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慶權,馬 輝,杭 帥,趙守強
(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徐州供電公司,江蘇 徐州 221000)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國家經濟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電力供應可靠性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近年來外力破壞(以下簡稱“外破”)造成的線路跳閘事件頻繁發生,已經成為現階段影響線路安全穩定運行的最主要因素。以某供電公司為例,2010—2015年所轄35—500 kV輸電線路共計發生跳閘事故148起,其中外破造成的線路跳閘事件77起,占比52 %。當前,防外破工作面臨嚴峻挑戰。針對防外破工作面臨的挑戰,提出了“三借四查”工作法,以構建高壓輸電線路防外破管理體系。
為適應新時期經濟發展的需要,近年來各地區電網建設如井噴般迅猛發展,然而隨著電網建設步伐加快,一方面需要運維單位對投運后的新建線路進行運維管理,增加了運維壓力;另一方面線路建設過程中通常要穿越或跨越已有線路,增加了原有線路的管理難度。
隨著城鄉經濟發展,一方面市政、國家重點工程項目遍地開花、星羅棋布;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引資熱情高漲,廠礦企業快速增加,基礎建設大量開展,不斷增加的工程項目加大了電力設施遭遇外破的風險。除此之外,一些突現、新穎的甚至以前未曾關注的隱患類型層出不窮,如線下吊車施工、線下釣魚、線下突發交通事故需吊車緊急救援等,由此帶來的輸電線路外部隱患點急劇增加。圖1為2012—2015年某供電公司所轄35—500 kV線路外部隱患情況統計。從圖1中看出,隱患點數量已由2012年的176處增加到2015年的540處,其中2015年高風險狀態的外部隱患點121處,中風險狀態的外部隱患點232處,防外破形勢極其嚴峻。

圖1 35—500 kV輸電線路隱患情況統計
(1) 與政府職能部門溝通不到位,隱患管理未能從源頭抓起。通過對一些新增隱患持續跟蹤調查發現,政府職能部門在監管審批過程中因缺少專業知識,往往發現不了基建工程侵占輸電線路走廊,甚至設計距離低于安全距離的情況。而運行部門往往在工程的規劃、設計階段一無所知,通常等到基建階段,大型機械進場方才給予重視。由于項目建設已成事實,此時無論是要求對方進行設計變更,還是桿塔路徑遷改或升高改造都將會極其被動。
(2) 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不足,觀念轉變不到位。由于員工老齡化日趨嚴重、車輛有限、一些隱患點路程較遠等原因,嚴重影響了安全隱患、突發事件處置的靈活性、機動性。傳統的方式是單純依靠巡視人員進行隱患管控,如今隨著隱患點的快速增加,人防力量明顯不足。此外,隨著外部隱患點的多樣性發展,傳統的下達《安全隱患告知書》、安裝警示牌等物防、技防措施已經完全不能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另外,由于一些員工不善于與施工人員打交道,處置工作時簡單粗暴,一味地采取“堵”的策略,在發現施工危險點源時,總是盲目地一味制止,容易使施工方產生抵觸情緒,甚至激化矛盾,進而發展成與運行人員打游擊戰、偷襲戰。這種“游擊施工”造成的線路跳閘事故頻頻發生。
高壓輸電線路防外破體系,是為構建更加堅強的智能電網,進一步適應電網建設快速發展、通道環境急劇惡化的新形勢和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對電力供應可靠性的新要求而創建的降低高壓線路外破事故發生率的管理體系。該體系主要分為2個方面。
(1) 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著力統籌政府職能部室力量、社會力量、技術力量,通過“三借”,即“借力”(政府、公司等職能部室)、“借招”(視頻監控、無人機巡視、新型防外破工作平臺等)、“借人”(群眾護線員、外委人員、屬地護線員等),對線路維護力量進行資源優化整合,加強外部隱患點管理。
