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裕元
摘要: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深入與發展,城市和農村之間的拉力和推力效應不斷增強。大量農民涌向城市,導致大量耕地資源被浪費。通過土地流轉則可以有效地解決農用地閑置浪費的問題,然而,不同地區在農用地流轉過程中會有不同問題。文章通過文獻分析和定性定量分析相結合等多種手段, 研究奉新縣農用地流的制約性因素, 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意見, 從而進一步促進奉新縣農用地順暢流轉。
關鍵詞:耕地流轉;制約性因素;建議與對策
一、研究背景
黨的十八大三中全會提出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堅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支持農民對承包地進行使用、輪換、流轉及抵押;鼓勵與引導承包經營權向農民專業合作者、家庭農場、種糧大戶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1]。然而,現實的農用地流轉過程中還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使得耕地流轉工作不能快速有效地推進。因此分析耕地流轉現狀,找出制約耕地流轉中的因素,對耕地流轉下一步工作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本文旨在通過對宜春市奉新縣耕地流轉現狀進行分析,探尋其流轉特點與制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思路,從而提高奉新縣耕地流轉效率,進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
二、奉新縣概況
奉新縣屬宜春市管轄,地處江西西北部,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全境平均海拔300m左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平均降雨量為1612mm,年平均氣溫為17.3℃,無霜期年平均為260天左右,年日照時數達1800多小時。四季分明,雨熱同期,日照充足,無霜期長,農業生產發展自然條件較優越。
2017年全縣生產總值達141億元,同比增長9.4%,完成年度計劃的104%,三產結構比例調整為14.6:45.2:40.2;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2.81億元,同比增長4.89%。優質稻播種面積68.8萬畝,糧食總產達6.5億斤[2]。
(一)奉新縣耕地流轉現狀
2017年奉新縣耕地地流轉面積21.98萬畝,占農村土地總面積的43.57%,轉出土地農戶數35155戶,占總承包戶69.9%。
1.流轉方式相對單一
從圖1可以看出,奉新縣當前耕地流轉方式主要有出租、入股、轉包3種方式。具體看,奉新縣2017年耕地流轉面積為21.98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43.57%,高出全市平均水平6.33%(同一時期,宜春市耕地流轉總面積面積達211萬畝,占全市農村耕地面積的37.24%[3]。)其中出租面積14.4萬畝,占總耕地流轉面積的65.5%,轉包面積6.59萬畝,占總耕地流轉面積的30%,兩種流轉方式所占比例超過95%,這說明出租和轉包已經成為奉新縣耕地流轉的主要形式。而入股和其他形式所占比例極低。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奉新縣的耕地流轉方式相對單一,應該進一步推進多種形式的流轉方式運行。
2.流轉增速較快
從表1中可以看出,奉新縣2013-2017年耕地流轉面積不斷增大,5年來新增耕地流轉面積達11.18萬畝,增幅達到103.52%。增速逐年加快,其中2017年耕地流轉增速達31.62%。
3.流轉耕地用途相對單一
耕地流入主體以專業大戶(包括家庭農場)為主,占流轉面積56.7%。流轉耕地主要用于糧食種植,占流轉面積87.9%,其中,水稻種植面積達95%以上,少量耕地用于玉米。可以看出,奉新縣耕地流轉用途極為單一,應該進一步引導,充分利用耕地用途的多樣性,進行多樣化經營。
4.流轉價格差異化明顯
從圖2可以看出,奉新縣不同耕地類型其流轉價格存在較大的差異。從耕地的灌溉條件來看,水田、水澆地、旱地價格依次減少。此外耕地流轉價格還受交通及基礎設施狀況、土質、是否連片等因素。從橫向來看,奉新縣耕地平均流轉價格在宜春市各地區中處于中上位。從圖3中可以看到,奉新縣2017年第四季度水田、水澆地流轉價格僅次于袁州區、上高縣,略高于其他地區;旱地流轉價格在10個地區中處于第5位。
三、奉新縣耕地流轉制約因素分析
(一)地形因素
奉新縣屬于江西省西北部九嶺山的支流和殘脈,西部地區為中低山,中部丘陵,東部多低谷平原,屬典型的丘陵山區地形地貌。受地形影響,奉新縣耕地分布相對分散,梯田居多,平原農田相對較少,不利于機械化生產,而農場主通常更愿意選擇運輸便利、成片的土地,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奉新縣耕地流轉的規模。
(二)普通農戶因素
