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仰
近一段時間,圍繞“高鐵霸座”的新聞報道接二連三地出現。民眾和媒體關注公共場所的不良現象是應該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但在這種關注中,有些觀點將其上升為中國人的普遍素質,我認為是非常不正確的。
據統計,2016年中國高鐵運送的旅客數量達15億人次。面對這樣龐大的數字,別說連續報道三五個“高鐵霸座”,即便每天報道一起,在15億人次的基數面前,也完全有可能做到。但其真實的比例,與15億人次相比,實際上非常小,完全不足以上升到“國民性”“普遍素質”的高度。
新聞傳播學中有一個專業術語叫“議題設置”?!白h題設置”的技巧是讓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某個具體問題上,同時忽略其他問題。“議題設置”的目的比較復雜,有高端和低端之分。但我認為,在“高鐵霸座”問題上,媒體的“議題設置”更多是低端的跟風,用網絡語言說的話,就是“蹭熱點”。
幾十年來,我始終十分反感一本名為《丑陋的中國人》的書。這本書用大量危言聳聽、言過其實、以偏概全的手法,將每個社群都會出現的現象上升到全中華民族、全歷史、全方位的普遍性。事實上,《丑陋的中國人》一書中描寫各種不良現象在全世界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都存在的。絕不能由此證明中國人的普遍素質從來就是、且現在仍是全世界最差的。可惜,這本書幾十年來對中國社會的惡劣影響太大,以至于社會和媒體層面經常性的表現就是:動不動就由個別現象隨心所欲地推導出“國民劣根性”的荒唐結論。
然而,嚴格執法能否杜絕“高鐵霸座”現象嗎?我認為愿望是好的,但要徹底杜絕也不容易。世界各國的法律都禁止殺人,這樣的法律規定幾乎每一個成年人都知道,但在世界各國,總還是會出現殺人犯罪。惡性的殺人犯罪尚且如此,何況“高鐵霸座”的不良現象?
我認為,面對“高鐵霸座”現象,法律手段與社會輿論譴責的方式都應該使用,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此類現象。從這個角度說,我贊成媒體對“高鐵霸座”這種不良現象的曝光,以形成“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態勢。但千萬不能由此認為中國人的普遍素質就是那么差,而恰恰應該反過來看——人人譴責的聲浪,才更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國人真正的普遍素質。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注意教育問題。近幾十年來,中國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發展很快。類似高鐵這樣的社會硬件的快速提升,但是大多數人心理、習慣等“軟件”并沒有及時同步升級,由此才導致各種各樣的不良現象發生。盡管如此,我認為這依然與國民素質無關。就好比很多年前,我的一些農村親戚剛到大城市,根本沒有看紅綠燈過馬路的習慣。陪他們逛街時,我只能不斷提醒,因為那時的農村還沒有紅綠燈?,F在則不同了,他們以及他們的后代早就已經習慣看紅綠燈過馬路了。
因此,在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里出現的很多問題,還需要以發展的方式才能解決?!?/p>
(作者是北京文化學者)
環球時報2018-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