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娟
上期說到,迪迪帶四個孩子穿越到了三疊紀,可惜只看到魚龍的照片。那么,在侏羅紀,他們又會有什么見聞呢?
四個孩子都決定去侏羅紀,迪迪又變成飛行器,載著他們飛回洞里,再度開始黑暗的旅程。現在,孩子們都已知道,這黑暗的通道就是傳說中的“時光隧道”。
當迪迪停穩,打開飛行器頂后,孩子們發現,這次他們來到的是一片大森林。四周的樹木多數是前所未見的,只有些像松柏的樹似曾相識。地上的草和生活中常見的草也不同,以蕨類為主,非常繁茂。周圍靜悄悄的,微風吹過時樹葉發出沙沙的輕響,仿佛在竊竊私語,討論這幾個陌生人到底有什么目的。
“孩子們,我們去尋找恐龍吧。”迪迪似乎是在回答那些樹木。
蘇悅正要起身離開飛行器,迪迪卻蓋上了飛行器頂:“待會兒我們可能會遇到恐龍,為了確保安全,大家都必須待在我身體里。”
迪迪緩緩上升,越過高高的樹頂,水平地向前飛行。飛了一會兒,他們看到了一片巨大的湖泊,那里正棲息著成群的恐龍。
為了不驚動那些恐龍,迪迪悄無聲息地落到了離湖泊有些距離的樹林里,借著高大蕨類的掩護,小心翼翼地向湖邊移動,直到找到最佳視角。
迪迪再次打開飛行器頂。蘇悅很快就看到,距離他們不過十米的地方,有幾只身高兩三米,體長近十米的恐龍,正不緊不慢地吃著蕨葉。它們尾巴很長,末端還有個“尾錘”。
“這是蜀龍。”王宇軒湊到蘇悅耳邊輕聲告訴他。
“什么龍?”孫昊然沒聽清,著急地問道。
“別怕,恐龍是爬行動物,聽力很差的。”迪迪說。
“對對對!”王宇軒松了口氣,用正常的聲調解釋說,“蜀龍的蜀就是三國里蜀國的蜀。你們看湖邊那群長脖子的大高個兒,它們是峨眉龍。”
湖邊,一群身形巨大、長脖子、小腦袋的恐龍正悠然自得地喝水。
“這里恐龍可真多呀!要是有辦法把它們引到咱們南京,那南京的侏羅紀地層里就會有恐龍化石了!”孫昊然激動地說。
“可這里是四川,離南京太遠了!還不如直接帶只恐龍回去呢。”王宇軒撇嘴又搖頭。
“遠古的生物是沒法穿越到未來復活的,它們進不了時光隧道。”迪迪潑涼水。
“智慧如我!”孫昊然得意地自評,“咱們還是老老實實把恐龍弄到南京去吧!”
迪迪冷靜地給大家分析:把恐龍引到南京的方案,聽起來可行,做起來卻很麻煩。首先,最好找距離南京最近的恐龍,不能指望它們走太遠的路;其次,要盡可能找那些速度快的,這樣就得先考慮食肉恐龍;最后,如果選了食肉龍,就得找到合適的誘餌——如果找不到,大概只能自己“冒充”了……
迪迪把困難一一分析后,見孩子們一個個還是躍躍欲試,便說:“那我們先來看看南京周邊哪些地區有恐龍吧。”
迪迪搜索了一下自己的數據庫,匯報了一個壞消息:“根據資料,不光江蘇省,連周圍的山東、浙江和安徽幾個省份都沒有侏羅紀化石的記錄。”
“你是說,我們在侏羅紀跑到南京和周邊地方,可能連恐龍的影子都看不到?”蘇悅一臉不甘心地問,“那到了白堊紀呢?”
“白堊紀這四個省都有恐龍化石記錄,不過山東的化石記錄‘富,江蘇的化石記錄‘窮。”迪迪答道。
“不管什么時代的,只要有恐龍就行。咱們趕緊出發吧!”王宇軒催促道。
迪迪合上飛行器頂,快速飛了起來。孩子們興奮地討論起分工問題,一個個眼放精光,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即就大干一場。
“迪迪,要是我們的路線中有高山或者大河,恐龍過不去,計劃會不會泡湯?”何柳柳突然發問。
“哎呀!”“對呀!”
孫昊然和王宇軒都傻眼了,只有蘇悅沒慌神,他冷靜地問:“迪迪,你應該能查到相關信息吧?”
迪迪的回答澆滅了大家心中復燃的小火苗:“我只有古地理位置的數據,并沒有地貌的信息,沒辦法判斷。白堊紀的出口就快到了,你們快點決定到底去不去!”
“當然去,至少還可以看看恐龍。”王宇軒毫不猶豫地答道。
“就是,剛才光顧著出主意,我還沒看夠呢!”孫昊然也趕緊響應。
“如果我們把翼龍引到南京是不是可行?”蘇悅突然問。
“稍等,我來查一下……浙江臨海有!”迪迪迅速查到了記錄,但緊接著就驚叫起來,“糟了!我錯過了白堊紀的入口!”
“趕緊掉頭呀!”王宇軒急了。
“時空隧道是單行線,不能掉頭!”迪迪解釋。
“試試唄,反正又沒人看見。”孫昊然建議,孩子們都跟著附和。
迪迪猶豫了一下調轉方向,可就在那一瞬間,飛行器受到了重重的撞擊,直直地往下掉去。
“救命呀!”孫昊然使勁地拽住蘇悅的胳膊……
被恐龍遺忘的角落
有人推測,從三疊紀中期到白堊紀末,可能有近50萬種恐龍在地球上生存過。盡管這一推測遭到懷疑,但毋庸置疑的是,恐龍的足跡曾遍布地球各個大陸,即便是在南北極地區,都發現了恐龍化石。
目前的數據統計顯示:我國是世界上發現恐龍屬種最多的國家,絕大部分地區都有恐龍骨骼或遺跡(包括足跡和蛋)化石的發現。不過與那些擁有“恐龍之鄉”的省份比起來,江蘇堪稱“恐龍化石貧困省”,目前只有東海和與山東交界的馬陵山發現過足跡化石,宜興的牛犢山發現過兩枚恐龍蛋化石。
南京的紫金山、北極閣和九華山的山體表層迄今未發現過恐龍骨骼或遺跡化石,可能是被恐龍們“遺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