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玲
宮頸癌是僅次于乳腺癌的威脅女性生命與健康的第二大常見癌癥。我國在2008年完成的首次“女性HPV(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和宮頸癌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8個地區的宮頸癌病毒感染率為15%。而且宮頸癌患者呈現出年輕化趨勢,甚至有二十歲左右女性罹患宮頸癌。目前宮頸癌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增高。
婦科炎癥離宮頸癌有多遠
很多人擔心普通的婦科炎癥會慢慢發展成宮頸癌,這種擔心不無道理,但也不應因此驚慌失措。宮頸癌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進展過程,從癌前病變發展成為宮頸浸潤癌,平均要10年左右。如果定期進行宮頸篩查,完全可以阻止其發展為宮頸癌。
宮頸癌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可能與性行為、分娩次數和病毒感染有關。其中有些宮頸癌與炎癥有關。譬如說慢性宮頸炎合并有HPV病毒感染時就會轉變為宮頸癌。慢性宮頸炎患者被HPV感染后,HPV就在上皮底層細胞內繁殖,并破壞這個細胞,再去感染更多的細胞,達到上皮層1/3以內者為低級別病變,1/3以上者為高級別病變,發展到全程就是原位癌。原位癌還不是真正意義的癌。真正的癌是這種被破壞的細胞突破了上皮層的基底膜,向上皮下發展了,又叫浸潤癌。
這些高危人群要特別防范
一般來說,宮頸癌早期可能沒有不適癥狀,因此大多數人意識不到危險。其實宮頸癌可以通過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和細胞學檢查(TCT)來篩查。建議有3年以上性生活或21歲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應定期做HPV-NDA檢測和細胞學檢查(TCT),確保宮頸健康,遠離宮頸癌。宮頸癌是可預防的,因為其有大約10年的癌前病變期,只要樹立良好的健康意識,及時檢查發現癌前病變并予以恰當的處理,治愈率可達100%。
日常生活中,生育年齡早、性生活開始早、多產、有過流產史、有多個性伴侶或配偶有多個性伴侶、免疫功能低下、性傳播疾病感染等,都被列為HPV感染的高危因素,也就是宮頸癌患者的高危人群。因此,這些人應特別注意預防宮頸癌。如果女性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或絕經后出血,尤其是同房后陰道出血,陰道分泌物增多且有異味,等,要趕緊到正規醫院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