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宋
[摘要]目的 分析苓桂術甘湯加減聯合西藥治療慢性心力表竭的效果以及改善心功能的情況。方法擇取某院就診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時間在2016年4月28日--2017年5月14日,通過隨機顏色球抽取的方法將其分為2組。分別給予常規西藥、苓桂術甘湯加減聯合西藥治療,對比2組心功能指標情況、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后LVEDD、LVEF、LVESD分別為(60.11±6.20)mm、(42.22+4.69)%、(50.11±4.10)mm、治療總有效例數為45例,數據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苓桂術甘湯加減聯合西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效果顯著,可推廣。
[關鍵詞]苓桂術甘湯;西藥;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影響
[中圖分類號]R2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5.189.02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綜合性疾病,其主要是因為心肌損傷從而導致其心臟功能以及結構出現改變,最終導致患者的機體心臟泵學功能出現異常情況,臨床相關資料曾經表示,通過臨床診斷確診為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后需要立即對其進行治療,從而達到穩定病情的目的。本文研究針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別實施不同方法進行治療,對比效果差異性,見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取某院就診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時間在2016年4月28日~2017年5月14日,通過隨機顏色球抽取的方法將其分為2組。納入標準:①知情了解本次研究且簽署同意書;②經過臨床診斷確診為慢性心力衰竭疾病;③對于本次研究藥物無過敏史;排除標準:①溝通障礙;②患有嚴重心、肝等疾病;③臨床資料不全;對照組男性:女性=30/19,年齡值4l~72歲(60.54±0.64)歲;觀察組男性有28例,女性占總例數21/49,年齡值42~74歲(60.05±0.44)歲。兩組資料對比,P>0.05。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西藥治療。
即口服血管緊張素抑制劑、利尿劑、B受體阻滯劑等;
觀察組:苓桂術甘湯加減聯合西藥治療:
①將丹參30 g、白術20 g、人參15 g、補骨脂12 g、當歸10 g、炙黃芪30 g、生地黃15 g、茯苓15 g、麥冬10 g、桂枝10 g、北沙參15 g、紅花10 g、澤蘭10 g、干姜6 g、炙甘草3 g與200 ml水進行煎熬,每天一劑,分早晚服用,可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進行加減藥物治療;
②西藥治療與對照組相同。
兩組均治療60天。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心功能指標情況(LVEDD、LVEF、LVESD)、治療效果(顯效:患者心功能情況得到較好改善,病情獲得穩定;有效:患者心功能情況逐漸改善,病情逐漸穩定;無效:患者心功能情況并未改善)。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應用“x±s”描述,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心功能指標情況
觀察組治療后LVE DD、LVE F、LVE S D分別為(60.11±6.20)mm、(42.22±4.69)%、(50.11±4.10)mm;對照組治療后LVEDD、LVEF、LVESD分別為(65.14±6.24)mm、(38.88±3.54)%、(54.20±5.01)mm;數據優于對照組,P<0.05。
2.2治療效果
觀察組顯效例數有40例,有效例數有5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1.84%;對照組顯效例數有31例,有效例數有5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3.47%;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內科病,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發病率也在不斷升高,臨床早期采用常規西藥進行治療,但是效果并不顯著。
我國中醫學認為慢性心力衰竭屬于心悸、水腫的范疇,因此需要根據患者病情進行對癥治療。本文研究選擇苓桂術甘湯加減治療,將丹參、白術、人參、補骨脂、當歸、炙黃芪、生地黃、茯苓、麥冬、桂枝、北沙參、紅花、澤蘭、干姜、炙甘草等藥物煎熬治療,其中白術藥物可利尿;甘草可抗炎解痙;茯苓可強心;人參可調節患者自身垂體以及腎上腺皮質系統以及神經的興奮性,多種藥物聯合使用,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情況,效果顯著。
本文研究從表1、表2中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況、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苓桂術甘湯聯合西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效果顯著,可推廣。
本文編輯:李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