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家濟 高良敏 解志林
摘 要:基于ArcSWAT水系提取功能以及“burn -in”預處理功能提取沙潁河下游水系,結果表明通過“burn -in”預處理后可優化水系提取的精確度;另外,集水閾值與河流密度以及河流數存在冪函數擬合關系,最終確定水系提取的最佳閾值,并與實際水系進行對比研究。
關鍵詞:ArcSWAT;“burn -in”;閾值;河網提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6.079
水環境治理工作是目前的研究熱點,越來越多的學者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對水體污染物進行負荷核算,而水系提取是眾多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基礎,水系提取的精確度直接影響核算的結果。目前國內外對于水系提取方法較多,如利用Arcgis水文分析模塊提取水系[1]、ArcSWAT水系自動提取[2]、基于遙感影像決策樹模型提取水系[3]等,SWAT是美國農業部農業中心開發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可基于Arcgis平臺提供快速提取水系功能,但對于平坦區的河流時,所提取的水系與實際水系不符,多出現偽河道,斷流現象,因此在提取流域水系前需要對DEM進行預處理,使得提取水系更接近自然水系。楊松[4]通過對DEM進行“burn -in”預處理使得提取水系接近實際水系。劉昱恒[5]運用AGREE算法設置緩沖區、平滑、增益參數對DEM進行修正處理,最終提取出水系基本符合實際水系。本文以沙潁河流域下游為研究區,借助ArcGIS 10.2平臺的SWAT模塊,通過“burn -in”處理后提取水系,確定最佳集水閾值,使的提取水系與實際水系相符,嘗試分析水系與集水閾值見得關系,以期掌握沙潁河下游的水系特征。
1 研究區概況
沙潁河流域下游位于安徽省阜陽市,研究區面積為2696km2,占流域總面積的6.89%,該地區地勢平坦,海拔最高49m,最低24m,年平均氣溫為15℃,無霜期220-230天,平均降雨量820-950毫米。
2 研究方法及數據來源
2.1 研究方法
分布式水文模型ArcSWAT通過Automatic Watershed Delineation模塊集結了DEM洼地填充、流向、匯流累積量的計算及水系提取功能,并提供“burn -in”,對實際河網所在柵格進行“強迫”,增加柵格匯水能力,以達到提取水系基本符合實際水系。
2.2 數據來源
研究采用的數據 SRTMDEM 90 m從地理空間數據云網站下載;沙潁河流域下游實際水系從阜陽市1:20萬水利工程圖中數字化提取。
3 研究結果
利用ArcSWAT提取得沙潁河流域下游水系如圖1、2所示,由圖1、2可知,閾值為500情況下,未經“burn -in”處理提取的水系出現斷流現象,存在多條偽河道,而通過“burn -in”處理后,提取水系與實際水系更加接近。考慮到研究區地勢平坦,對DEM進行地形坡度分析如圖3所示,發現研究區平均坡度為0.66°,其中坡度低于3°的區域占總面積的99.93%。而李昌峰[6]研究發現地形坡度小于3°所提取的水系與實際水系誤差較大。因此,研究區地勢平坦是導致提取水系與實際水系相差較大的重要原因,通過“burn -in”處理后,可增加了提取水系與實際水系的符合度。
經過“burn -in”處理后,分別提取7種不同閾值的水系,結果如表1所示,從中可知隨著閾值的變化,河流密度以及河流數呈現出一定的變化規律。當閾值從500增加至1000,河網密度從0.377減少至0.269,減少了29%,河流數從324減少至158,減少了51%;當閾值從1000增加至2000,河網密度從0.269減少至0.190,減少了29%,河流數從158減少至79,減少了50%;當閾值從2000增加至3000,分別減少了18%、35%;當閾值從3000增加至4000,分別減少了9%、27%;當閾值從4000增加至5000,分別減少了8%、21%;當閾值從5000增加至6000,分別減少了7%、20%;當閾值超過3000時,隨著閾值的增加,河網密度、河流數的降低率逐漸趨于穩定。閾值為500、1000時,出現較多偽河道,與實際河道不符合;當河流為6000時,存在較多河流無法提取。為確定水系提取的最佳閾值,利用多種方式進行擬合分析,發現河網密度、河流數與集水閾值之間冪函數擬合效果最佳,如公式(1)(2)所示,其中R2分別為0.9968、0.9993。
通過研究發現,選取最佳集水閾值的特征應為閾值改變時而河網密度、河流數不隨之改變,即冪函數一階導數為0,或二階導數為0,擬合曲線存在凹凸特征,而一階二階冪函數為單調函數,導數為0時,x值不存在,即最佳閾值應為河網密度、河流數的降低率趨于穩定時的閾值[7-8]。考慮到閾值過大時,部分水系無法提取;閾值過小時,出現部分偽河道。因此,該研究區域水系的提取閾值為4000與實際水系基本符合,如圖3所示。
4 結論
(1)利用ArcSWAT模型提取水系,采取“burn -in”預處理后,避免了河流斷流現象,減少了偽河道的出現,使得提取的水系更接近實際水系。
(2)集水閾值與河網密度、河流數之間存在冪函數擬合關系,R2分別為0.9968、0.9993。當閾值為4000時,河網密度、河流數的降低率趨于穩定,提取水系與實際水系基本相符。
流域水系提取的精確度影響分布式水文模型的輸出結果,本文通過提取沙潁河流域下游水系,以期對該地區農業源污染物入水體負荷核算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李俊超,馬倩,陶鈞.基于ArcGIS的水文流域分析及應用[J].地理空間信息,2012,10(06):121-123.
[2]賀丹,曹佳云,付曉婷等.基于ArcGIS圖解建模的水系自動提取研究[J].地下水,2011,33(03):128-130.
[3]鄧勁松,王珂,鄧艷華等.SPOT-5衛星影像中水體信息自動提取的一種有效方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05(02):198-201.
[4]楊松,王山東,卓中文等.基于數字化水系修正DEM提取流域河網研究[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3,11(02):123-126.
[5]劉昱恒,徐宏根.兩種不同DEM處理方法提取的水系比較[J].資源調查與環境,2012,33(03):206-210.
[6]李昌峰,馮學智,趙銳.流域水系自動提取的方法和應用[J].湖泊科學,2003(03):205-212.
[7]豐滿,張征,朱凌等.基于DEM的滇池流域水系提取及分維值探討[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0,33(S2):11-14.
[8]羅大游,溫興平,沈攀等.基于DEM的水系提取及集水閾值確定方法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2017,37(04):189-193.
作者簡介:司家濟(1994-),男,安徽巢湖人,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從事水污染處理研究。
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