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地理學教育需要關注和培養的六個方面的實踐能力,在此基礎上,將這些實踐能力歸結為凝練地理學問題,獲取、管理和分析地理數據,以及解釋地理模式和過程三種基本能力。其次,分析了培養上述三種基本能力,需要高校地理學教育工作者回答的四個問題,分別為:(1)不同的個體在不同的時間段究竟如何認識具體的地理學知識、技能以及實踐?(2)地理學知識、技能和實踐在不同的部門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究竟如何?(3)培養地理學知識、技能和實踐的關鍵因素是什么?(4)支持地理知識、技能和實踐的有效和廣泛實施,關鍵在于什么?相關分析,有助于高校地理學教育工作者更好的培養高素質的地理學人才。
關鍵詞:地理學;教學實踐;培養;問題
在傳統意義上,無論是人文地理學,還是自然地理學的高等教育,皆需培養學生以下六個方面的實踐能力:(1)發現地理學問題的能力,指應用地理學原理、模型和數據發現地理學現象、問題以及對其進行“地理化”的表達;(2)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指能夠確定解決特定地理學問題所需要的數據類型,并依據科學、合理的方法獲取相關數據;(3)組織地理信息的能力,指對收集的相關數據進行有組織的管理和維護;(4)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包括確定分析數據的策略、確定數據的時空模式以及通過模型或者理論對地理學現象進行描述或者預測;(5)回答地理學問題或給出解決方案的能力,包括運用地理學原理、模型和數據對相關地理學問題給出回答,或者對不同解決方案作出評估;(6)地理問題、方案、信息的傳播和溝通能力,指科學、邏輯的解釋地理學原理、模型和數據的能力[1]。
事實上,以掌握基本的地理學思維方式、原理方法和解決方案為目標,對學生以上六方面實踐能力的培養,關鍵在于培養三個方面的能力:(1)凝練地理學問題;(2)獲取、管理和分析地理數據;(3)解釋地理模式和過程。該三方面的實踐能力之間的關系并不是相互包含(掌握其中某種能力并不意味著也掌握其他能力)或存在先后順序(必須先掌握某種能力才掌握其他能力)。其中,凝練具體地理學問題的能力,需要正確認識地理學現象或者過程的地理特征并對其進行分析,這就需要深入的學科背景以及對重要概念、原理的深入理解[2]。獲取、管理和分析地理數據,意味著經過專業訓練的地學工作者,在合理的判斷基礎上,通過合理應用工具進行數據獲取、管理(通常是專題地圖或者其他空間形式)以及分析,確定在特定的區域和時間尺度上所呈現的現象中隱含的地理學規律[3]。解釋地理模式和過程意即透過多種相互交織的時間或空間尺度,解釋地理學現象和過程,由于對地理學現象和過程的解讀主要面向展示信息所包含的內涵以及決策支持[4],因此可以是模型,也可以是其他可視化的工具。
為進一步理解學生學習和掌握上述三方面能力的具體過程,需要高校地理學教育工作者重點關注以下四個問題。首先,不同的個體(學生)在不同的時間段究竟如何認識具體的地理學知識、技能以及實踐?要理解該問題,就需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尤其是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自學、專題課程以及系列課程)的學習方式,以及身份變換(從學生至地理學工作者)過程中的對應的學習方式的轉變[5]。對該問題的考察,還應該考慮基礎知識儲備、技能、學習進度,以及相關地理概念和實踐的應用領域。其次,地理學知識、技能和實踐在不同的地理學部門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究竟如何?眾所周知,地理學是一門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人類行為的綜合學科,其包含六個方面的元素:空間、區域、物理過程、人類系統、環境和社會條件以及地理學的應用。這些元素的結構在不同的地理學部門可能發生變化,因此對它們的理解需要采用不同的認知策略。再次,培養地理學知識、技能和實踐的關鍵因素是什么?高等學校的地理學教育不同于早期地理學概念的灌輸,需要更復雜的系統訓練。在培養過程中,課堂和野外教學過程中的課程、教學材料以及教學策略,能夠為深入學習創造良好條件[6]。此外,激發學生的思維或組織學生討論對于回答學生的疑問和發展他們的知識體系是非常重要的。與其他領域一樣,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須了解學生如何獲取學科的核心理念以及地理課程學習的進展。最后,地理知識、技能和實踐的有效和廣泛實施,關鍵在于什么?此研究的重點是如何確保有效的實施(大多數學生能夠較好的掌握所學知識),因此應特別注意發展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具備不同基礎知識體系的學生群體。最后,還需要研究在教育系統中,對地理學教學的功能和狀態具有引導功能的教育政策。
參考文獻:
[1]胡志良.近代中國地理學科高等教育的萌芽與發展[J].自然辯證法通訊,2016,38(04):83-88.
[2]熊寧. 本世紀前半葉我國近代地理教育初探[J]. 地理研究, 1987, 6(1):10-20.
[3]張佳靜,候甬堅. 中國近代高等地理教育的萌發期初探[J]. 高等理科教育, 2009(03):26-29.
[4]呂清華. 高等師范院校地理師范生的教師職業能力提升研究——評《地理教學設計》[J]. 教育評論, 2017 (2):166-166.
[5]陳明. 淺析高等地理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芻議[J]. 中國培訓, 2016(4):210-210.
[6]禹建穎,王蕾. 面向基礎教育的高師地理科學專業培養目標調查分析[J].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 14(6):181-183.
作者簡介:曹月娥,女,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土地利用/覆蓋變化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