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9月25日文章,原題:退出中國?沒那么容易 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愈演愈烈,這加大了企業離開中國到柬埔寨等地設廠的壓力。然而,想搬到柬埔寨的商人不得不要對付——水牛。這種長著碩大的角的牛會哼哧哼哧慢吞吞地在高棉-美國友誼公路上走動。這條長140英里的路布滿灰塵,連接金邊的工廠與沿海城市西哈努克市的港口。水牛并非唯一的潛在障礙。上下班時分,走路、騎摩托車的工廠工人塞滿道路。
對于趕工期的工廠主們來說,擁擠不堪的道路意味著惱人的耽擱。皮特·霍爾滕為體育和時尚太陽鏡品牌生產超細纖維布和手包。他說:“現在的柬埔寨相當于25年前的中國。”為把運動服飾產品從金邊運到市場,他采取航空貨運。
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令不少公司考慮搬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如越南、孟加拉國和埃塞俄比亞等地進行生產。然而,想退出中國可不容易。從夾克和牛仔褲的拉鏈到用于智能手機的礦物,當今世界消費產品的許多成分都是中國制造或加工的。中國擁有源源不斷的工人,他們踏實可靠,能安心從事工廠工作。中國還有連接供應商與裝配工廠及港口的暢通道路和鐵路。相比之下,越南和柬埔寨等國缺乏中國的龐大供應商群體及可靠道路。許多工人必須培訓,許多公司要從零開始。
埃里·鮑勃洛維斯基在金邊經營一家制作芭蕾舞鞋的工廠。他說:“初到這里,簡直是一場噩夢。”他說,要把工廠生產的粉色芭蕾舞鞋和黑色爵士鞋(從柬埔寨)運到美國等地,至少要比從中國多出一兩天。到達他的工廠,還必須經過一條坑坑洼洼的土路。
企業想要離開中國不只因為貿易戰。近年來中國工資水平不斷上升,工廠工人如今年均掙1萬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柬埔寨服裝廠工人最低工資是這個數的1/5左右。關稅只是增添一些工廠離開的緊迫性。但中國仍是做生意的高效率的好地方。其物流網規模大,速度快。過去30年來,中國修建了470萬公里公路。世界50個最大港口中,中國占據13個,全球五大港口有3個在中國。中國制造業實力也無與倫比。制造業附加值的產量衡量指標顯示,中國的制造業產量與美日兩國加起來差不多。
美國智能家居設備創業公司Bril?liant聯合創始人亞倫·埃米說:“整個供應鏈都在中國,我們若要搬走,仍得從中國采購零部件,然后出口到別處。”Brilliant的設備有700多個零部件,其中多數貨源在中國。中國為該公司一些最具技術性的需求提供最佳選項,“搬出中國不純粹是成本高低的問題,還是能不能的問題。”▲
(作者亞歷山德拉·史蒂文森,喬恒譯)
環球時報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