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山山脈北部的群山之中,在太平湖北岸,深藏著一個令人稱奇的古村落——查濟(zhā jì)古鎮。它的規模之大,在皖南堪稱第一,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它的美能讓人看見中國鄉村曾經輝煌的歷史。
“十里查村九里煙,三溪匯流萬戶間;祠廟亭臺塔影下,小橋流水杏花天。”這首詩對查濟古鎮風光的描寫入木三分。綿延十里并能保留下幾個時代風格的古老村鎮是全國獨有的,它歷經時代滄桑之美,能讓人看見中國古往今來時代的輝煌。
查濟坐落在安徽省宣城市涇縣厚岸鄉(現已合并到桃花潭鎮),距離皖南涇縣城60公里。古鎮始建于隋初,興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廢毀于晚清及近代,至今已有1380余年的歷史。鑒于村莊現存明清古建筑較多,且廢墟綿延,國家文物局于2001年將其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2月17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決定將宣城市涇縣桃花潭鎮查濟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第一批),查濟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景觀村落。2017年11月17日,查濟古村獲評2017最受網民喜愛的十大古村鎮。
查濟的“查”念“zhā”,因為村里人大多姓查,追根溯源,其始祖是唐朝時兼任宣州、池州兩州刺史的查文熙。由于往返兩地必經查濟,他看到此處深山合圍,溪流奔涌,土地肥沃,甚為喜愛,所以卸任以后,就決計在此定居。從查文熙定居后,查濟逐漸由一個荒僻小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大村落。查濟名人輩出,僅明清兩朝,查濟村就出了七品以上官宦士子129人。
據記載,查濟村最輝煌的時候,有鐘秀、平嶺、石門、巴山四門,有巴山、青山、如松三塔,有108座橋梁,108座廟宇,108座祠堂,108座廟宇,現尚有古代建筑140余處。其中橋梁40余座,祠堂30座,廟宇4座。元代建造的“德公廳屋”,處于村中水郎巷,三層門樓,廳內前檐較低,檐柱楠木質,粗矮渾圓,柱礎為覆盤式,無雕琢。明代的“涌清堂”、“進士門”,雕刻細膩,結構精致。后來太平天國的戰火和當代的破四舊讓村莊廢毀嚴重,但三溪(許溪、岑溪、石溪)并流,人們“依山建屋、臨水結村、推窗見河、開門走橋”的總體格局并沒有改變,現存明清古民居也還有約200座,元代建筑1處,一個中國鄉村時代輝煌村落的架子還在。
古鎮是依山傍水而建的徽派民居,綿延數公里,是安徽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至今仍然保存著淳樸的民風,極少見到商業氣息,有著原汁原味的古鎮韻味。黝黑的屋瓦,淺灰的馬頭墻連成一片。這里的大部分房子還住人。古宅的門框均為花崗石,屋內進深和開間都很大,內有“一”字形或“四”字形天井,窗又極少,多在高處,采光通風良好。古宅的門坊、墻裙、柱礎、窗欞和門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飾。栩栩如生的人物、鳥獸,雅致的山水、花卉,富有文人氣息。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徽式建筑中的“三雕”,那令人驕傲的飛檐木雕、柱礎石雕與高大的門頭磚雕。山墻造型豐富,有云形、弓狀、階梯式等,墻頭呈翹首長空的馬頭狀。
這些古代民居的外形全是青磚黑瓦,并非是古代查濟人沒有財力或不具審美意識,而是中國封建社會對色彩的使用有著極其嚴格的等級區分。平民百姓,縱使有萬貫家私,也絕不允許在住宅上使用各種金碧輝煌的彩畫與裝飾。雖然住宅是統一的青磚黑瓦,但聰明的查濟人巧妙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結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運用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借景、對景等手法,形成“門外青山如屋里,東家流水入西鄰”的“天人合一”的格局。窗子極少,多在高處,但采光通風都很好。磚雕、木雕是查濟古宅的特色,門坊、墻裙、柱礎、窗欞和門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飾,題材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栩栩如生的人物、鳥獸,雅致的山水、花卉,人文氣息濃郁的歷史故事、傳奇演義。房屋結構為多進式,或三進,或四進,進間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樓廊廓設置有“美人靠”;條石砌就墻基,柱基為圓形雕石,墻體青磚、屋上黑瓦;傳統的雙披屋頂半掩半露,躲在重重疊疊的山墻后面;高出屋頂的山墻既可阻止火勢蔓延,又具有防盜作用。
玩味迂回的巷道、歷經歲月風蝕的青石板小路、看小橋流水旁浣衣的婦人、撥弄纏繞懸垂的藤蔓,你也會成為一幅徽韻水墨畫的主角,沉浸在對昔日的浮想聯翩之中。查濟規模很大,在建村時似乎不曾整體規劃過,整個村子的布局顯得有些零散,數不清的巷子像迷宮一樣,經常會讓人不知身在何處,但仔細探索,又能發現這些巷子是處處相通的,七彎八拐總能走出去,清一色的被磨得溜光锃亮的石板路像血管一樣給了這些小巷生命力,從古流到了今天。
查濟村民風純樸,尚未完全商業化,這里是藝術院校的寫生基地。相比西遞和宏村,這里少了很多商業的嘈雜,多了幾許安靜閑適。
在寂寥、狹窄、悠長的徽派古巷子里,幾乎每家都掛著一塊或好幾塊某某藝術學院、某某單位的寫生基地,據當地人介紹,查濟至少有200多家寫生合作單位。因為查濟古鎮寫生的地方遍布每一個角落,所以每隔一小段巷子,都會看到顏料收集點,藝術家和學生扔棄的顏料都可以放到這里。
畫畫寫生的朋友來這里可以不帶任何畫具完成自己的寫生旅行,畫架、畫布、拉桿車、畫框等應有盡有。查濟古鎮也有了一個藝術范兒的名字:“安徽美術家村”。有的藝術家在這里買房定居,有的藝術家定期前來采風創作作品,在查濟街頭,隨處可見手持畫架、臨摹寫生的藝術家。小鎮的藝術經濟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專業的畫家民宿、畫材等店鋪應運而生。
今天的查濟村雖歷經百年風雨滄桑,不復有往日風采,卻仍存有紅樓、天申、靈芝等15座橋和10余座祠堂、廟宇,其中規模較大的寶公祠、洪公祠、二甲祠中的鎦金飛檐、雕梁畫棟中不難想見查濟村的昔日風貌。在尚未游人如織時,置身其中,感受悠遠獨特的建筑文化、鐘靈毓秀的山水意境吧。在這些青石路面、在迷宮般的小巷中穿行,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一座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鱗次櫛比的古民居、莊嚴肅穆的祠堂、巍巍聳立的寶塔、飄逸的涼亭、閑散安逸的村民,構成了這座古村落魅力的片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