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嘯
(張掖市城鄉規劃設計院,甘肅 張掖 734000)
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為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必須要加強對環境質量的管控,重視環境保護工作,以打造和諧、健康、整潔的城市環境。現如今,社會進程不斷推進,城市規劃建設工作不斷深入,諸多單位為實現對建設目標與速度的控制,時常會忽視掉環境問題,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最終會打破生態平衡。因此,在城市規劃與建設中出現了大量的廢氣、廢水與垃圾等,對人們的生命健康與基本生活構成威脅。從長遠角度出發,開展城市規劃建設工作,應做好環境保護,提出系列的針對措施與方案,將民生、生態環境保護等考慮其中,從而提高城市規劃水平。
新時期,為全面推行區域經濟發展,應重視城市規劃建設工作,充分利用好張掖市自然資源優勢,實現對城市的科學改造與建設,進而推動張掖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然而,就目前張掖市的規劃與建設現狀,了解到所出現的環境問題愈發嚴峻,會對城市健康發展形成制約[1]。同時,在開展城市規劃與建設時而衍生的環境問題,若以犧牲環境質量為重要代價來發展經濟,其與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想相悖。對此,應在城市規劃與建設中,將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實現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性發展。
張掖是甘肅省中部的一座地級市城市,其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具體位于中國的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是古絲綢之路重鎮,也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與優秀旅游城市。張掖市擁有亞洲地區最大的軍馬場、國家級濕地保護區與世界十大地理奇觀——張掖國家地質公園[2]。張掖是典型的“生態綠城”,也是國家級的重要自然保護區,其屬于坐落于濕地之上的城市,享有“塞上江南”的美譽。因此,為促進張掖的科學發展,在開展城市規劃建設時保護生態濕地景觀,強調經濟與生態的完美協調,進而打造科學的生態環境,是保護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重要表現。

圖1 張掖軍馬場

圖2 張掖黑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分布
城市的環境質量直接影響著人類的基本生存條件。而今,城市污染問題日益嚴峻,如重金屬、尾氣排放與霧霾等[3],勢必會對人們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構成威脅,極易引發各類疾病,特別是呼吸道類疾病。對此,做好城市環境保護變得十分重要。此外,還應重視對資源的高效利用,重視對城市惡劣空氣質量的治理,從而消除空氣中的雜質、污染顆粒,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而今,開展城市規劃與建設時,為及時開展環境保護工作,應從相關人員的心理與思想上出發,增強相關人員的環保意識,把握環保要點,才可提高環境質量[4]。同時,環保意識的不斷強化,是居民文明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體現,為在城市規劃建設基礎上達到環保的目的,應強化居民的環保意識,提高居民的環保素養,制定更為完善的環保措施,進而為生態環保工作提供保障。為增強相關人員的認知,應對城市規劃中環境保護進行宣傳,利用QQ、微信、微博、網站等渠道來實現多元化宣傳,構建完善的環境保護體系,倡導環境消費的影響,可讓居民更為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環保行列之中。同時,還可找尋關于張掖黑河濕地保護區的相關圖片、視頻供人們欣賞,讓規劃建設隊伍領略到濕地生態環境之美,意識到此景色的魅力指數與珍貴性,從而會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時刻把握環境保護要點,是保護環境的重要前提。
從城市規劃建設角度出發,環保是必然要求,因此,為提高城市規劃與建設水平,應實現環境保護與城市規劃建設的密切融合,及時與城市發展實況相結合,全面把握環保工作的實際內容。面對此類問題,需要全面考量城市的地理位置、生態環境、氣候特點與水文條件等,對該區域的環境問題進行實地勘察,并對各項數據進行精準的記錄,從而對張掖市的生態環境進行合理分析。張掖城市規劃與生態環境的密切結合,應對功能區域進行科學劃分,將環保貫穿到整個規劃與建設中[5]。
從張掖市城市環境質量現狀來看,了解到其在城市規劃與建設上出現了一定的空氣污染,為緩解當前現狀,當地政府與管理部門應對規劃建設而引發的空氣污染問題予以重視。面對此類問題,城市規劃建設所引發的空氣污染問題愈發嚴峻,應科學規劃建筑物的建設密度,提高綠地率指標,這就需要全面考慮張掖市的基本地形條件、地貌特征,需要時刻與氣候特點相結合,確保通風廊道要設計的精準,才可為空氣質量提高做好準備。張掖市不同功能區的空氣排放度指數是不同的,此時,規劃建設工作應及時和生態環境情況密切結合,嚴格控制污染空氣的排放量,進而達到控制環境質量的目的。
當前,城市規劃建設工作的實施,應立足于張掖城市的發展實況,重視對“生態綠城”的保護,重視對濕地自然保護區的保護。通過建立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證整個區域的生態環境,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張掖市的環境質量。開展城市規劃建設時,張掖市住建局牽頭開展的“全域無垃圾行動”,根據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況來制定相應的工作方案,“全域無垃圾行動”的開展,是為了更好的開展濕地管護工作,因此,在行動開展過程中,園林綠化部門應當及時完善綠地的環保設施與清潔設施,將其納入到垃圾清運系統之中,對破壞濕地行為進行嚴厲的打擊,從而提高濕地保護水平。同時,當地黑河濕地管理局等部門結合國家林業局頒布的《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特征變化預警方案(試行)》、《濕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指標體系》等要求[6],以更好的輔助于濕地保護。此外,在對鳥類的保護上,應及時開展濕地保護區春季遷徙階段、繁殖階段、越冬階段與秋季遷徙期鳥類的監測,全面把握鳥類種群數量、繁殖遷徙的基本規律、空間分布情況與棲息的環境等。開展城市規劃建設工作時,為實現對環境的保護,應全面堅持“不停頓、不松懈”的基本原則,及時打好關于生態建設的“持久戰”,才能實現對環境質量的有效保護。

圖3 張掖國家濕地公園
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勢必會對當地的水質造成污染,面對此類問題,應及時對水質量予以調查,構建完善的水污染管控方案,從而提高水質量。同時,全面分析水污染的實際情況,全面找尋水污染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因此,應及時開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不斷提高城市水資源的質量,及時改進傳統的污水處理模式,不斷提高污水處理效率,對污水排放問題進行嚴格的管理,從而推動城市水資源環境的高效運行。
從城市規劃建設角度出發,為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加強對生態環境質量的監測與管控,是現代城市規劃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城市環境部門應當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加強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分析每天城市中的空氣污染物,并找出相應的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以達到改善環境的目的。對于危害城市生態環境的行為應當嚴厲打擊,例如對于污染嚴重的化工類企業,應將其規劃到城市的下風向,將其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只有強化生態環境質量檢測與管控才能夠保證生態環境質量的提升。
綜上所述,環保已然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主題,旨在改善當前逐步惡化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空氣質量,從而為人們生活提供保障。在此次研究中,以甘肅張掖為例,在開展城市規劃與建設時,積極開展環境保護,制定更為科學的環保機制,重視對生態濕地保護,打造優質綠城,擴大綠植種植面積,呼吁公眾參與到環境保護的行列中來,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與生活滿意度,是構建和諧、環保型社會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