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登會
摘要:小學語文教育在學生的早期教育階段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為語文是各個學科的基礎,學生無論是學文科還是理科,都離不開閱讀理解。而小學語文教育又是整個語文教育的開端,如果一開始學生就輸在起跑線,那么對他后面的發展有極大的壞處。所以在小學的語文教育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打好堅實的基礎,為以后接受更高的教育做好準備。
關鍵詞:小學階段;語文學習興趣;具體策略
一、做好課前預習的工作
這里所說的做好課前預習工作不僅是學生要做好課前預習,教師也要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也叫準備工作。我們都知道,教師上好課的條件之一便是有充分的準備,這就要求教師要在課前花功夫。只有教師上好課,學生才能跟著教師的引導學習,才有可能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如果教師沒準備好,講課吞吞吐吐,節奏被自己打亂,那么學生的思維會混亂,注意力也會不集中,學生自然就沒有興趣,課堂效率也就不高。學生也要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因為學生提前預習新課內容,就會有一定的了解,會產生疑惑或者自己的看法。在上課的時候,教師鼓勵學生提問并耐心地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自然會對學習產生興趣;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法。上面所說的都離不開良好的預習,所以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
二、發揮課堂的主要作用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重心應該放在課堂上。而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語文的學習興趣,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新《標準》強調教學內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師轉換觀念,實行新的教育理念。傳統的教學理念把教師放在教學的中心地位,以教材為中心,這樣導致教學手段僵化,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而新型的教育理念則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中心,要求教師尊重學生,要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只有在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才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對學習產生興趣。
小學教師還應該關注學生情感。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在認知上還不夠成熟,自制力欠缺,活潑好動,難免會犯一些錯誤。教師應該采取較為包容的態度,采取鼓勵的態度,培養學生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在學習上,教師要多采用引導教育的方法,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面對困難不輕言放棄的精神。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互幫互組,共同學習,在學生中培養良好的學習氛圍,創造生動活潑的課堂,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2、提高教學趣味性
課堂主要任務是教師傳授知識給學生,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方法和手段尤為重要。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應該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識字、認字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點。《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學生要有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積極性”的任務和要求。然而學習新字時,小學生多有抵觸心理,不愿意去記,或者記下來后容易忘,這些表現都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新字時可以用一些有趣的語言,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和記憶。常見的方法有:故事描述法。可以根據某些字的形狀編一個故事來記憶。比如“碧”字,我們可以說:有個王醫生穿件白衣服,坐在石頭上。這樣學生一想起這個故事,就知道“碧”字應該怎么寫;拆字法。這種方法主要運用于一些筆畫較多的字,比如“櫻”,我們就可以拆成“木”“貝”“貝”“女”來記憶;聯想法。根據字的發音來記憶,比如“戊戌”,這兩個字很容易搞混,我們怎么有效的區分呢。就根據字的發音,“戊戌”的音是“wuxu”,“戊”字里面沒有筆畫,所以可以聯想到“無”,這樣就可以很好的區分。
小學語文教師還應該培養好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教師也可以利用這兩個方面的教學來培養學生語文的學習興趣。首先是語言表達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時,主要通過朗讀課文,這樣培養的學生只是照本宣科,缺少及時應變的能力。如果沒有課本,那學生豈不是不會表達?我們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時,可以讓學生概括課文的中心意思,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學生要思考要歸納概括,自然鍛煉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在課堂上,我們也可以讓學生上臺演講幾分鐘,講述當天發生的趣事或者一些知識。這樣既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調動了學生積極性。一些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我們可以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把故事演出來,甚至讓學生改編課文,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編造一個他們自己的故事。讓寫作好的學生編故事,活潑好動的學生來演故事,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參與進來,使學生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提高了。
三、做好課后輔助工作
課后雖然在教學中不是最重要的場所,我們也要好好的利用,以幫助學生學習和提高學習興趣。在課后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增加自己的知識面,把優美的句子、詩句、名人名言等摘抄在筆記本上,可以作為學習資料,幫助其寫作及以后的學習。課后學生沒有教師在身旁,難免會產生更多的疑問,此時自學顯得很重要。鑒于小學生認知水平有限,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尤其是使用字典。學生學會使用字典后,可以延伸學習,這樣可以滿足不同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的課后積累,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鼓勵。比如開展一些趣味活動,成語接龍、字詞接龍、百科知識競賽等。學生在課外的積累可以充分展現出來,最后教師再獎勵優勝者,從而帶動整個班的語文學習的興趣。
四、結束語
我們都知道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階段,學生在心理上還處在朦朧的狀態,因此教師要做好學生在學習上的引路人,培養好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學生贏在起跑線,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堅實的基礎,也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錢梅娟.培養小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的策略與方法 [J].讀與寫 ,2017(09)
[2]劉凡.淺析低年級學生小學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J].神州旬刊.2016(32)
[3]鞏雪.淺析小學語文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J].科技展望.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