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對學生的口算訓練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和筆算的訓練,引導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通過必要的練習逐步達到教學要求。”口算是一種不借助任何工具,只憑思維活動進行計算的方法,它是筆算的基礎。通過口算訓練,能培養學生迅速計算的能力,強化記憶能力,發展思維能力。
我在日常教學中從以下六方面進行訓練: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要使他們快速而高效地學習,必須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帶著濃厚的興趣投入到口算學習中去。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勝、好動的心理特點和精力旺盛、記憶力好的學習優勢,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適當運用一些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口算能力有兩種重要的訓練方式:一種是學生自己看題目,然后經過運算得出結果,這種方法稱為視算;一種是教師讀題,學生邊聽邊運算,最后得出結果,這種方法稱為聽算。訓練時,教師可以將這兩種形式交叉使用,這樣既可以避免單一形式使學生感到疲勞和厭倦,又可以調動多種感官,提高訓練效果。教師還可以通過開展競賽來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無形之中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引導,形成良性競爭,同時要以表揚激勵為主,千萬不能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切不可出于教學進度的考慮,只注意表現優秀的學生,要調動全體學生參與,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興趣盎然,熱情高漲,積極投入,從而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
二、讓口算訓練成為學生每日必練的首要任務
每天堅持用3-5分鐘時間進行口算基本訓練。這種口算訓練形式,要求學生合理選擇算法,在短時間內正確地計算出結果。堅持天天練、就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重視口算算理教學,加強算法指導
教學一種新的口算方法,要給學生講清算理,教給基本的算法,讓學生說出計算的思維過程,若學生口算的思路帶有創新性,要給予鼓勵。如一些一年級學生口算8+7等進位加法時,頭腦中對“分解”、“湊十”、“合并”的表象模糊,想象不出“湊十法”的具體過程,因而出現差錯。口算教學要重視過程,要啟發學生多問“為什么”,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還有別的算法嗎。
四、引發思考,發現規律
教學前,根據教材的前后聯系及學生的思維特點,適時為學生提供相關材料,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主動探索規律,獲取知識。如口算0+1、0+5、0+10,0+99先啟發學生思考,上面三個算式哪些地方相同,哪里不相同,能否根據第一、二算式找出第三、第四兩個算式的算法,再引導學生總結與0相加的簡便算法。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又可以使學生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訓練。
五、口算訓練形式要靈活多樣
口算技能的形成非一日功,因此口算訓練必須經常化,要針對兒童年齡特點,使訓練形式多樣化,那樣學生就會感到新鮮,興趣就濃,從而增強訓練效果。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口算訓練方法。
1、聽算。教師按一定速度讀題,學生口算并說出得數,集體訂正。
2、口算卡片。這種方法既可以節省時間,又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的敏捷性。
3、開火車。教師念題,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對應回答,其他同學判斷是否正確。這一訓練形式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和判斷力。但力求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
4、搶答。教師用口算卡片出示題目,或者念題,一名學生迅速回答,其余同學判斷對錯。
5、分組比賽。這種方法適合小學生活潑、喜歡表現自己的特點,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
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口算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1.認真審題。有的學生在熟練掌握口算方法之后,就難免馬虎大意,沒看清題目就著手計算。2.算后檢查。即使是再熟練的方法也難免會出錯,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算后檢查的好習慣。這樣,既鍛煉了運算思維,又提高了運算的準確率。課堂之外,日常生活之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從身邊搜集一些素材,常使用口算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幫爸爸媽媽計算生活收支、陪媽媽買菜時計算總價等。另外,我個人認為要真正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要取得學生家長的支持,讓家長在家中也有意的進行訓練。如,在飯前、飯后閑談的時間中,家長抽出幾分鐘的時間,與孩子對答式的口算練習,再配合適當的獎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數學的歷史是計算的歷史,數學的發展和進步也離不開計算,訓練數學計算基本功對今后的進一步學習和工作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口算又是數學計算的基礎,如果口算能力不強,就會直接影響筆算的速度和準確性。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口算筆算是小學數學最基本的學習任務,如果口算能力提高了,那么對學生今后學習數學都將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才能為今后學習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