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經濟和生態效益的角度,探討了竹子種植在產業發展、綠山富民、林業保護和文化旅游中的作用。
關鍵詞:竹子種植;經濟;生態;效益
竹子在我國自古就被人們所稱頌,與“梅、蘭、菊”并稱為四君子,它象征著高雅、純潔、虛心、有節的精神文化。竹子在我國的南北均有種植,既是重要的速生森林資源,也是優秀的綠化觀賞植物,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力推進,其在綠化建設中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竹子不但作為綠化植物受人青睞,其用途也十分廣泛。可用于造紙、做家具、地板、制作工藝品、樂器,也可作為建材建造棚架,與人們密切相關的日用品也十分常見,如掃帚、斗笠、涼席等;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竹纖維被用于紡織品,可做成高檔毛巾和衣物等。
在我縣大部分地區均種植有竹子,大力種植竹子對于促進當地農、牧業的高產穩產,抵御自然災害和保護人類的生活環境;平衡自然生態系統,促進山區群眾經營林業,帶動山區群眾脫貧致富,降低木材消耗保護森林資源,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實現山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開發竹產業,發展生態經濟型林業
竹子非草非木,具有很好的生態習性。一是四季常綠;二是地下系統發達,盤根錯節;三是能有效地防止土壤沖刷和流失。其固土能力是馬尾松林的115倍、杉木林的113倍;四是適應性強,分布廣,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的氣候、不同的地形下竹子都能良好生長;五是生長迅速,3年即可成林。竹子是效益較好的經濟樹種,生長快、周期短、產量大、價值高、風險小,較之過去重點發展的“三松一杉”要速生得多,綜合效益要高得多。
竹子在科學經營狀況下,只需3~5年就可以產筍和采伐利用,而且一次造林可多年收獲,經濟壽命長。竹子用途極其廣泛,大到建筑材料、 集裝箱板、竹地板 、造紙,小至筷子、牙簽等生活日用品,尤其是竹地板的前景非常看好,竹地板是新興的一種代替木地板的新產品,如果竹地板占到木地板消費量的 5 %,其市場都是很大的。但凡食品、農具、漁具、盛具、交通用具、玩具、文具、樂器、體育用具、日常生活用具、裝飾品、手工藝品,皆離不開竹。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竹材產品加工已進入工業化生產階段,并在各個領域廣泛利用。以竹代木、節約木材,已成為保護森林資源,加快造林綠化,改善生態環境的必然趨勢。竹筍是具有保健作用的綠色食品。竹筍已為世界各地人們所歡迎,尤其在歐美、日本和東南亞倍受歡迎,市場很大。發展竹產業能兼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發展生態經濟型林業是必然的選擇。
二、開發竹產業,實現綠山富民
我國林業發展中值得深思的怪現象,就是盡管全國林地的90%、林木蓄積的80%集中在山區,但是山區人民并不富裕,恰恰相反,全國重點貧困縣的 80%分布在山區,全國1400多個貧困林場也都分布在山區或交通不便的地區,形成了重點林區重點窮,一般林區一般窮的反常現象。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故然很多,但核心的問題是在于林業經營的指導思想上沒有充分考慮到人民群眾的利益,群眾沒有在經營林業中獲得應有的經濟利益,從而造林的積極性不高。這是我國50年林業發展的沉重教訓。
林業經營的目標是發展經濟、優化環境、富裕人民、貢獻國家。要按照廣大人民對林業不斷增長著的多種需要,開發森林的非消耗性使用價值和消耗性使用價值中那些比較效益高的非木質資源,巧用社會力量和自然力量,營造整體效益高的森林生態系統,用取得的較高的比較效益使農民自覺地舍不得砍樹,將采伐木材控制在限額之內,通過加工至最終產品、運輸、銷售,在滿足社會需要的全過程中經營林業,發展經濟,既體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富裕了人民,又為發展森林,優化環境,發揮森林在陸地生態平衡中的主體作用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以竹代木,以竹養林,保護森林資源
我國是少林國家,天然林、用材林面積逐年減少,木材供需矛盾突出,木材供不應求,根據第7次森林資源清查數據,2017年我國木材總需求量約3.05~3.2億立方,實際可能供給量為1.77億立方,木材供給缺口較大,西部地區木材供需的矛盾更為突出。
而竹子不同于其它木本植物,它是一種再生植物,它常和其它高大的喬木伴生在一起,組成竹木混交林,當這一類混交林遭到砍伐后,竹子以它更新繁殖能力強的特點,在采伐跡地上迅速恢復成次生林,我國的森林資源雖然逐年減少,但竹林面積卻以每年2%的速度增加。
因此,營造大規模的竹林,以竹代木,以竹養林,是解決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徑。進行大規模的人工營造竹林,以增加森林資源總量,實行以竹代木,以竹養林,以減輕木材消耗的壓力,這是當前保護天然林森林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木材持續供給必須采取的重要對策。
四、開發竹產業,發展竹文化旅游
我國是竹子古國、竹子大國,竹器的使用幾乎可以視為中華文明的標志,燦爛的竹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部分。竹子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從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建筑、交通、體育器械、文化用具、食品、醫藥到精神文化,都不能離開竹子,可謂無處沒有竹,無處不見竹。竹子作為一種優良速生的再生資源,發展竹林生產,開發林地資源,提高林產品附加值,是廣大山區農民開展多種經營,解決農村剩余勞力,盡快脫貧致富的一條重要途徑。
五、結語
竹子是建筑和造紙良材、食用和保健佳品,是優良的編織和工藝原料、優良的生態和綠化樹種。發展竹產業,退耕還林、以竹代木、以短養長、以竹致富,既能協調人與自然、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多重關系,又能實現生態環境、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因此,培育竹資源、發展竹產業既是一項生態建設工程又是一項扶貧攻堅工程; 既是一項綠色經濟工程又是一項民族文化工程;既是一項現代林業工程又是一項山區開發工程。
作者簡介:潘愛英,漢族,惠州博羅人,中專學歷,林業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