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毓軒
摘要:學分制,是新課標教育理念下,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的體現,它具有靈活性、多元性、以及創新性,在新時期教育結構變革中,發揮越來越突出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結合學分制的相關理論,著重對該方法在藝術設計教學模式中的運用進行探究,以達到充分發揮新教學管理方法優勢,輔助學生全面性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學分制;藝術設計;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J5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3-0218-02
一、引言
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逐步推進,已逐步成為新時期人才供應體系良性循環的保障。而學分制作為新教改中,教學管理策略創新的代表,實現了學生能力開發與管理的協調并進。為了準確把握新教學管理策略的優勢,就要切實把握新策略的實踐要點,實現教學工作的逐步推進。
二、學分制理論特征
學分制,是指結合我國新課標的三維教學目標,按照學生階段性評價的標準,對學生的課程內容評價,采取額定分數積累方式進行綜合管理。學分制是現代高校學科教學管理的主要方式,它主要包括學科基礎素養、學生文化內涵評定、以及動手實踐能力評定三大部分,因此,學分制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具有綜合性特征;同時,高校實行學分制模式時,又必須按照初期設定的管理標準進行評價,而不是某個教隨意設定的管理指標,因此,學分制管理方法,又具有體系化、結構化的特征。以藝術設計教學模式為例,學分制的運用,也先按照藝術設計教學課程內容,設定一個學分制評價的標準,然后教師再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自主進行學分評價,最后高校再依據教師的評價反饋情況,對學生的藝術設計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定。案例中提到的藝術設計教學學分制評價過程,就是學分制應用的整個過程。
三、學分制下的藝術設計教學模式思考
學分制在藝術設計教學模式中的融合,是突破傳統也藝術類學生能力與素質相互脫節的主要方式,因此,關于藝術設計教學模式中,學分制的運用解析,是新教改在藝術院校教學實踐過程中融合,獲得新突破的前提和保障。
(一)形成多元評定視角
學分制,與傳統的成績評定法最大的區別,在于學分制的管理過程,將以更加靈活的視角,解析學生成長中的要素,是促進學生獲得更加廣闊成長渠道的保障,由此,將學分制應用于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要將學分制的基礎特征,作為學科教學實踐的基礎理念。例如:K教師在進行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不僅從學生的藝術設計學科知識層面進行學分評定,也將學生課后藝術設計作品作為學分評價的一部分。案例中提到的K教師的做法,就是以多元的學分評價方式,對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內容進行綜合評定,該教師能夠準確的把握學分制的基本特征,為藝術設計教學課程的創新教學提供了保障。
(二)建立標準化的學分評價體系
1.目標化學分評價體系
學分制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也需要建立標準化的學分評價體系。一方面,教師進行學分制評價體系建立時,應將生本理念與“三維目標”,作為學分制評價體系建立的主導性條件,形成學科教學內容為主導,學分評價為輔助部分的科學分配體系,這是保障學分制在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發揮作用基礎條件。例如:L教師在開展藝術設計教學中,制定學分制標準時,教師將藝術設計基礎學科知識部分分為3分,學生文化素養提升占據3分,創新實踐占據3分,課堂表現占據1分,本次學分制的評定總分數為10分。教師在將藝術設計教學時,也著重從前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充分利用藝術設計教學內容靈活的這一優勢,輔助學生能力提升。最后,教師再結合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學分評定。
案例中提到的L教師的學分值制定體系中,將學生的基礎知識引導、藝術創作能力激發、以及文化素養提升作為學分評定的主要內容,這一點是與新課標中提到的“三維教學目標”相互承接,從而實現了學分制在藝術設計教學過程的巧妙融合。
2.學分評價體系學科化
學分制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融合,也可以是更加具體化的實踐體系,即教師應結合學分制的評價內容,更為細化到學科教學中,避免學分制模式與學生能力提升之間的違和感。例如:P教師在藝術設計課堂中,運用學分制進行學科教學管理。教師按照高校制定的藝術設計教學,學分總分30分一學期的設定標準,按照該學期共計30節藝術設計課程進行平均年分配,每個學生每節課的學分標準為1分,然后再結合藝術設計教學實踐要素,設定相應的學科內容課堂知識測定標準,以及實踐分析標準,輔助學生借助學分制,實現學科內容的多元化學習。
案例中提到P教師的實踐過程,就是從現代教學實踐的視角,實現學分制作為基礎,逐步建立藝術設計延伸式的學科知識管理體系,這樣目標化的教學實踐過程,不僅達到了運用學分制,對學生學習課堂管理的目的,也能夠讓學生在實踐評定過程中,實現藝術設計教學過程的有效性整合。
(三)構建主次分明的學分管理模式
構建主次分明的學分管理模式,是指新時期的藝術設計教學模式,不是毫無目標的學分分析方式,而是要結合藝術設計的學科內容,形成清晰的層次分析管理體系。例如:Y藝術設計教師進行學分制課程管理過程中,將學生學科學分制評價方式的運用時,將學科內部學分制評價規劃為一個主體,而學生設計能力評定作為一部分,實際實踐過程中,要以學生的學科內容評價作為主體部分,剩余部分是學科內容的學分制評價,這樣一主一次的學分管理方式,將為新時期的藝術設計提供更加明確的管理標準。Y教師的這種學分制策略應用方式,就是結合學科教學的相關內容,實行學分制靈活運用的直接體現。
(四)發揮制度管理優勢
實現學分制在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也要發揮學分制度管理的優勢,全面實行教學策略的科學運用。例如:M藝術設計教師運用學分制進行課堂管理過程中,以學分積累式管理的方式為主,形成課堂評價多元化管理模式,教師不以學生的成績對學生藝術設計的情況進行評定,而是結合以每個學生的學分卡作為教學評定的內容。而教師設定的教學學分卡內容中,既包括藝術設計的基本學科理論,也包括學生藝術設計的實踐信息管理,因此,教師以學分卡的分數達標狀態,對學生進行評價,也能夠達到學科教學內容的有效性評價。
(五)自主創新時學分制管理的主要標準
學分制下藝術設計教學模式的實踐過程,也體現為學科教學內容的自主創新管理。首先,新時期的藝術設計教學評定管理過程,應采取以學分管理為基礎,學生藝術設計能力綜合提升的過程。例如:教師可以在進行藝術設計學分規劃時,將學生課外實踐探究,作為學生能力評定的主體部分,運用學分管理內容,實現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引導。其次,學分制下藝術設計教學模式中的融合,也體現為學科教學教學課堂知識的創新。如,學生可以通過課堂藝術設計互動、提出新的藝術設計理念獲得學分,這些都是運用學分制管理制度,促進學生能力提升的策略。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學分制下藝術設計教學模式的思考,是新教改理念在實踐中落實的理論歸納,對于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提供了方法借鑒。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學分制得我管理優勢,應通過形成多元評定視角、建立標準化的學分評價體系、構建主次分明的學分管理模式、發揮制度管理優勢、以及自主創新時學分制管理的主要標準,達到教學管理方法的合理運用。因此,基于學分制下藝術設計教學模式探究,將為我國新教育措施的推進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