高的基礎上臨床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門診進行治療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22~58歲,病史6個月到12年,平均病史為7.2年。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全組患者均符合國內目前對于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診斷標準,(1)上腹脹滿、暖氣、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超過4周;(2)患者經纖維胃鏡檢查,發現有粘膜充血水腫粘膜斑點糜爛或出血現象;(3)患者經x線、B超和實驗室檢查,均排除肝膽、胰腺及腸道等器官的器質性病變;四、患者經診斷均排除糖尿病、結締組織病、精神病等,同時通過胃鏡檢查。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西醫治療方法,觀察組患者采用加減柴胡桂枝湯進行調理治療。
1.2分組方法
對照組患者口服鹽酸雷尼替丁膠囊(生產公司濟寧魯抗醫藥有限公司)150 mg,2次/d;餐前嚼服硫糖鋁片1.0 mg,3次/d;同時加服維生素B6片20 mg,3次,d。連續4周為1療程。
觀察組:采用加減柴胡桂枝湯(柴胡12 g、桂枝15 g、黃芩9 g、制半夏10 g、牡蠣15 g、黨參15 g、茜草10 g、炙甘草10 g、鱉甲20 g、白芍15 g、地鱉6 g等)為患者調理治療。用法用量:水煎服,取汁400 ml,每日1劑,分2次溫服。加減:上腹脹滿者加陳皮、積殼,反酸嚴重的加烏賊骨、煅瓦楞,納差明顯者加雞內金、炒麥芽,便秘病人加檳榔、威靈仙。用法用量:取清水800 ml將上藥浸泡30 min,采用武火將藥湯煎沸,之后改用文火繼續煎煮30 min,取300ml汁備用;然后再加清水500 ml進行二次煎煮,和一次煎煮采取相同的方法,煎煮完成后取藥汁200 m1,將2次藥液混合后,早晚各服1次。連續4周為1療程。
1.3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治愈:癥狀療效指數≥95%,試餐5h后胃排空率≥95%;顯效:70%≤癥狀療效指標<95%;有效:試驗餐后5 h胃排空率30%≤癥狀及療效指標<70%;無效:試驗后5小時胃排空率<30%;癥狀功效指標標準和胃排空率標準異步現象,統計胃排空率。胃排空率=(20-胃鋇餐殘留量)/20×100%,試餐5小時后胃排空率<50%為異常。
1.4統計學方法
對數據采用SPSS 1 9.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隨訪療效統計學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1個療程后,分別進行隨訪觀察,兩組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有效率75.0%,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3.92,P<0.05)。見表1。
2.2兩組胃排空率統計學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前后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發生,除了自身因素外,很有很強的社會因素。目前研究認為精神和應激因素也與其發病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在中醫上把慢性淺表性胃炎歸屬于“胃痞”“胃脫痛”等范疇,病灶在胃,但也涉及到肝、脾兩臟。中醫學認為,肝的功能主要為“疏泄”,脾則扮演著“運化”功能,而胃主要司受納之職。如果肝臟的泄功能正常,人就會氣機通暢,相應的脾胃運化和受納功能正常;如果肝臟的疏泄功能出現異常,則會土壅木郁,克伐脾土,則氣機不暢,食積內停,傷及脾陽,時間一久會造成脾胃功能受損,脾失健運則納運失司,生濕生痰,水谷不化,阻滯氣機;逆而上泛,脾胃失和,造成患者暖氣、上腹飽脹、胃疼反酸等。據此可以推斷,病人肝氣郁結、脾胃失和是造成本病的關鍵。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一種胃腸動力障礙的非器質性疾病,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了解。膽汁反流、缺乏胃酸或營養不足也可能導致淺表性胃炎的發生。同時也與自身免疫有關。上消化道動力障礙目前被認為是主要病理生理機制,精神壓力因素也被認為與其發病密切相關。慢性淺表性胃炎在中醫中歸于“胃脫痛”,“胃痞”等范疇,病因多由外邪侵浸,暴飲暴食,七情所傷引起。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噯氣,泛酸,惡心,嘔吐等癥狀。中醫認為是肝氣不暢和脾胃失和所引起的病變。因此,對患者進行施治時應采取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為主要治療原則。
在臨床治療中發現,慢性淺表性胃炎辨證病位在肝膽脾胃,四者都屬于中焦。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輸布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實際上包括脾胃的整個運化功能,故在臨床上采用三焦辨證,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治療上依“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作為治療少陽病兼表證的代表方,柴胡桂枝湯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有和胃調氣、疏肝理脾之效,與其它藥方比較多能收到更滿意效果。
綜上所述,柴胡桂枝湯是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有效安全方法,對促進胃腸蠕動有良好的作用,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單純西藥治療手段,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價值。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