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長霞
摘要:著名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談到,兒童經常會對校內課程感到乏味,但卻對各種游戲活動充滿興趣。對此杜威指出,如果校內課程也采用游戲的形式,兒童將會聚精會神于校內課程。
關鍵詞:心理學 領讀 團結協作
生理學、心理學及教育實踐表明:“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大腦神經只能保持15—20分鐘的持續緊張注意,機體靜止的穩定也不能夠超過20分鐘。”但是在小學階段,一堂課一般持續40分鐘左右,那么余下的20分鐘要如何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需要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多動腦,采取一些小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結合我在給一年級學生講授的傳統文化課時,在課堂中自創的幾個小游戲,談幾點體會。
一.由掌變拳,我最棒
傳統文化課對一年級學生來說,學生剛開始學拼音拼讀,在讀起來有困難。我在上課時先讓學生自己試著拼讀,然后教師領讀,有的學生認字能力較強,能跟上教師上課進度,在自己練習拼讀時能順利讀下來,有的學生讀起來就困難,由于小學生耐性差,遇到困難不能很好克服,在拼讀時就慢慢失去耐心,就開始出現小動作:轉頭、擺弄小東西、坐不住、說小話……顯得課堂很亂。一出現這種情況,我就開始大聲的提醒學生注意認真拼讀,剛說完學生能做到,但是沒過一會兒就又開始亂了,學習效果差。這時我就想,怎樣能讓學生主動開始讀,就想出一個小方法:讓學生伸出右手,五指張開,每讀一遍就握一個手指,讀五遍就變成拳,伸出你的拳頭,做出最棒的姿勢,然后放下手坐直,老師就看見你讀完了,你就是最棒的,然后發表揚卡。這樣試過后,發現學生積極性非常高,看到那一雙雙舉起來的小手,慢慢的一個一個小手指握起來,小拳頭伸出來,看到此景,我的心情是激動的。孩子是天真的,需要我們用一雙愛的眼睛去觀察他們,去發現適合他們的小方法,相信每個孩子都能隨著你的步伐動起來。
二.站起來領讀,我也行
在課堂中,我經常會讓讀的好的同學起來領讀,看著坐在下面的同學那羨慕的眼神,我在想,怎樣也能讓“他”有機會站起來領讀。于是在課堂中,我向每位同學提出要求,請同學們認真練習讀,只要你能順利讀下來,你就能有機會站起來領讀。我嘗試著讓每位同學都能站起來領讀,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有的同學確實讀不下來,但是在他的臉上能看到害羞的表情,有的同學開始領讀時有點緊張,聲音小,我鼓勵他,你讀的很好,聲音再大點兒就更好了,隨著他讀一句,其他同學跟讀,他慢慢適應了,我在他的臉上看到了自信的表情。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棵需要澆灌的小樹,只要你給他陽光,他就能茁壯成長。
三.團結協作,我們是贏家
傳統文化是循環教材,每節課上課前需要發書,下課時需要收起來。以前上完課我都讓這節課表現好的學生起來收書,看著那一雙雙舉起來的小手,我有時犯難,讓誰起來收書呢,讓他起來收,那個他就失望。我不斷思考發現一個小方法,以排為單位,教室里總共八排,第一排同學拿書站在自己位置上,轉后,其他同學坐在自己位置上,書放在統一位置上,老師喊開始,從最后一名同學把書遞給前面的同學,依次這樣,看看哪排同學能把書最先收起來,游戲中要求快齊靜,如果哪排有一名同學說話,那這排就是最后一名。這樣大大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團結協作能力,課本就在很短時間就收起來了。在這個小游戲中,全部學生都參與到游戲中,都能在游戲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由以上幾個在課堂應用的小游戲中,讓我明白游戲在小學低年級傳統文化課堂中的作用是重要的,在課堂教學中只有用好游戲,用活游戲,才能使游戲發揮其應有作用,有效改善課堂氛圍,形成開放,和諧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促使學生愛學傳統文化課,學生之間能相互激勵,相互促進,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健康個性的形成和良好品質的養成。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尋找更適合低年級傳統文化課程的小游戲,和學生們一起前行。
參考文獻:
[1]趙爾芳.芻議小學體育教學中小學生團結意識巧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7(11):241.
[2]李春艷.小學班主任實施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書育人,2017(31):32.
[3]于源.淺談如何培養和發揮小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09):118-119.
[4]孫鑫.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的5個“入手”[J].運動,2012(2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