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宇
目前全國上下高度重視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在當前煤炭市場新形勢下,在煤礦職工中培育“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職工綜合素質,提升煤炭企業競爭力,保證安全生產,實現減人提效。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倡導“工匠精神”,讓匠心回歸,正在成為社會共識。如何引導職工培育“工匠精神”,促進企業更好更快發展,已成為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新課題。
工匠精神的精髓是質量意識,但質量意識不是單一的觀念或理念,是以生產勞動為基礎、以抽象思維為前提、以語言為信息傳遞工具的一種主觀反映,是對產品質量、工作質量、服務質量的認識、了解以及掌握質量知識的程度。
“工匠精神”可以從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窺究竟。瑞士制表商對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塊手表都精心打磨、專心雕琢、他們用心制造產品的態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維和理念。在工匠們的眼里,只有對質量的精益求精、對制造的一絲不茍、對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正是憑著這種凝神專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譽滿天下、暢銷世界、成為經典。
新時期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與傳統工匠的底線“無質量既犯罪”相對比,新時期工匠精神則是產品“零缺陷”,體現了一個共同的底色與底蘊,那就是對質量的高標準要求。
一、培養職工成為真正的“工匠”
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意思。他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
可以說,各行各業出類拔萃者,都離不開工匠精神。一個擁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國家和民族,必然會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純粹,少一些投機取巧,多一些腳踏實地;少一些糟粕偽劣,多一些優品精品,身處其中的我們每一個人,也自然會更安心、更舒心。
先成為一個優秀杰出的“工”。每個崗位所在都是企業整體運行中重要的一環,讓職工在崗位上的工作無差錯無拖延,需要耐心、細心和決心。耐心完成自己分內的事情,多堅持,多努力,對待工作和同事不驕不躁,始終如一;細心了解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流程中的各個環節,多發問,多求知,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底;決心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多取經,多探索,勇敢嘗試,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后成為一個自我升華能力的“匠”。如何才能在人力有限的條件下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如何才能在本職工作完成后額外完成力所能及的細節使工作流程更順利?如何才能針對自身崗位的優劣現狀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只有深層次的思考延伸,才能讓個人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并與工作相輔相成,真正實現從“工”到“匠”的價值升華,成為真正的“工匠”,形成自己的“工匠精神”。
二、職工質量意識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基本要素
對于煤炭企業而言,“質量是生命”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可以說,沒有質量就失去市場,不講質量就無法生存。可是,企業質量實現的承載者既有經營者又有管理者,但更多是依靠職工自覺行動。意識決定行動,沒有職工的質量意識,何談工匠精神。
在第二屆中國質量獎頒獎大會上,李克強總理作出重要批示強調:弘揚工匠精神,勇攀質量高峰,讓追求卓越崇尚質量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價值導向和時代精神。可見,工匠精神是建立在質量基礎上的,如果職工沒有質量意識,就談不上對精耕細作、精益求精的追求,企業也不可能有可持續競爭力。
企業必須從塑造職工的質量意識抓起培育工匠精神,亟須樹立質量意識。正因為如此,就需要采取多種形式,通過企業內部各種媒介加強對職工質量意識、質量管理的宣傳教育,增強他們的質量意識。要從職工最容易學習、最容易理解、最容易掌握的理念入手,使質量意識入腦入心,切實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效果。
三、創造職工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條件和途經
首先,尊重職工,提升職工的社會地位,營造有利于工匠精神養成的文化氛圍。
工匠精神的養成,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企業文化氛圍。以點帶面、典型示范是推動各項工作的有效抓手,也是培養職工“工匠精神”的催化劑。
崇尚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崇尚勞動,關鍵是要崇尚生產一線勞動者的勞動。當前工匠精神的缺失,同這種輕視甚至鄙視生產一線勞動者的勞動有著密切關系。要推出一批在工作中業績突出、作風優良的勞動模范和先進個人,倡導“勞動者光榮”理念,營造出學先進、比先進、超先進的濃厚氛圍,激勵大家去主動向先進勞模靠齊,努力使自己成為真正的“工匠”。
第二,培養職工,提高職工的職業素質,建立健全培育“工匠精神”的制度機制。
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具備“工匠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是企業需要的人才。要出臺制度,培育載體,為提高廣大職工的素質技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從工匠精神養成的需要來審視現有的相關制度,凡是不利于工匠精神養成的制度,要堅決摒棄;凡是有利于工匠精神養成的制度,該建立的要抓緊建立,該完善的要抓緊完善,讓崇尚勞動、崇尚技能人才體現得實實在在、淋漓盡致。
出臺保障政策。探索職工素質提升的保障政策,提出職工素質工程建設的具體舉措。在此基礎上,突出重點、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狠抓落實,為廣泛掀起勞動競賽熱潮,激發職工創業創新創優活力,奠定了組織基礎和操作體系。
第三,教育職工,提升職工的思想品質,全面提升職工思想意識水平。
要培養職工的“工匠精神”,不但要提升職工的技能,還要注重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繼續強化對工匠精神的宣傳,讓越來越多的“大國工匠”從幕后走到臺前,成為廣大職工學習的榜樣。
加強職工思想教育。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職工職業素養、追求完美、實現自我的重要工作手段。將形勢教育與職工思想現狀相結合,將主題教育與公共教育相結合,將身邊的先進人物與職工成長成才相結合,豐富職工思想教育內容,為培育“工匠精神”奠定思想基礎。
深入開展職工文化活動。倡導職工“工匠精神”,就離不開企業文化、職工文化這一有效載體。根據企業實際,找到企業文化、職工文化與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點,將誠信、互助、友愛“工匠精神”等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在職工文化活動中,使更多的職工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注入“工匠精神”的思想活力。
企業發展離不開職工,只有加快培養職工成長成才,弘揚“工匠精神”,讓職工潛移默化形成日常作業行為習慣,才能進一步提高企業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平穩健康發展,在不斷發展經濟大潮下占據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