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清 禹翔天
(中浩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長沙 410000)
施工總承包,是指業主將全部施工任務發包給一個施工單位或由多個施工聯合體或施工合作體,施工總承包單位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施工任務。經業主同意后,施工總承包單位可以根據需要將施工任務的一部分分包給符合資質的分包人[1]。
(1)費用方面:傳統施工總承包單位會根據業主的招標文件以及施工圖設計來確定投標報價的范圍,投標人的投標報價時能夠心中有數,而業主根據不同施工總承包單位的報價,便于對總造價進行控制與選擇。
(2)進度方面:施工總承包的招標管理一般是在施工圖設計完成后才進行的,導致開工日期較晚,建設周期較長,不利于對進度的控制,極大限制了在建設周期緊迫條件下的工程進度,這也是施工總承包最大缺點之一。
(3)質量方面:業主只能通過監督方式來進行督導,而施工總承包單位的技術水平與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項目質量的好壞程度。
(4)合同方面:業主只需與施工總承包進行一次招標與簽約,減少了業主招標及合同管理工作量。而在現實中,很多業主為了能早日開工,打著“費率招標”的口號,先選擇施工總承包單位再完成施工圖設計,本質上就是開口合同,實則十分不利于業主的合同管理和投資控制。
(5)協調方面:業主只需對施工總承包單位進行管理與協調,工作量較小,對業主比較有利。
(1)負責整個工程的進度控制、質量控制、施工組織與施工安全等。
(2)控制施工成本,提供施工資源的供應。
(3)負責指揮分包施工單位和組織分包施工單位的施工,并為分包單位提供和創造必要的施工條件。
(4)代表施工方與業主、設計單位、職能部門方等外部單位進行必要的聯系和協調。
EPC總承包是指項目業主將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等建設全過程,總體發包給一家具有相應資質的總承包企業。總承包企業協調設計、采購與施工之間的關系,對整個項目建設的過程負責。利用設計的主導地位,在設計、采購與施工進度上進行合理交叉,不僅利于工期的縮短,還能合理把控好整個項目的成本、HSE、質量、進度控制,實現項目各環節的無縫銜接,極大提升工作的效率[2]。
(1)EPC總承包模式在工程項目經濟效益較高的時候,把施工與設計結合到一起,不僅能提升項目工程的經濟效益,還能同時便于項目的集成化管理。
(2)不同的風險分配方式。業主和EPC總承包商有著不同的風險分配方式,EPC總承包商承擔著工程較大風險狀況,因此,對于其抗風險的能力要求也相對較高。
(3)總承包商在EPC模式下處于核心的位置,要處理協調好工程的設計、采購與施工等各項程序,所以,EPC總承包商要具備較高的工作水平與協調能力。
(4)EPC總承包商在與業主簽訂完合同之后,總承包商便由被動轉為主動,業主的權力會受到其限制,且業主在工程項目的實施中管理內容少管理簡單。
傳統總承包模式與EPC總承包模式的對比分析(如表1)。

表1 傳統總承包模式與EPC總承包模式的對比分析
3.1.1 優點
由于其應用時間久遠,已被大多數設計單位與施工單位熟知,便于各方對于工程項目的管理;業主能較易的對其進行控制與設計,且便于監管;招標工作流程簡切了當,可以待設計完成后再進行施工招標;施工合同與設計合同分開簽訂,減少盲點漏洞;項目的組織實施簡單明了,便于管理。
3.1.2 缺點
線性工作流程增加項目工程的建造周期;項目合同相對較多,會導致業主管理負擔過重;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一旦出現安全質量問題,施工單位與設計單位會互相指責推諉且協調管理相對較難。
3.2.1 優點
有利于明確責任和權利,在質量隱患出現時,單一的責任制使項目的責任更加明確,相對容易解決;加快了協調進度,避免了業主多方管理的負擔,減少了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項目參與方現場工作的協調;有利于業主控制掌握項目的工程總價;對總承包商的管理提出了高標準、高質量的要求,更有利于項目管理的現代化、創新化和EPC模式的可持續發展。
3.2.2 缺點
不利于業主對工程項目的可控性管理,且較難明確項目工作的范疇,易導致雙方引起爭議矛盾;EPC總承包商不可預見風險責任大大增加,尤其是其傳統或非傳統的安全責任將會更重,在前期投標議標過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將會增加,導致前期投入增加;較難實現價值工程。
傳統總承包模式與EPC總承包模式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些差異展現出傳統總承包模式與EPC總承包模式各自的特色。通過對比分析其兩者之間的聯系與不同,不僅可以加深兩者在理論上的系統性,還能在實際工作中促使我們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承包模式,綜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