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顯珍
摘要: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幼兒認識周圍世界,獲取知識經(jīng)驗的重要途徑。那么,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應該如何進行呢?我認為,應立足于幼兒的生活,把握幼兒學習科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運用積極的教育策略引導幼兒主動探究,主動獲得更為廣泛的經(jīng)驗,讓科學教育真正走進幼兒的生活世界。
關鍵詞:幼兒科學教育
一、創(chuàng)設適宜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氛圍
幼兒年齡雖小,但求知欲強,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心,特別是對那些和生活經(jīng)驗有關的,周圍經(jīng)常看到的事物,幼兒可以說是百看不厭,百問不倦。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并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而是合適的環(huán)境,適度的、新鮮的刺激物潛移默化的結果。幼兒喜歡在寬松、平等的環(huán)境中大膽猜測、大膽想象、自由表達。幼兒的這些認知特點,為幼兒學習科學知識提供了前提條件。作為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引導者、參與者,教師首先要為幼兒的科學活動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1.創(chuàng)設適宜幼兒進行探索的物質環(huán)境。適宜的物質環(huán)境刺激,能激發(fā)幼兒積極的探索欲望。教師根據(jù)班級和園內的實際情況,布置活動室、植物角、動物角、科學發(fā)現(xiàn)室等可供幼兒進行科學探索活動的環(huán)境。在活動室內布置科學墻,墻飾內容根據(jù)主題不同及時更換,增減。如以《我愛我的小動物》為主題時,張貼各種各樣的動物,使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給予更多關注。在“動物角”內飼養(yǎng)一些小動物如金魚、泥鰍、蝌蚪等,引導幼兒觀察、記錄它們的生長過程及生活特征。2.營造平等、接受、寬容的交流氛圍。平等、接受、寬容的交流氛圍是兒童大膽自由表達的基礎。教師是營造這種互動氛圍的主角。教師在兒童交流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向兒童傳遞溫暖、支持、教育的信息,運用語言和非語言引導兒童自由表達。如教師在與幼兒交流中有親密的身體接觸,包括摸摸孩子的頭、背,更容易吸引和維護兒童的注意力;用輕柔的語氣和語調;用鼓勵的眼神注視孩子;對于孩子的觀點給予積極的肯定,淡化他們在交流中的錯誤;允許發(fā)表不同的想法,肯定他們的求異思維。
二、選擇生活化的科學教育內容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有自然現(xiàn)象、人類、動植物、物質世界的現(xiàn)象、現(xiàn)代科技等,內容涉及的面廣而且量大。作為幼兒園的科學教育工作者,面對大千世界,如何選擇適合幼兒的科學教育內容,讓科學教育真正走進幼兒的生活世界呢?
1.科學教育的內容應更多地為幼兒的生活服務。“教育是為了完滿的生活”,教育的目的本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教育應以幫助人們適應現(xiàn)實及將來的社會生活為主要目的,幼兒科學啟蒙教育也不例外。在以往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恰恰遺忘了這一點,往往懷著一種“任務”意識去傳遞知識,教授技能。至于“到底幼兒學習這些知識有什么用處”“他們可以在生活的哪些方面運用到這些知識”等問題卻極少思考。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幼兒的認知與言行脫節(jié),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如果教育沒有與幼兒的日常生活密切聯(lián)系,知識就難以被幼兒掌握、內化。
2.科學教育的內容應結合家鄉(xiāng)的本土資源。讓科學回歸幼兒的生活,讓科學教育真正走進幼兒的生活世界。就要讓幼兒學會用粗淺知識解釋周圍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大自然充滿了千奇百怪可供人們探求的問題,如高低不同的山巒、形狀各異的山石、曲折迂回的溪流、各種各樣的土壤等,都是很好的科學教育資源。三、引導幼兒主動探究
當幼兒有了探究的動機后,就將進入探究的過程。幼兒是科學探索活動的主體,教師在幼兒科學教育過程中應隨時調整自己的角色身份,平等地參與幼兒的活動,探討問題,有效地引導科學探索活動。
1.提出探究問題,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幼兒的科學活動過程是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是通過問題來展開的,有效的問題可以把幼兒引到問題的情境中,啟發(fā)他們去觀察、探索、發(fā)現(xiàn)。教師所提的問題最好能引起幼兒的探索興趣,激發(fā)幼兒探索欲望;問題要符合幼兒已有經(jīng)驗,使幼兒有能力進行探索;問題是幼兒未知的,或與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有沖突的,對幼兒的思維要具有挑戰(zhàn)性,有一定的探索空間;問題的答案是開放的,解決途徑不是唯一的,它可以鍛煉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教師有效的提問是引導幼兒積極猜想的動力。
2.關注活動進展,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反復驗證。讓幼兒親歷以探究為主的活動是幼兒學科學的重要途徑。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要細心觀察幼兒的神情、行為表現(xiàn)、討論的問題等,注意幼兒有哪些困難和認知沖突,以便及時介入幼兒的活動,給予必要的引導。教師應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嘗試著自己解決問題。幼兒只有在嘗試過程中才能獲得主動學習和發(fā)展。
3.及時記錄獲得的信息。記錄獲得的信息,能使幼兒關注探究過程和事物的變化,把抽象的信息變成具體的圖表;盡管幼兒的記錄結果極為幼稚,他們只會用一些簡圖或符號,但是這些都是幼兒獲取知識的過程,有助于幼兒原有認識與當前操作結果想比較,調整原有認識,主動建構新經(jīng)驗。教師應針對不同年齡的幼兒選擇適當?shù)挠涗浄绞剑WC幼兒探索的積極性。
我們處在一個科技不斷發(fā)展、不斷更新的時代。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幼兒園教師既要注意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又要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尊重孩子的興趣需要,支持并鼓勵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為此,我們應不懈努力,使科學教育活動與幼兒的生活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以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健康地發(fā)展。總之,在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應當好引路人,為幼兒創(chuàng)設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應當好幼兒的引路人,為幼兒創(chuàng)設科學教育的環(huán)境和條件,提供多種多樣的活動材料,讓幼兒自主選擇,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還要在幼兒一日活動中隨時抓住教育的契機,并對孩子的興趣加以引導,不斷鼓勵幼兒探索的勇氣,培養(yǎng)幼兒探索科學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