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特別是新世紀以來科技的日新月異,專業教育在大學里逐漸受到重視,然而,這也漸漸導致了人們普遍功利化和缺少人文關懷,甚至在生活中處理事情時不懂得價值判斷,釀成一些悲劇。價值教育彌補了專業教育缺失的一面,對修養和塑造人文起著不可否認的作用,而修養和塑造人文的做法除了教師的言傳身教,還有賴于藝術鑒賞。
關鍵詞:專業教育;價值教育;藝術鑒賞
引言:教育是一座天平,秤盤的一邊放著的是專業教育,一邊放著價值教育,然而在我國,這座天平依然無法平衡。現代的大學教育主要以專業教育為主,從大學開設的各個專業可以看出,其目的是培養將來能從事社會不同行業所需的人才。
學生也因此以學精自己的專業知識為綱,目的是將來通過這一份專業在社會上能尋求一份好工作。然而,正是因為這種專業教育的模式,忽視了價值教育的重要性,出現了許多大學生犯罪等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如駭人聽聞的“復旦投毒案”。試想,這類案件的當事人若能有正確的價值判斷,怎會因自己一時的努力而沖昏自己的頭腦,喪失自己的理智呢?甚至以培養師范生的專業教育,也屢屢出現一些教師虐待兒童、體罰學生的現象。種種這些不良現象引發了人們對中國教育的反思,歸根到底,我們在教育的天平上失去了重心,過分關注培養適應社會的專業人才,其實,價值教育始終是不能被偏頗的一面,正確的價值觀念對一個人極其重要,而價值教育依靠于教師們的踐行,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道德規范,并教會學生學會欣賞藝術,在鑒賞藝術中體會美與人的價值,修養個性與氣質。
一、專業教育與價值教育
(一)什么是專業教育
徐文(2017)認為,專業教育是社會為學生從事某一職業所必需的專業技能做準備的高等教育。其目的是針對某一領域對學生進行深入、扎實指導和教育, 對技能進行教學培養, 使學生在某一領域較為精通, 甚至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
胡曉娟(2014)認為,專業教育應是為學生未來從事某一領域的工作而準備的教育, 以培養專業技能與專業知識為主要目的,使學生在各自的學科領域內得到充分發展, 以實現為國家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最終目標。雖然不同學者對于專業教育有不同的定義和理解,但從不同的見解中可以總結出其中的共性,即專業教育是為社會發展培養所需人才的。
然而古希臘時,學校普遍排斥專業教育,當時的教育崇尚“發展理智, 目標是獲得杰出的理智”,倡導“博雅教育”,認為這才是精英范式的教育,這也是現代“通識教育”的最初原型。在中國古代,也同樣存在這樣的教育現象,即“學在官府”,那些為了謀生的技能只能以學徒制的形式傳下去,而不是作為學校學習的一項專業。直到19世紀,隨著現代科學和工業革命的發展,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對各行各業專業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大學不再排斥專業謀生的有用性,因此專業教育也慢慢被廣泛接受。
(二)什么是價值教育
要理解什么是價值教育,首先得明白什么是價值。在經濟學里,價值代表物的本身,而在人文學科領域里,價值不是物的本身,而是物對人的意義。比如,一個人在路上看到了遺失的錢包,該不該撿而化為己有或者是拾金不昧,全取決于主體對這件事的價值判斷。社會上宣揚的“真、善、美”實際上也是宣揚什么才是有價值的,即人應做到真實不虛偽、心地善良美好。
至于什么是價值教育,王逢賢(2000)曾指出,價值教育的實質是創造人的價值的教育或真善美的人的創價教育。可以理解為,價值教育便是以教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為導向的教育。從個人角度看,正確的價值觀有利于培養完善人的性格、修養人的品性、塑造一個善良正直的靈魂,因此價值教育對個人未來的發展起著巨大的作用。從國家或社會角度看,價值教育使社會的主體能和睦相處、在沖突發生時學會有價值地取舍,這樣便減少了矛盾的激化,同時也減少傷害和犯罪的發生。長久下去,和諧的社會才能使國家欣欣向榮,國富民強。
(三)專業教育與價值教育的關系
價值教育是不具有功利性的,這種非功利性體現精神和品行的培養,而這些是區別于物質給人帶來的利益。而專業教育是具有功利性的,容易忽視人文精神的培養, 忽視對人格的塑造,雖然能為一個人取得謀生的技能,但一個人的品行與道德才是他走得長遠的保障。“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事”這句耳熟能詳的話正是體現了做人是做事的前提,沒有了做人的基本品德,做任何事,最終也不會成功,甚至會使一個人走上違背人類的道德防線。諸如現在校園時常出現的同學與同學之間的矛盾而報復致死的案件,同伴欺凌的現象,這些都是缺乏了價值教育的后果。
二、值教育與藝術鑒賞
藝術是什么?《藝術:讓人成為人》一書里,朱青生作序道:“修養和培育人文的方法和方式即是藝術”,因此可以說文學、音樂、繪畫、雕塑、影視等都可稱為藝術。因為這些藝術都有共同的特點,即傳遞人類的情感和表達一些價值觀念,修養和培育人文。人們在欣賞藝術的時候,從中體會情感和感悟其中想要傳達的價值觀念。一般每門藝術里都傳遞著正確的價值觀,這樣對一個人的價值教育便是一種啟發、修養、培育。
我國古代提倡學習琴棋書畫,實質上也在于培養一個人的品性。因為琴棋書畫能讓一個人的心平靜下來,心里的喧囂和噪音也慢慢地沉淀,久而久之可以塑造淡然自若的氣質和高尚的情操,這對于一個人的好處不在于現實所能回饋的直接金錢利益,而在于當一個人遇到挫折和沖突時,能以一種沉著的心態和正確的價值觀念處理,而不是選擇逃避或者選擇報復。作為一門新起的藝術類型,電影在20世紀以新科技的形式出現在世人面前,我們在欣賞電影的同時,總是能在電影學習到一些人類的“真、善、美”部分,這也正是影視藝術給我們帶來的價值教育。藝術鑒賞便是這樣利于一個人不流于世俗化,不被現實的蠅頭小利而一葉障目,喪失理智做出錯事。
三、對教師的啟示
葉圣陶曾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師不僅在于教書,還要育人,教人成為一個真實的人、真正的人。在教育學生方面,不能一味地以分數評價學生的優劣,而應多教給他們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明白理解什么是善、什么是惡,同時多創造條件讓學生能接觸音樂、繪畫等藝術并學會鑒賞,感受其中的美,有利于學生沉淀在讀書、考試、升學階段的浮躁和焦慮,懂得平靜淡然地接受并克服生活的壓力。同樣,在教師自我修養方面,教師要以身作則,“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自己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都要踐行正確的道德規范,言行一致,給學生樹立一個價值教育的榜樣。同時,教師也少不了在生活中面臨一些人性的沖突,這要求教師也要不斷充電,時刻以正確的價值觀對待和處理生活,從藝術鑒賞中修養和塑造自身的人文關懷和精神品質。
參考文獻:
[1]胡曉娟.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辯證關系芻議[J].教育評論.2014(10):第15-18頁
[2](美)理查德·加納羅,特爾瑪·阿特休勒.藝術:讓人成為人(第8版)[M].舒予,吳珊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第4頁
[3]王逢賢.價值教育及其在新世紀面臨的挑戰[J].高等教育研究.2000(5):第53-56頁
[4]徐文.試論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7(06):第13-14頁
作者簡介:吳映慧,女,廣東揭陽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