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思潮”、“新媒體”大趨勢的時代背景下,使得繪畫越來越多元化。當代繪畫中隨處都可見圖像重構的意義,因此,筆者在本文中思考和探討了當代繪畫與圖像重構的趨勢及其具體形式。
關鍵詞:當代繪畫;圖像;重構
一、當代繪畫與圖像重構的趨勢
在當今“新思潮”、“新媒體”大趨勢的時代下,使得傳統繪畫不再傳統,而越來越多元化。從“解構”到“碎片”,隨處都可見拼貼、重組、被消解的意義,這當然離不開圖像這一存在于廣泛領域的介質。
圖像不只是一種從表面上改變當代繪畫視覺效果的介質或者說是技術,圖像也以它的特性影響藝術家的創作初衷,轉而體現在畫面的效果上。這種改變可能體現在繪畫的敘事內容上,也體現在繪畫的方式以及作品的展示方式上,歸根結底是影響了藝術家創作的傳統思維,使其由傳統邏輯轉而被開發出更為大膽、多元和摩登的創作想法與表達欲望。因此,當代繪畫與圖像重構的創作思維方式會成為現當代以及未來創作的趨勢。
(一)純繪畫中的圖像重構的延續
藝術家們為了從表面上改變繪畫的視覺效果,或是希望賦予繪畫不一樣的內涵表達,而將繪畫中的圖像重構。立體主義畫派中《亞維農的少女》《格爾尼卡》等作品都力求組織一種幾何化傾向的畫面結構,試圖在繪畫中創造出結構美,從表面上改變繪畫的視覺效果。隨著時代的推進,當代還有許多藝術家學習借鑒在純繪畫中的圖像重構的創作手法。
(二)繪畫與拼貼圖像重構的多元化
在漫長的繪畫史中,繪畫與拼貼圖像重構的作品很多,畫面的呈現效果也十分多元化。也讓人聯想到立體主義繪畫。1912年起,畢加索轉向其“綜合立體主義”風格的繪畫實驗。他開始以拼貼的手法進行綜合立體主義風格的繪畫創作實驗。《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的作品,清楚地顯示了這種新風格。
鼎鼎大名的藝術家大衛·霍克尼在繪畫與圖像的結合上也有著杰出的影響。他不僅在繪畫本身中進行圖像的重構,而且對繪畫中加入照片等圖像拼貼做了創作試驗。1982年后,霍克尼認為傳統繪畫空間的表現形式十分局限,他希望在繪畫的空間表現上探索新模式以打開觀者新的觀看模式和視覺經驗。在攝影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霍克尼將多張照片組合在一起組成了一件新的作品,呈現的作品所具有的意義要遠大于照片單獨存在的意義。因此他開始了圖像拼貼的創作形式。在多次創作實驗中,霍克尼又發現在繪畫中加入圖像的拼貼,可以增添真實感,接著又將照片變換、更改、錯位等來表達自己對人、社會的理解和表達。這便是霍克尼在繪畫與圖像拼貼重構的研究,他賦予了繪畫更多、更特別的意義表達。
二、繪畫中圖像重構的具體形式
(一)繪畫與圖像的交疊
在一些繪畫作品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圖像交疊的視覺現象,有的是單純以繪畫的形式,在畫面中將繪畫內容解構并疊加重組,有的則是將繪畫與照片等其他圖片交疊,它們成為了當下架上繪畫頗為顯著的表現形式。繪畫中圖像的交疊不僅給觀者帶來一定的視覺沖擊力,而且在構圖上我們也可以看到與傳統構圖不一樣的構圖形式。在構圖形式上看,繪畫與圖像交疊的構圖沒有視覺聚焦的中心,不同的畫面呈現在一個空間里面,這更加貼近于中國畫中的散點構圖。
善于將圖像的交疊在繪畫中運用的藝術家如:大衛·霍克尼、大衛·薩利、莫林·卡彭特、尼奧·勞赫等。他們以圖像交疊的形式使創作獨具個人藝術特色。
(1)多重空間的疊加
