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濤
摘要:文章通過作者長期技工院校職業指導工作實踐經驗的總結,分析了國內技工院校職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從全員化、全程化、專業化等幾個方面闡述了促進技工院校畢業生就業職業指導的實踐做法,指出了當前技工院校職業指導工作存在的不足之處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以供同類院校及高等院校借鑒。
關鍵詞:技工院校;就業指導
當前,為適應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各技工院校緊緊圍繞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不斷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培養了大批符合國家新興戰略性產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出現了企業提前“搶訂”畢業生、技能型人才供不應求的喜人局面,初步緩解了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現狀。而高等院校畢業生盡管數量連年增長,卻由于高等院校部分傳統學科脫離社會發展實際要求,無法培養出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導致一方面企業急需人才,但另一方面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現狀。究其原因,與技工院校順應市場規律、培養適應社會經濟轉型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密不可分,同時也說明技工院校的職業指導工作有待提高。
一、技工院校職業指導工作現狀分析
所謂職業指導,就是為求職者就業、就業穩定、職業發展和用人單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詢、指導及幫助的過程。為提高技工院校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于2003年將職業指導課程列入技工院校必修課程,以規范技工院校的職業指導教學工作。為增強職業指導的實際效果,各技工院校積極探索符合本地及本校實際的職業指導形式和方法,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率。2010年全國共有技工院校3064所,在校生數414萬人,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6%以上。以深圳技師學院為例,該校2009年、2010年、2011年畢業生就業率均為100%,當年起薪月平均薪酬分別為2200元、2661元、2874元。2009年以來連續三屆,占半數以上的畢業生在世界五百強或行業龍頭企業就業,實現了高質量就業,呈現出就業率高、起點薪酬高、專業對口率高、畢業生滿意度高、就業穩定性高、學生自主創業能力強“五高一強”的特點,說明技工院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但在不同的區域經濟背景下,不同層次的辦學主體及人才培養規格,使技工院校的職業指導工作呈現出發展不平衡的現狀。
二、促進技工院校畢業生就業的職業指導實踐與創新
1.全員化參與職業指導實踐,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就業能力是指獲得與保持工作、實現潛能的能力。職業指導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組建一支專業、專職、高素質的職業指導師資團隊外,還要發動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力量,共同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對學生來說,除了學好專業基礎知識、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外,還要加強動手能力,參加課外實踐,培養職業操守,增強自己的就業能力。學院同時發動家長和社會力量,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渠道。
2.開展全程化的職業指導培訓與服務。為了謀求一個好的職業,對新生而言,入學后最重要的就是開始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個人職業生涯規劃開始得越早,對學生個人今后的發展就會越有利。因此,從學生進校伊始,職業指導教師即利用職業素質測評系統,對學生進行職業性向、人格測驗,了解其人格與現實社會的匹配程度,協助其認識職業、選擇專業、少走彎路。在學生就讀期間開設職業意識訓練課程,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與就業觀念,引導學生思考與規劃就業崗位與就業意向。在學生就業走上工作崗位后,建立畢業生就業監測系統,開展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跟蹤回訪及調查,及時了解畢業生的就業及思想狀況,充分掌握畢業生的就業數據,為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設計、就業援助等售后服務,在搞好學生職業規劃的同時,也為下一屆畢業生就業提供經驗。同時,還要收集企業對畢業生的工作狀況、對學校的專業設置、培養規格等方面的建議,這對保證畢業生質量、縮短畢業生就業后的不適應期具有很大的幫助和作用。
3.依托校企合作平臺加強職業指導,不斷提升畢業生的市場競爭力。為了培養與用人單位“零對接”的畢業生,技工院校需依托校企合作平臺,形成穩定的就業基地。關注企業生產和科技進步,改變單純的理論性教學模式,增加技能性實踐教學,使教學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相契合,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深圳技師學院自2008年始開展了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項目課程開發與實踐,與企業共同開發與實際工作崗位“零對接”的工作任務,使學生與就業崗位無縫對接,提高了學生的就業實力,得到了企業的極大支持與歡迎。
三、當前技工院校職業指導工作的不足之處及努力方向
1.在職業指導中強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訓練及養成。用人單位普遍反映技工院校畢業生動手能力強,技能過得硬,但在就業觀念、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及人格素養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對就業單位、崗位及收入水平預期過高,“這山望著那山高”,攀比心理嚴重,導致求職難度加大,尋找與磨合過程加長。針對此種情況,職業指導教師需要在課程中強化職業指導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認清就業形勢,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完善人格修養。
2.轉變輕視職業指導的錯誤觀念。目前,在技工院校教學部門中還存在不重視職業指導、敷衍應付的現象。教學部門在安排課時、師資、教學內容時優先考慮專業課、基礎課,隨意調配職業指導課程,導致職業指導課時不一等不規范現象。不重視職業指導師資的培養及引進,導致師資短缺、兼職授課人員多,使得職業指導工作缺乏專業性、連續性。為改變目前這種現狀,應盡快建立一支專業化、專家化的教師隊伍,提高師資整體素質及專業化水平。把職業指導教學訓練貫穿到所有的教學班級,統一學時,在每一學年分期訓練與指導。
3.在職業指導過程中要利用現代訓練技術和靈活多樣的訓練方式。職業指導教師應改變以往職業指導講座式、說教式的輔導形式,聯結教學管理人員、專業教師對學校所有專業進行崗位調研,從區域經濟、市場經濟和企業對人才要求的多元化角度出發,對職業崗位進行分析,確立人才培養規格、專業培養目標和方向,找準職業層次及崗位,做到教學訓練心中有數、有的放矢。采取“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指導模式,采用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情景模擬、拓展訓練等技術方法,將職業指導融入技工院校課程設計中,這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溝通能力等就業能力的基本途徑。同時,加強收集就業市場的需求信息,研究未來就業需求的發展動向,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就業需求信息。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就業工作,技工院校應切實加強職業指導工作的實踐與創新,發揮職業指導的功能與作用,不斷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實現畢業生與崗位間的“人職匹配”,幫助學生實現職業生涯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