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性問題加劇的外部環境以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煤炭企業由于受到產能過剩和進口煤的沖擊而增長緩慢,整個煤炭行業都在自發的展開自救,希望能在經濟調結構、去產能過程中成功突圍,作為工會政工干部,要在職工思想和工會工作上創新性的開展工作,通過形勢任務教育、“有用”理論拓展、注重安全生產、弘揚感恩孝賢文化、職工立功競賽、關愛職工、文化娛樂等工作,找到戰勝危機、健康發展的新路子。
關鍵詞:經濟危機;轉變作風;“有用”理論;安全生產;孝賢文化;成本理念;關愛職工
面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步入新常態,面對煤炭行業增長緩慢,利潤大幅度降低,面對近十年煤炭黃金期之后去產能的嚴峻的生產經營形勢,礦黨政不斷通過強管理、降成本、提煤質、拓市場等手段謀生存、保工資、促發展,全礦上下一盤棋,萬眾一心尋“突圍”。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工會如何做才能為企業戰勝危機增磚添瓦?如何做才能有所作為?這是我們亟待思考的問題。我認為應該從這幾方面入手:
一、引導職工正確認識當前形勢,樹立戰勝危機的信心。
當前我們可以清醒看到:隨著煤炭行業持續惡化,集團煤炭板塊價格下滑、銷量銳減,生產經營遇到了很大困難。六礦作為集團主力礦井,也面臨著煤炭銷量不振,銷售收入減少,職工工資降低的嚴峻局面。在這種嚴峻形勢下,我們要認識到越是經濟形勢困難,職工思想越容易波動,工會作為職工群眾的“娘家”,要做好他們的穩定工作,加大形勢任務教育力度,引導職工理解企業難處。同時使他們認識到危急時刻“信心比金子更重要”,只有堅定戰勝困難的信心,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與企業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才能戰勝危機。工會干部要經常深入基層,及時了解職工思想動態,把當前形勢以及礦黨政應對危機的思路給職工講清楚,使廣大職工與礦黨政保持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進一步提升職工應對危機的信心。
二、“有用”理論引領我們踏實工作。
“有用”理論顧名思義就是工作態度踏實、務實、不玩花架子;工作方法單刀直入、切中要害、直奔主題。聯系到工會工作,就是我們的工作能不能促進企業解困,能不能滿足礦上的統一布局,能不能滿足職工群眾的需要,能不能促進自身發展。習總書記提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正是“有用”理論的時代寫照。工會干部要以“有用”理論為指導,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將“有沒有用”作為衡量工作的標準。經常深入基層調研,切實發現并解決職工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爭當“有用”的工會干部。具體做到:
(一)夯實一個“基礎”,即“落實”。再好的政策、再好的工作機制,要想達到預期目的,歸根結底在“落實”二字。進一步說就是落實的好不好、到位不到位,對工作“有用”與否有很大影響。我們所做的工作,例如:班組建設、技能大賽、工人技術創新、群眾安全、困難幫扶、感恩文化培育、民主評議干部等等,這些工作出發點都是“有用”的,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成績是不是最大化了,這也許要畫一個小小的問號。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這些工作“曾經”、“現在”都非?!坝杏谩保瑘猿至撕芏嗄?,所以在執行、操作、落實這些工作的過程中,很少會仔細回顧它們存在的意義、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起到什么作用?只是一味的為工作而工作,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將工作落而不實、干而不鉆,所以“有用”的作用也會大打折扣。
(二)端正一個態度,即“心態”。我們常說“態度決定一切”。但我們常常僅停留在口頭上,在實際工作中就能省則省,能避則避,能推則推。任何工作的落實的主體是人,我們要建“有用”的工會組織,首先要成為“有用”的工會干部,成為能勝任本職工作的人,擁有良好心態的人,有完善人格的人。做事有責任心、感恩心、敬業心、進取心、平常心、歸零心。《大學》有云:“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所以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工會干部,做“有用”的事,首先要不斷增強自身的修養,端正自己的心態,其次才是錘煉工作技巧,積累更多工作經驗。
(三)秉承一個原則,即“與時俱進”。任何好的做法都會過時,但過時與否并不是某個人決定的,它有一個明確的判斷標準,即是否遵循產出大于投入原則,是否能達到預期工作目標,是否會造成徒勞無功的結果。作為我們工會工作就是是否滿足了各方面的需要。如果大家都需要這件事,那它就是“有用”的工作,我們就應該堅持,形成長效機制,抓落實、抓實效。
三、深化安全教育促進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是煤礦企業的命根子,特別是當前經濟困難的敏感時期,更要將安全生產放在首位,抓安全的力度只能緊不能松。工會要充分發揮“群監員”、“協管員”的作用,加強職工安全意識教育,使職工認識到當前形勢下,安全工作一旦出現閃失,不僅受害家庭地動山搖,企業的經濟也會雪上加霜。我們要將職工安全思想教育融入到班組建設工作中,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宣講和競賽活動,進一步強化安全理念,牢固樹立“三不四可”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三基三抓一追究”,使安全生產真正成為我礦應對危機的第一核心競爭力。
四、弘揚感恩孝賢文化,打造和諧礦區。
孝賢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礎,是凝聚力的核心。近年來我礦開展的弘揚感恩孝賢文化,是將傳統的“孝賢文化”與具有時代氣息的“感恩文化”的有機結合,是企業文化的一種創新,體現了管理者的睿智。經過兩年的開展,在全礦上下形成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爭當賢達的良好局面。面對當前局勢,我們工會將繼續致力于弘揚感恩文化,以打造集團感恩文化品牌為目標,積極開展“領導感恩職工、職工感恩企業、人與人相互感恩”和孝賢感恩之星選樹活動。深入踐行“感恩、善念、包容、快樂”理念,制作牌匾懸掛會議室啟示職工。建立領導感恩職工辦實事、職工感恩企業盡職責長效活動機制,豐富感恩活動內容。培育感恩先進人物,樹立感恩孝賢典型,張揚典型人物事跡。開展“感恩孝賢之星”評比活動,培育先進典型參加集團“最美感恩之星”評比活動。繼續開展帶薪盡孝探望高壽老人活動,實現感恩孝賢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畢建偉.履行工會職能與創新勞動競賽活動的思考.工會論壇,2012年,總第116期:26頁
[2]王雪宏.深化五型工會創建促進企業跨越發展.當代礦工,2013年,第2期:28頁
[3]劉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工會改革.工會工作,2013年,第1期:33頁
作者簡介:樊繼偉,男,1985年7月生,本科學歷,河南葉縣人,現任平煤股份六礦工會秘書,助理政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