多重空間的疊加顧名思義就是在繪畫構成中是由不同空間的場景和空間交疊而成的。尼奧·勞赫的繪畫近年被廣為追捧,他一貫以多重空間的疊加的形式,他的作品《進化》采用了多層次的空間組合,一個肩上有著雙面頭、漂浮在空中的男子,將畫面分成了兩部分,作品的左下方似乎是幾個畫家正在創作拼貼畫的場景,右上部分的人物站在階梯上似乎是在參觀展覽,而最上面的空間是三只手在紙面上書寫的鏡頭,這些看似沒有聯系的空間場景疊加在一起,給了觀者許多聯想。
(2)圖像碎片的疊加
大衛·薩利作為美國新表現主義藝術的代表畫家之一,他的作品個人特色也十分明顯。他的作品中充滿了從藝術史或生活中直接搬用的各種圖像的碎片,他把來自新聞照片、著名油畫、電影劇照、卡通等圖像碎片化并置,這些從原來邏輯中割離的風格與圖像,在他的畫中獲得疊加重構,體現著時代的特征,卻也讓觀者感到暈眩。他的作品《模范卡頓》由大小5幅不相干的圖像相接、疊加而成,雙聯畫在畫中作為主體,好似一幅無關聯的隨意拼貼畫,但是隱含了內在的邏輯,畫面以類似于電影的蒙太奇手法,詼諧混亂卻又有著思維連貫性。
(二)圖像在繪畫中的挪用
在繪畫中的圖像挪用方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拷貝原圖像、圖像情境的戲仿、虛擬圖像的轉化。圖像在繪畫中的挪用與當今PS技術有異曲同工之妙。圖像在繪畫中的挪用往往會讓畫面整體呈現出超現實主義的面貌,當然部分超現實主義繪畫正是繪畫中運用圖像挪用的優秀代表作品。
當代繪畫中圖像挪用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復制圖像,是在創作新的繪畫作品時在作品中部分臨摹現成的繪畫作品或圖像,是對原作的再生產。波普大師安迪·沃霍爾在這個商業化的時代,對現成圖像的復制應用于廣告商標等媒介,成為了一種藝術創作方式。
圖像情境的戲仿會被一些個性的藝術家作為表現荒誕意味的手段,這種方法利用原圖像的部分元素,或選取原作的某些局部細節,或套用原作的圖式方式,對原作進行再創作,組成新的視覺情境。張衛的《夜宴 誰在世界上能快樂和自由》一畫中,借用了《韓熙載夜宴圖》中的構圖元素,但在畫中的人物形象卻是一些現代美女的形象,這一挪用倒是有些許借古諷今的意味,作者以荒誕的手段讓觀者有所共鳴。
藝術家常常能表現出一些在真實世界所無法見識的新事物、新場景,這便是他們運用圖像挪用的手段實現虛擬圖像的轉化。隨著科技的發展,藝術也依賴于電腦等智能手段,許多藝術家利用影像、電腦的交叉,處理虛擬的超現實的場景以獲取多端的圖像合成。藝術家張衛經常利用電腦處理方式,將中西方不同的圖像放在一起,如齊白石的竹林里坐著身穿著紅色浴袍,一臉媚笑的夢露、現代美女與韓熙載歡聚一堂等,虛構了一個視覺上的電子同城空間。
(三)對當代繪畫中的圖像重構的展望
在藝術紛繁復雜的今天,當代繪畫與圖像重構的創作思維方式已經成為現當代以及未來創作的趨勢,藝術家們在繪畫中也會更好地運用重構的藝術手法。圖像重構在繪畫中運用的成功作品紛繁多樣,但在運用時藝術家依然要尊重作品的原創性,且對疊加、挪用的圖像做出慎重選擇,不是一味為了重構而重構,更重要的是為繪畫作品的表達和形式做出有意義的選擇和運用。
作者簡介:袁文文(1993.9—),女,漢族,籍貫:浙江寧波人,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研究院)藝術學院,16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美術,研究方向: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