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杰
摘要:新手教師要迅速掌握教育知識,具備相應的教師素質和能力,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和理念,向名師學習是一個絕佳的途徑。要向名師學習,新手教師應該不僅能仰望名師之“名”,還要平視名師之“課”,更要俯察名師之“失”。
關鍵詞:新手教師 名師 態度
據最新統計顯示,我國中小學教師總數已逾一千五百萬,每年有幾十萬人進入到教師的隊伍,成為新手教師。向名師學習是新手教師成長的絕佳途徑。然而事實上,不少新教師在盲目的跟風中迷失了自我,機械的“克隆”盛行,粗糙的“拷貝”成風。那么如何才能科學地、有效地向名師學習?我認為作為新手教師向名師學習至少要有以下三種態度:
一、 仰望名師之“名”
名師作為在教育領域公認的有重大貢獻和影響的學者、教師,在他們的身上自然籠罩著各種光芒,使新手教師一接觸無不頂禮膜拜。但仰望名師之“名”已不僅僅是關注他們的課,而應更多的關注他們課堂背后的“理念、精神、修養、人格和境界”。
學習名師用真誠的愛滋潤課堂。只有對教育的真誠的熱愛,才會有課堂上的真情涌動,才會有課堂下的任勞任怨,才會有名師成功后的風光無限。
學習名師豐厚的文化底蘊。名師不可能與生俱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積累,仰望名師,新手教師要善于讀書學習,不斷從書中汲取豐厚的營養,做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底蘊的語文教師。
學習名師構建“以學生為本”的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如果教師能夠把學生當做朋友一樣對待,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尊嚴,多給學生一份關愛,那么師生關系肯定會多一份融洽與和諧。
新手教師學習名師可以說有許多的角度,新手教師如若心中充滿對教育、對語文、對學生的真誠的愛,在職業成長中專注于豐厚文化底蘊的積累,在教學中著意于民主課堂的營造,把“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貫穿于教學的始終,相信一定會有所建樹的。
二、 平視名師之課
佛家有云:“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還是山,水還是水。”這是認識問題的三重境界。學習名師亦如此,我們不能為名師所局限,僅僅停留在模仿和移植上,我們還應該懂得在借鑒的基礎上融合,在模仿的背景下創新。新手教師應該學會平視名師,要更多的把自己對教材,對教學的思索融入到對名師的解讀學習中去。
平視名師,在學習的基礎上融合創新。縱觀名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理念都不盡相同,于是在語文界就有了諸如“綠色語文”、“詩意語文”、“民主語文”、“本色語文”等提法。這是因為名師教學藝術的獨特性。而新手教師不能只顧將名師的這些理念奉為圭,還要加以運用,進行融合創新。
平視名師,上平常實在的課。名師之“名”其實最早大都因“課”而起的,所以新手教師學習名師應該多研究名師的課例和教學實錄,向名師學習,踏實的上好每一節課,逐步提高教師素養。
平視名師,像名師一樣成長。名師雖說在教育教學領域有著重大的貢獻和影響,但從人格上來講,他們和普通教師沒什么特別之處,名師和新手教師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即是平等的,就更應該互幫互助。新手教師平視名師時,才會和名師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去關注新課改,探討新課改的熱點和難點,共同推進新課程的改革。
三、 俯察名師之“失”
一次跟隨教研員到某地聽課,因為是全國性的大賽所以充滿期待,然而聽過幾節以后心里的期待感全無取而代之則是失望。于是和教研員說此行收獲不大,而教研員卻說“你應該收獲很大的,別人的不足和缺點不正給了我們警醒嗎?” 俯察名師之“失”,能汲取經驗教訓使自己的成長之路更加的順利。
俯察名師,語文教學應多關注文本。語文教學不能脫離它的一般規律,語文課堂中新穎別致的設計為了什么?如果不能為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服務,不能為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服務,那么再精巧也只是花架子。尤其是在當今新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一些教師為了一課成名,而不惜“眾生休”,以個人的所得、風采和亮點來奪人眼球,贏得了所謂“詩人”、“表演家”、“魔術師”的稱號,但或許這三者都不及“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來得實在。
俯察名師,語文應更多關注學生。我們經常說“以學生為本”但在具體的教學中又有多少教師的課體現了或者關注了這樣的思想呢?江蘇省青年名師鄔建芳老師教學《再別康橋》時,被李鎮西等很多專家評說為“具有詩人的氣質”,但也有網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網友“走著讀著”在博客里撰文指出整堂課學生的發言精彩之極,以至于不需要鄔老師哪怕一點的引導。試問,這樣的課堂要教師何用?對于‘太完美的課堂,我們有必要對其多加審視。作為新手教師要有能俯察的眼光,洞曉其中的利害。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踏踏實實的上好每一節課。只有這樣新手教師才不會在向名師學習的路上迷失自己,才不會產生職業的倦怠,消極的面對學生、面對語文、面對教育。
語文教學這條路很寬闊,他需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但作為新手教師絕不能只知道昂首仰望,”俯察名師之“失”,讓新手教師汲取名師的寶貴經驗來使自己的成長之路更加的順利。新手教師不能把名師看作是教學規律的全部,名師是一種教學的獨特的理念,一種教學的流派,它帶給我們的就是啟發和參考。
新手教師學習名師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成為名師,就如黃厚江老師所說的那樣“人人都追求做語文教育家是不現實的。二十多年的語文教學經歷,使我深感做一個普通而優秀的、實實在在的語文教師的重要和艱難,并不亞于做一個教育家。我們固然因缺少名師而渴望語文教育大家的誕生,但我們更缺少的是熱愛語文教育、獻身語文事業的真實而優秀語文教師。”新手教師通過向名師的學習,“采各家之所長,避各家之所短”再加上在教學舞臺上的錘煉和打磨,在不斷的學習中推動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即使成不了名師,也一定會成為“熱愛語文教育、獻身語文事業的真實而優秀語文教師”,一定會在教壇的星空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注釋:
[1](意)亞米契斯(Amicis,E.D.)著,夏丐尊譯.愛的教育[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P.2
[2]王崧舟.名師講語文[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 P.214.
[3]魏書生:課堂的改革家[J].上海教育,2009,(2).P.14.
[4]黃厚江.名師講語文[M]. 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 P.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