(2) 通過“四查”,即專項督查、交叉互查、飛行檢查、連責監查,加強對運行人員的監管。轉變工作人員落伍的隱患管理觀念,提高個人主觀能動性,強調履責擔當,強化主體責任落實,增強執行力和創新活力,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三借”是對外,用于加強外部隱患點管控;“四查”是對內,用于加強運行人員業務監管。通過對內、對外防外破體系的完善,提高高壓輸電線路防外破水平。
“三借”是指“借力”“借招”“借人”,通過統籌各方力量,優化資源應用管理,加強人防隊伍建設,鞏固提高物防水平,積極推進先進技防應用,完善線路防控體系。
(1) 借助公司職能部室力量,加強與公司內部各職能部室的溝通協作,充分發揮其在高壓輸電線路防外破工作中的作用。
對于需要進行協調遷改的工程項目,要聯合公司運維檢修部積極向甲、乙方了解項目規劃方案,提前介入。
對于已建成的違反運行規程相關規定的工程項目,要求對方更改設計,直至滿足規程要求;或者進行路徑遷改或桿塔升高改造。項目推進過程中,與運維檢修部一起與甲、乙方保持密切溝通,提前做好布控措施。
聯合公司安監部加強現場隱患管理,開展電力設施保護宣傳,做好事后追究索賠工作。由安監部牽頭,加強同屬地供電公司的合作,共同打擊違章施工行為;開展聯合宣傳工作,提高電力設施保護普及率。
通過新聞媒體、出動宣傳車、播放專題片、涂刷電力桿塔宣傳廣告、散發印有電力設施保護知識的圖冊等方式向附近線路群眾、線下大棚經營者等進行宣傳,講解異物纏掛電線的危害性及預防措施。對于破壞電力設施的責任主體,強化責任追究,做好事后索賠工作。針對施工外力破壞索賠難的問題,由公司安監部聯合政府執法部門采取法律維權手段,對拒不履行賠償義務的施工單位,由執法部門采取強制停工等措施督促其盡快賠償。
對于輸電線路通道附近施工單位拒簽電力設施隱患告知單、安全協議,或是已經簽署安全協議但未嚴格按照安全協議執行的,要聯合營銷部門對其施工現場進行不接電或停電處理。
加強與公司發策部、基建部的聯系,提前了解新建線路路徑規劃、施工方案和進度,實時跟蹤,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共同維護好原有線路的正常運行。
(2) 借助政府職能部室力量,強化政企聯動,推動政府履責,積極開展電力聯合執法。
一方面為強化電力保護行政執法工作,由市電力執法辦公室將各區經信局的1名相關負責人納入市電力執法工作體系,組建起電力執法QQ群及信息員微信群,并向社會公布電力設施保護熱線。一旦發現各類可能危及電網安全的隱患,可以直接通過電話、微信等形式通知電力執法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使有關人員能在第一時間掌握隱患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借助政府服務熱線、城管服務熱線、市安監局、城建局和規劃局、交通局等部門,通過直接撥打電話或發函等形式對線路保護區附近的違章建筑、私搭亂建房屋等違法違章行為進行舉報或匯報,請求協助拆除或制止。
(1) 在傳統典型做法的基礎上,積極使用最新物防技防措施以及各兄弟單位防外破先進經驗,結合自身實際加以靈活應用。表1為某供電公司制定的各類施工危險源可采用的防控措施,其中“●”表示必須采取的措施,“○”表示根據現場情況決定是否需要采取的措施。
(2) 新形勢下創建微信護線工作平臺、預警信息短信平臺。為實現對危險源的圖文及時共享控制,第一時間對現場情況做出準確預判,以便下達準確指令,建立了管理人員和班長、班長和班員、設備主任和看護人員、片區負責人和外委人員、義務護線員和群眾護線員等多級微信平臺,做到每一個危險源及時共享,縱向從室領導到班員、橫向普及各個班組。此外,將相關信息錄入電力設施保護定向宣傳平臺,利用公司短信平臺對搜集的機械車輛司機進行微信提醒,告知其在高壓電力線路下方施工的危險性及注意事項,使對各類作業人員的宣傳更具針對性。
(1) 積極開展屬地護線工作。通過進一步加強護線員網絡建設并將屬地護線員管理工作納入日常工作常態化管理。重新細化建立電力設施保護網絡,通過對屬地護線員的管理和培訓,確保屬地護線員的巡視效果,使輸電線路所在地境內的電力設施做到線線有人護、桿桿有人管。
(2) 積極開展看護人及有獎護線員工作。看護人是針對固定類危險源或經常出現大型機械的區域,通過簽訂勞務合同,每月給予其一定的看護費用,要求根據班組需要對線路進行巡視并匯報現場情況。有獎護線員通常是居住在線路附近的群眾,由班組贈送電話卡,當發現危險情況時,及時撥打設備主人電話報告;經核實確認后,可由班組申請給予一定數額的獎勵。
