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前
綠色植物具有凈化空氣、釋放氧氣的作用,因此,為了有效落實環境綠化策略,必須做好植樹造林工作,進而推動林業的持續發展,為人類創造一個優良的生活環境。由此可知,植樹造林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確保了造林方式的技術性與科學性,基于此,必須要高度關注并做好造林綠化后林業技術工作,以推動生態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協調、和諧發展。
提高原材料樹木的質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改造質量較差的殘次林,做好林木的管理工作,對于殘次林的改造要以自然發展規律為依據和前提。精心管理已經長出的樹苗,提高修枝、施肥、澆水等工作的技術水平。對于沒有出苗的林地,則要采取補種的方式進行管理。對于林木要做到精心管理,以各項標準和指標作為參考依據進行測定。然后根據優勝劣汰的原則,在陽光、土地和水分等資源的分配上,使質量好的樹種占有更多的優勢。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殘次林的樹苗,不能采取全部砍伐的方式,這是違反大自然的發展規律的,不僅會導致極大的浪費,還會對生態平衡造成不利的影響。其次,對于樹種的結構,要逐步地進行調整。樹種生長態勢不佳、發生老化的現象在造林綠化中較為常見。
對林木的管理工作對林木的生長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據林木生長的實際情況采取科學的方法對林木進行有效的管理。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內容是非常多的,比如要對枯枝爛木進行及時的處理、為林區的土壤進行松土施肥、對樹木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定期為林木修減枝葉、保證林業之間的間距合理。林木在生長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人為因素、自身因素、環境因素等,每種樹木生長的過程中都有著特定的生長規律,林業區域的管理人員需要時根據不同品種樹木的生長規律采用科學手段來進行管理工作,使林木的生長情況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林木的生長質量也與管理工作有著直接的關系,想要實現對林木的科學化管理,就要將林木生長過程中的各方面內容都要考慮進去,如土壤、水分、陽光等。要想順利的開展樹木的科學化管理工作,就要對各種因素進行全面的掌握,實現對林木系統化管理,促進林業行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林木在生長的過程中會經歷不同的階段,管理人員可以根據不同階段樹木的生長特點來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通常在造林綠化之后,想要促進林木的進一步發展,就要對林木生長區域內的養分結構進行合理的調節,對林木進行砍伐處理。科學的砍伐工作可以讓林木更加健康的生長,提高林木的生產質量。在實際進行間伐工作時要根據樹木的生長情況制定林木砍伐的數量、范圍和區間等,而且要根據樹木年齡的大小來挑選需要砍伐的樹木。在當前的林木砍伐工作中,砍伐的方式還需要進行完善和提升,在累積一些經驗之后再將其應用在更多的地區。

對于林業工作者來說,提高森林資源的利用率是其工作的目標,也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因此應采取各種措施提高林木資源的質量和利用率。建立自然保護區,營造人工林,采取人工干預的方式解決森林覆蓋率下降和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問題。為防止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保護森林資源,應發展速生豐產林。對于采伐量要加以嚴格的控制,從而改善培育和采伐失調的問題,尤其是對于過伐林,為了使其能夠休養生息,應適當采用只育不采的方式。同時要注意減少浪費,提高木材的綜合利用率,對于加工后產生剩余物加以再利用。
在目前的社會發展中,各項競爭都非常激烈,各種新型的現代化技術被應用在各個領域。林業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依靠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生物技術的出現和應用提高了樹苗的培育品質,這類樹苗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有抗病蟲害的能力,不會輕易受到病蟲害的侵擾。
林業技術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推動。首先,做好林業技術的推廣工作,建立具有較高素質和業務水平的林業技術推廣團隊,這是林業建設進一步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也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有效途徑。其次,堅持科技興林的策略,提高造林科技含量,目前已經總結和應用了一批先進的林業技術,并在林業生產中獲得了廣泛應用,然而仍然還有一部分林業技術缺乏實驗、總結、記錄等環節,從而導致實際的苗木成活率不高。因此作為相關的林業單位,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技術推廣方案。再次,加強基層林業單位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開設林業科技人才的專項資金,對于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要進行獎勵,提高科技人員從事科研工作的積極性。最后要加強科技培訓工作,要把科技興林政策切實落實到思想層面,提高林業技術人員使用和傳播林業科技的能力,使其更好地服務林業建設工作。
造林后林業工作的一個關鍵原則是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造林本身是一項環境友好的人類活動,如果在造林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破壞環境及生態的情況,如農藥、化肥等污染,造林綠化工作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義。因此要致力于開創依靠高新科學技術促進造林綠化后工作的新局面,在保持環境原本面貌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林業生產的經濟效益,使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和諧友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