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勇
在我國農作物種植及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為提高農產品產量,不可避免的會用到一些化肥、農藥。化肥、農藥的使用存在很多不合理的之處,有部分農藥會殘留在農產品中,如果農藥殘留量超標,其中的有害物質就會對人體安全構成威脅,嚴重威脅著農產品的安全性。所以,必須要加強對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的監測,以保障農產品安全。加強對農產品農藥殘留的監管,是對農產品進行安全監管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農產品安全性的主要途徑。本文就農藥殘留監測對農產品安全監管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就其實施策略進行探討。
食品安全問題是全世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其與公眾的健康息息相關。隨著人們食品消費方式的逐漸改變,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從個體擴大到整個社會。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我國對食品安全的管理起步比較晚,其與發達國家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國內的食品安全問題并不少見。比如,茶葉、蜂蜜是我國產量比較高的農產品,但其出口卻屢屢受阻,主要就是因為其中的農藥殘留量超標。產品的出口受阻,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我國經濟的發展,也會使國內食品市場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所以,需要加強對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的監測,保證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量在規定范圍內。
為促進農作物的快速生長,增加其產量,在其種植過程中會使用各種化肥、農藥,一旦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量超標,就會危害到食用者的健康。所以,在對農產品進行安全監管的過程中,加強對農藥殘留的監測,有利于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比如,建立社會化的、系統性的食品檢測機構;建立健全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加強對農藥殘留檢測技術人才隊伍的建設等,提高我國的農藥殘留監測水平,使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得到進一步的保障。目前,國家正在逐步的完善食品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嚴格要求資質審批,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基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機制銜接,將農產品質量逐漸的推向社會化,通過全社會對農產品的安全性進行監管。

在農產品安全監管過程中,農藥殘留監測是其中的關鍵環節。而農藥殘留監測人員的業務能力、專業技術水平等,則影響著農藥殘留監測質量,決定著農產品的安全性。所以,必須要加強對農藥殘留監測人員的管理,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能力。比如,對農藥殘留監測技術人員灌輸動態學習理念,鼓勵其在工作過程中不斷的學習,掌握最新的農藥殘留監測技術。根據自身的工作需要,加強與行業內相關人員的交流溝通、學習對方優秀的工作經驗,彌補自身的不足。同時,要提高農藥監測技術的信息共享程度,通過對信息進行優化處理,不斷的完善農藥殘留監測流程,提高農藥殘留監測質量,為農產品的安全性提供有效保障。
要保證農藥殘留監測的有效性,就必須強化政府的農藥殘留監測意識,加強對農藥殘留監測過程的監督管理,保證其能夠執行到位。比如,建立完善的農產品監測制度,對監測過程實施動態的監督,使農藥殘留監測人員能夠嚴格執行制度中的要求,保證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公正性。一旦在監測過程中發現有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量超標,應及時的上報有關部門,對該批次內的農產品進行全面檢查,杜絕農藥殘留量不合格的農產品進行市場,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和健康。同時,政府應加大對農藥殘留監測的資金投入,引進先進的監測設備,提高監測人員的技術水平,從而確保農藥殘留監測結果的準確性。
在農作物的種植過程中,農戶的種植技術影響著種植效益和農產品的安全性。所以,各個地區要注意加強對農戶的培訓,提高其種植技術水平,使其能夠在農作物的種植過程中科學合理的使用農藥。比如,在對農戶進行培訓時,要讓農戶掌握每種農藥的最高用量、休藥期,以及每種農藥的功效和危害性。使農戶能夠嚴格按照農作物的生長情況,科學合理的使用農藥,將農藥的用量、不同農藥的混合使用等,控制在安全范圍內。從源頭上對農藥的使用進行控制,才能降低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量。
綜上所述,農藥殘留監測的切實執行,可緩解食品安全問題、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因而在農產品安全監管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實踐工作中,需要提高農藥殘留監測人員的業務能力、加大農藥殘留監測工作的執行力度、提高農戶對農藥使用的科學合理性,通過農藥殘留監測,以提高農產品的食用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