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睿
編者按:教育部等11部門于2016年11月30日印發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明確要求中小學將研學旅行活動納入教學計劃。研學旅游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教育形式,其大力開展,必將形成對校內教育的有益補充,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其內容與形式的探索發展也將為學校教育發展與改革帶來新的啟示,師生的成長也將不斷獲得新的滋養。
立足孝義本土文化,植根夢想尋跡家鄉
山西省孝義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偏西,呂梁山脈中段東麓,孝義由“孝”和“義”兩字合成,是由鄭興“割股奉母”的純樸孝行和“義虎救樵夫”的故事演變而來。這里有眾多的文物古跡和民俗文化,皮影、木偶、碗碗腔被譽為孝義的“文化三絕”,也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在這樣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城市,孝義市府東街小學立足家鄉的本土文化和資源優勢,為師生研學活動的開展打開了一場尋夢之旅。
記者在府東街小學教學樓內的文化墻壁上看到張貼的師生研學活動照片,內容豐富,有國防教育,植樹環保,“跳蚤市場”義賣義捐,孝老敬老走訪敬老院等……分管政教的武文杰副校長向記者介紹說,“在2016年秋,我市的農業特產柿子滯銷,我們借此組織了一次早市賣柿的社會實踐活動,從那個時候邁出了我校研學旅行的第一步。”在陸續開展的研學活動中,發現學生們的好習慣養成、實踐動手能力、探究興趣培養等核心素養得到了綜合性的提升,郝楊平校長決定,要將研學活動繼續開展下去,還要深入開展。2017年春,府東街小學“研學旅行”活動正式啟動,學校積極聯系孝義市區及周邊的傳統文化、自然科學、安全教育、紅色革命、生態農業等多面的社會資源。
帶領師生參觀孝義市皮影木偶影視基地,感受家鄉傳統文化,弘揚孝義皮影藝術;走進孝義市國防教育基地,培養師生的愛國情懷;置身勝溪湖森林公園,讓師生擁抱青天,親近自然,放飛希望,追逐夢想……一年多以來,府東街小學累計開展研學旅行活動達68次,師生全員覆蓋。經過一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府東街小學在研學旅行之路上形成了“四個夢六個主題”的研學模式。
每年的3——4月,開展“綠色環保夢”,圍繞“尋找春天之旅”的主題,組織植樹節、風箏節、踏青節、農耕節的研學活動;
每年的5——6月,開展“金色童年夢”,圍繞“傳統文化之旅”和“中華美德之旅”的主題,組織非遺文化、酒文化、醋文化的研學活動;
每年的7——8月,暑假期間,號召家庭親子之旅;
每年的9——10月,開展“紅色報國夢”圍繞“尋訪紅色之旅”和“國防教育之旅”的主題,組織專訪,鄧小平故居、報國亭等孝義周邊紅色實踐基地及國防教育基地的研學活動;
每年的11——12月,開展“藍色科技夢”,圍繞“科技教育之旅”的主題,組織探尋清徐航教,山西省科技館的研學活動。
府東街小學在深入挖掘獨有的歷史傳統文化優勢,全力打造傳統文化、中華美德、紅色報國、生態保護、藍色科技等研學旅行校外實踐基地,研學行程從孝義故土走向了三晉大地,并將繪制攬勝全國的發展藍圖。
研學旅行是師生貼近大地的行走,是師生身心在故土異鄉的重新調整,研學旅行可以“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讓學生增強生存能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健全人格,是立德樹人這一教育追求新的突破,一方面推動解決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另一方面真正地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激發他們對悠久中華歷史文化的真正熱愛。
人人都參與,打開學校壁壘,助力跨界成長
在學校的展覽室里,記者翻看著一本本沉甸甸的研學活動集冊,從每一次的研學項目申報、前期調研、活動整體策劃與安排、組織管理細則、前期知識任務的鋪墊、家委組織、活動后的延伸拓展等,學校都有嚴謹且周密的計劃安排。
武文杰副校長介紹說,“我們學校建立了一套規范管理、責任清晰、多元籌資、保障安全的研學旅行工作機制。這與我們教師的全員參與是分不開的。”學校根據老師的教育特質,合理安排,讓每一位老師都參與其中,班主任申報研學項目,各代課老師根據活動的實際情況,分布在研學旅行中的各個環節當中。起初,老師們也不太積極,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參與,老師感覺到這反而是在為他們“減負”。教學活動更加輕松,學生們在課堂中的表現更自信更主動;進而,家長們也更配合學校的各項工作開展。
學校要求老師從學生本身擁有的觀念與能力儲備的狀況出發,在教學中尋找“關鍵事件”使研學活動更豐富、生動、精彩,積極推進學生的參與和分享,兼顧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平衡關系,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與熱情。老師們在參與研學活動的過程中,翻閱大量的資料,有關策劃書的起草,地理、人文、歷史等書籍的查閱,學生健康、心理、安全等方面的知識架構……無不激勵著老師們的自我學習提升,如此,走出了府東街小學老師跨界成長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