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宣傳思想工作的開展更具挑戰性;在高科技化的時代下,宣傳思想工作面臨著各種新的挑戰。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主要手段——新聞在全球化和高科技化的時代下,為了更好地發揮其政治的諍友和幫手角色的作用,一方面要繼續負好政治責任,另一方面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成為推動政治民主化建設的重要平臺。
關鍵詞:全球化;高科技化;新聞工作
宣傳是傳播者為了實現某個目的,通過傳播媒介公開地傳播信息符號對廣大人群進行態度影響和意見控制的過程。比較有趣的是,在西方,宣傳一詞含貶義,美國政治宣傳學的主要奠基人拉斯維爾在其博士論文《世界大戰中的宣傳技巧》一書中對宣傳下的定義是:宣傳即以操縱表述來影響人們行動的技巧。而在中國,宣傳一詞是中性的,并且是富有中國特色的。宣傳思想工作是宣傳工作的一個方面,在我國,宣傳思想工作歷來是黨的政治優勢,是我們動員群眾、推進工作的有力武器,在全局工作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包括宣傳政治意識形態和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然而,面對不斷發展的新形勢,宣傳思想工作面臨著諸多挑戰。
一、應對經濟全球化時代下的挑戰
經濟全球化給我們發展中國家帶來新的機遇的同時,也給我們的宣傳思想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經濟全球化必然帶來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發達國家通過經濟全球化來證明其強大而正確的政治制度,并且通過文化滲透來傳播其政治意識形態和價值體系。由此可見,經濟是宣傳思想工作的基礎,只有把我國的經濟搞上去,我們在政治上才有更多的話語權,國民對于我國的政治制度和社會體系才會有發自內心的認同感,宣傳思想工作在進行時才會更加事半功倍。另外,還要防止發達國家的文化滲透,要發展本民族的文化產業,既要有本土化,又要求與國際接軌。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西方發達國家緊緊抓住了文化的這一特點,進行文化入侵,這給我們的宣傳思想工作敲響警鐘,我們一定不能忽視文化在宣傳思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要充分發揮其作用。
二、應對高科技化時代下的挑戰
(1)網絡使人人都可以成為記者和總編輯
在高科技化時代,互聯網和手機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第五媒體。宣傳思想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樣,是接受者在政治課堂上單方面地接受思想熏陶或是學習國家政策、方針,接受者很少有自己的思想,或者有想法也沒有地方可以表達出來。而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可以成為信息的制造者,網絡使人人都可以成為記者和總編輯,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變得多樣化的同時,網上龐大的信息量中有真有假,難免有不法分子在網上散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違背的言論,網民一旦沒有足夠的辨別能力,那么很可能會被繞進去,不利于樹立其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就使得網絡輿論環境的管理成為一個新的難題。
(2)傳統傳媒手段求創新
高科技化時代的到來也對我們傳統的傳媒手段,特別是報刊,提出了挑戰。我們可以看到報刊也在迎接這個挑戰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我國一些主流報刊,如《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都開發了手機app,人們快餐式的閱讀促使這類app的出現,它具有生動性、及時性、方便性等優勢。
三、新聞工作迎接新形勢下的挑戰
(1)主流媒體的新聞報道
新聞是進行宣傳思想工作的主要手段。打開手機《人民日報》app,會發現有電子版的報刊可以閱讀,而大部分的版面都在講述國家發布的新的政治文件,或是剖析當下的國家領導人的執政理念。再打開電視看新聞聯播,會發現前十分鐘告訴我們國家領導人很忙,中間十分鐘講國內形勢一片大好,最后十分鐘講世界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風景這邊獨好。我們會發現,在我國的主流媒體中很少有關于暴力、血腥,顯露出人性惡的一面或者是社會不安定等諸如此類的報道,但這類事件每天都在960萬平方公里的諾大的國土上上演著,而它們卻爛在新聞工作者的肚子里面。原因是這類事件被報道出來不利于政府權威的樹立,不利于公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等。國家想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向心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只讓國民看到善的一面終究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根本方法應該是采取措施提高國民幸福指數,如實報道新聞,讓國民真正了解自己所處的國家。
(2)新聞工作者的政治素養
現任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總編輯陸小華說:“新聞媒介為所代表的政治利益服務。”這就要求我們的新聞工作者,從上到下,包括主編和普通記者都要具備一定的政治素養。早在1957年,毛主席首次提出“政治家辦報”的口號:“寫文章尤其是社論,一定要從政治上總攬全局,緊密結合政治形勢,這就叫做政治家辦報。”由此可見新聞和政治有緊密聯系,新聞宣傳務必把政治放在首位,正如在文章開頭所講到的,宣傳思想工作歷來是黨的政治優勢,是我們動員群眾、推進工作的有力武器。現如今,我國有些新聞工作者的政治素養還有所欠缺,所以,一定要嚴格把關報刊中的主編的政治素養,而主編花大部分的工夫在政治把關上,真正負好政治責任。
(3)黨的典型宣傳
典型宣傳是我國宣傳工作的重中之重,能推出幾個叫得響的典型是一個地方宣傳工作干得好的重要標志。我國有記載的最早的典型宣傳是1942年4月30日《解放日報》頭版頭條刊登的《模范農村英雄吳滿有》,有人總結了典型人物報道最常用的公式:先進=奉獻犧牲+虧待家人+幾十年如一日+最后累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前些年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是一種“改良型”的典型宣傳,隨后在2015年又推出了“中國夢365個故事”——講述在平凡崗位上不平凡的人們的故事,這是黨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宣傳效果的策略,逐步減少“高大全”式的概念化的典型人物,大力推出可信、可親、可敬、可學的典型人物的具體舉措。只要是中國共產黨執政,只要中國媒體繼續掌握在黨的手里,典型宣傳就一定會存在,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典型宣傳必須要不斷改革創新,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出來。
宣傳思想工作任重道遠。很多中國大學生出國留學后統統信教了,這引發了人們的深思,從小學到大學,接受了十幾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為什么一出國就不信奉馬列主義了。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不乏有宣傳思想工作做不到位的原因。我們沒有辦法將我們信奉的那一套思想體系真正地植根于每個國民的心中。首先是宣傳思想工作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落到實處。最明顯的體現是大學的形式政策課、毛澤東概論等課程的設置不注重教學效果。其次是我們身處全球化的浪潮中,經濟發展飛快,外面世界的誘惑太多,以至于我們忽略了思想建設。再者是高科技化的信息時代給我們的傳統的傳媒手段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總之,在全球化和高科技化的時代潮流中,我們的宣傳思想工作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但是我相信,思想宣傳工作者將不畏前方艱難險阻,繼續迎接挑戰,一路向前。
參考文獻:
[1]史振偉、高熠.《實用新聞宣傳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
[2]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論[M].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3]趙曉陽.網絡時代宣傳思想工作的創新[J].第四媒體.2014.
作者簡介:鄭玉丹(1994-03),女,廣東揭陽,華中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學科教學(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