(3) 積極開展高壓輸電線路外委工作。當前巡視、消缺、管理均由運維單位統一管理,人防力量薄弱,因此要積極開展高壓輸電線路外委工作。但外委并非“一委了之”,而是要緊緊抓住“安全”這一最終目標,著力提升對線路安全的管控能力,實現由單純的輸電線路運維模式向“輸電線路運維+輸電線路運檢管理”轉變。
“四查”中的“專項督查”用于轉變觀念,激發員工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能力,強化設備責任人的主人翁意識,強調履責擔當;“交叉互查”“飛行檢查”“連責監查”則是用來加強對運行人員的監管,增強執行力,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專項督查可由設備運維單位生產辦綜合指導、協調,各運行班組配合組織實施,以專項活動(如外破風險評估、缺陷月、危險源預想月、警示方案評比等)為載體,激發員工的事故預判能力和缺陷發現能力,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通過深入、持久的督查行動,進一步促進各項工作部署的落實,促進主體觀念轉變、責任落實,立足于治小隱患、防大事故,加強事故預警、預防和應急救援工作。
此外,為充分激發班組人員開展工作的熱情,應創新激勵機制,由生產領導、專職組成督查小組對每次活動開展自我評價、內部評審,通過橫向和縱向評比,評選出卓越績效先進班組和個人,根據績效考核辦法予以獎勵。
輸電線路分布廣泛,遍布市區及城鄉各地,各班組之間負責的線路存在區域交叉重疊現象,如部分桿段同桿并架,部分線路路徑交叉或間隔較近。為充分利用巡視力量,整合巡視質量,解決巡視周期長的問題,可由線路運維單位牽頭,各班組組織實施,開展交叉互查工作。
對于交叉重疊區域的線路,班組之間巡視要錯開,巡視本班線路時留意兄弟班組線路通道情況,一旦發現危險情況,第一時間通過微信平臺上傳現場照片,并附帶文字說明;設備責任人看到后,第一時間進行相關回復:是否已經知情、是否有看護、是否進行終端集中法宣講等。危急情況時電話通知設備班長,并協助進行隱患處理。最后,在每周召開的運行分析會上匯報討論,并根據績效考核辦法給予發現人加分獎勵。
為檢查運行人員巡視質量,了解線路運行實際情況,避免形式主義,由公司組織開展飛行檢查活動。即,在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陪同接待的情況下,快速行動,對運維管理單位所轄線路進行抽查。
活動由公司運維檢修部、安全監察質量部不定期組織,檢查線路現場危險點源發現情況、預控措施落實情況及線路本體缺陷情況等,并將檢查結果匯總成報告,在公司范圍內進行通報,限期整改。設備管理單位接到通報后,應立即對存在問題進行整改,對短期內無法整改的,提出解決方案,并給定整改時間。最后,將整改情況匯總成整改報告,上報運維檢修部和安全監察質量部,抄送公司領導,形成閉環。
結合線路長度、覆蓋區域通道情況,將所轄線路分成幾大責任區,由室領導和專職負責抽查設備班組勞動紀律、巡視質量。責任領導和專職每周監察巡視危險源不少于4個,縣區不少于2個。監察巡視時對安全措施不全的外部隱患點重點進行拍照、記錄,再以報告形式上報分管領導及運行專職并出具考核建議;最后由運行專職反饋給班組進行整改,且檢查報告要在當周的運行分析會上進行討論。若責任區域發生外破事件,責任領導、專職和設備第一責任人按照考核標準同等考核。
高壓輸電線路防外破體系運用了先進的防外破管理手段,強化了隱患動態控制的新思想、新方法、新工具,將以“圍追堵截”為核心的防外破管理理念變為“安全共贏”的管理理念,將領導分配任務式的自上而下的隱患管理方式變為班組成員主動要求作為的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強化了主人翁意識,員工自我約束、自我改進的能力顯著提高。同時積極使用行業尖端技術和高新技術成果,真正實現地-空立體化全天候監控,防外破手段多元化,有效減輕巡視人員工作強度,確保線路的安全運行。
目前,高壓輸電線路防外破管理體系已經在該供電公司推廣應用,扭轉了外破跳閘居高不下的不利局面。2016年外破跳閘率同比下降36 %,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還形成了一整套防外破管理體系成果文件,為今后處理類似復雜的外部隱患點管理提供了成功的經驗和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