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勛
摘要:通過識別、分析、分級的流程對圖書館文獻數字化版權風險進行評估,進而提出可行性的文獻版權風險防范措施,為以后圖書館文獻數字化的發展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圖書館文獻數字化版權;風險和防范措施
引言
圖書館的文獻數字化跟隨新媒體出現和數字技術的發展而來,圖書館的文獻數字化帶來了復雜的數字資源建設與服務所涉及的版權問題。其中復制權、匯編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版式設計權等都在版權的范疇內,針對版權問題要實施一定的方法防范措施才行。
一、圖書館文獻數字化的版權風險
圖書館的文獻數字化工程龐大,目前更多的是無序與無統籌規劃建設,建設過程中并沒有制定科學有效的方案,也沒有強有力的統一規劃,因此在版權上出現侵權情況不斷加重。雖然無限的法律條款與相應措施很大程度上保護了版權人的知識產權,如擴大版權客體保護范圍、加強侵權懲罰力度、延長版權保護期限、縮小甚至取消公益性的使用范圍、較小限制版權人利益等權利,都是對版權人的只是產權盡最大努力保護。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過度的版權保護會對圖書館文獻數字化進程產生抑制作用,巨大的信息資源能夠有效的保證圖書館文獻數字化順利發展,如果過度保護的話,將會與最初的文獻數字化理念背道而馳。
為了圖書館之間資源的共建與共享,通常會通過文獻傳遞、館際互借等形式來開展服務。圖書館文獻數字化后通過網絡傳輸過去,并收取適當費用,這在一定情況下會潛在地影響了著作權人的收入和市場占有。
二、降低圖書館文獻數字化版權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建設有效管理平臺
一個有效的管理平臺是科學合理保護圖書館文獻版權的基礎。該平臺作為集硬件、軟件于一體的開放式平臺得以實現信息交換和共享,實現各應用系統之間能夠合法共享數據、合理訪問系統之間的應用,讓用戶統一從指定的的訪問接口進入,避免了在圖書館文獻數字化發展前期就受到法律各種的制約。圖書館文獻數字化應當積極遵循國家大力提倡的科學發展與可持續發展。政府權威機構要進行監控和管理圖書館的文獻數字化建設,其他相關部門也要對其協助。在公共網絡中下載或轉載信息資源時,必須經過版權人同意才能進行載用,可結合實際情況支付一定酬勞給版權人。在對圖書館固有文獻的數字化過程中,進行數字化的文獻屬于圖書館館藏資源,圖書館數字化技術人員沒有權利在數字化過程中任意編排或者修改原著,所以不屬于侵犯其著作權,如果想要對館藏文獻進行合理的數字化編排,應該尊重法律給予版權人的法律效益,經過版權人的同意方可進行編排。對屬于圖書館中公共領域的文獻數字化,理論上是不需要通過法律給予版權認可,但還是要標明出處,最大程度上保留其完整性,尊重作者的權利,同時也可以體現個人的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
(二)完善版權保護體系
目前國際組織和許多國家都開始對版權法進行修改,為圖書館文獻數字化建設過程中的版權保護創造良好的環境,圖書館公共網絡領域的文獻版權根據其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進行合理化整理分類。通過這種數字化規劃可以對網絡上的共享資源充分利用,使圖書館館藏更加豐富,通過對圖書館內注入新鮮文化,可以填補圖書館以前無法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的空缺。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員會第13次會議定》第二次修正添加了一條新的權利,即信息網絡傳播權,該項權利指明,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為了引導公眾通過合法的渠道和正確的形式使用網絡信息資源,給信息資源在網絡傳播過程中設置相關限制。另外還有相關法律條文明確指出: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可以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也規定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館的館藏可以在不經著作權人許可的前提下,通過信息網絡向本館館內服務對象提供本館收藏的合法出版的數字作品和依法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以數字化形式復制的作品,可以不向其支付報酬,但不能通過其直接或者間接獲得非法經濟利益。我國目前頒布的版權保護法律條文中大部分只是在理論層面上的,缺少實踐性的維護,所以在實際中使用的話就會發現有很多問題出現,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圖書館文獻數字化信息資源的建設,也會讓版權人質疑其著作共享性。正是因為這些內在原因,在法律的保護下導致版權的無限擴張,造成圖書館文獻數字化建設過程中傳播的信息資源量和資源流通速度都受到限制。總之,圖書館文獻版權要在法律的規范化保障中發展,但是不能完全依靠法律規范發展,再好的東西用過頭了就不是好東西了,要適當,因此圖書館文獻版權數字化發展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科學的版權保護制度。圖書館可以嘗試將數字化文獻版權進行開放式的自由管理,在諸多因素都可控以及保證其合法的時情況下,以文獻科學開放制度共享圖書館內珍藏的著作或特殊版權保護的作品,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使優秀文化廣為傳播,使著作被大眾瀏覽,還可以提升著作人的知名度。還能給文獻數字化建設營造優越的環境,使公眾在文獻數字化版權保護上更加了解。信息資源獲取制度對現在的網絡信息版權保護體系沒有進行嚴格規定,導致公眾合理獲取信息資源是受到限制。因此要根據現狀建立一個平衡制度,首先,圖書館應該合理規劃已經數字化的文獻,比如上傳我的文檔、付費等操作,在圖書館可控能力之內,最大程度讓公眾可以快捷瀏覽資源。其次,可以規定一個時間區域,讓作品發表后在此時間區域內圖書館給予版權人合理報酬的前提下可以未經版權人授權對文獻數字化利用。
結語
圖書館文獻數字化說明新型圖書館正在不斷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對傳統圖書館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統圖書館相對落后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已經無法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這就說明圖書館服務需要升級了,數字化后的圖書館可以使讀者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搜索到所需資料,為公眾提供快捷的服務。
參考文獻:
[1]陳光.網絡環境下圖書館電子圖書數字版權保護的方法及策略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37(02):80-81+90
[2]呂陽,陳潔.博弈視角下圖書數字資源共享的版權困境及其策略研究[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6(06):5-10
[3]汪曙華.論圖書數字版權經營之困與突圍之道[J].科技與出版,2013(07):75-79
[4]秦珂.圖書館對文獻數字化的版權風險分析[J].圖書館學刊,2005(0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