土地流轉是否順利進行取決于農民,因為農民是土地流轉的主體,其自身素質與行為直接影響著農地流轉的速度與流轉模式[4]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深入,大量農民涌入城市,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問題也越來越嚴峻。據第二次農業普查數據公報顯示,2010年末我國農業勞動力中,51 歲以上占32.5%,41~50 歲占23.1%, 已超過15%的國際標準[5]。通常來說,年齡較大農民土地情結比較深,思想觀念相對保守,不愿意將土地進行流轉,這是制約土地快速流轉的主要因素。其次,年齡較大的農民對新事物接受能力相對較差,對耕地流轉了解不足,這也是影響耕地流轉的重要因素。
(三)利益分配因素
利益分配往往是耕地能否順利流轉的關鍵因素。奉新縣耕地流低價雖然在全市處于中上位,但相比于袁州區、上高縣來說仍有較大的差距。其次,農民在進行耕地流轉時很少有按照國家要求簽訂規范的流轉合同,通常都是口頭協議多,文字協議少。流轉方方往往會以耕地水利條件不佳、方位因素差、肥力差、經營困難等理由進行壓價,另一方面,流轉方通過收入大量土地,可向國家申請政策策補貼。這樣一來,普通農戶在利益分配中往往處于被動狀態,這就出現了部分農民寧愿讓土地閑置撂荒也不愿意流出去的現象。
(四)融資困難
融資難是制約流轉大戶正常運轉的最大瓶頸[6]。流轉大戶除了前期需要支付大量耕地流轉資金外,還需要在種子、農藥、化肥、農機設備采購中耗費大量資金。普通流轉戶自身資金實力有限,很難獨自承擔如此大的流轉成本。國家扶農項目申請困難且時間周期較長,而信貸部門對這類客戶往往不愿意向其發放貸款。不少流轉戶不得不向民間借貸,高息運作不僅增加了生產成本,更增加了經營風險。這樣一來,許多有想通過流轉耕地的方式進行規模經營的農戶便望而生畏,此外,那些已經規模經營的流轉戶也不敢輕易擴大流轉規模。
(五)政策法規不落地
近些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針對土地流轉相繼出臺了許多扶持政策和法規,旨在支持和鼓勵地區進行高效有序的土地流轉。然而在實際情況中,由于部分官員腐敗、程序審批復雜、辦事效率低下,許多惠農政策都無法落地或落不到實處,不但起不到促進作用,有事還會適得其反。
四、解決對策和思路
(一)創新土地流轉方式,促進土地連片化經營
在現有出租、轉包、入股的方式基礎上,可以嘗試互換、轉讓等方式。針對部分耕地不連片,影響機械化操作的問題,流轉戶可以與其他普通農戶協商,嘗試用部分已經流轉的耕地和其互換經營權,盡可能使耕地連片化。
(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戶對耕地流轉的認可度
農業局可以聯合相關部門及村鎮一級領導組織,通過座談會議等方式和農戶進行交流,宣傳土地流轉的好處和意義,同時利用網絡媒體進行政策宣傳,以實際案例打動村民。其次,鼓勵與扶持更多農村居民進城務工,使其自有土地能夠合理的流轉出來,同時做好農民工就業、醫療、戶籍、子女教育等問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7]。
(三)完善相關利益分配機制
建立價格調整和利潤分配機制,明確約定商定調整的時間和范圍,并按時確定價格。同時,加強農戶的權利保護意識,按照國家要求簽訂規范的流轉合同,避免單方面的變相違約。此外,對于國家各種相關惠農政策及其補償方式在合同中應有明確約定,保障農民的知情權。
(四)完善耕地流轉金融支持體系,緩解融資難題
一方面,政府要出臺相應的激勵政策 ,重點扶持具有市場前景的大型特色產業項目。同時,整合支農資金,把分散的支農、惠農、為農的扶持資金集中起來,用于鼓勵耕地流轉的農戶,培育規模經營主體。另一方面,要鼓勵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放寬貸款準入條件、簡化貸款程序,在保證信貸安全的基礎上,提供對農業產業發展的資金支持。同時應不斷探索土地復墾機制及農地產業發展的資金支持[8]。此外,還應加強農民的風險意識,同時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制度,引導農民善于利用農業保險來規避因農業生產中的風險,更好地保障農民利益。
(五)建立三級服務平臺,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
首先,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的作用,引導與鼓勵土地向市場流通,推動耕地要素向農業特色產業、農業高技術產業、向農業種植大戶集中。其次,要建立縣、村、鄉三級流轉服務平臺,不斷完善流轉交易信息平臺網絡,為農民提供相應的服務信息、法律咨詢。最后,對耕地進行評估與分級,明確土地分級標準,在分級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參考價格區間,減少耕地流轉過程中的價格糾紛。
(六)完善農地流轉政策法規體系
首先,要嚴格遵守《農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的相關法律條例,積極落實江西省對于加快土地流轉的指示,從法律層面維護農民的合法權利。其次,要加強土地確權管理,明確農民對耕地的權利范圍,處理好農戶土地和集體土地之間的關系,避免權能混亂現象,保證耕地合理有序地流轉。
(七)完善政策執行監管體系,嚴懲腐敗
針對部分官員腐敗、政策不落地、不落實地的問題,地方政府可以通過設立專項巡察小組,深入基層,揭發并檢舉相關有損農民權益的行為。同時,鼓勵群眾對耕地流轉過程中的不法行為進行舉報,相關部門應加大對相關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確保耕地在陽光下公平、順暢的轉讓。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3
[2]奉新縣2017年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18年計劃(草案)報告.奉新縣人民政府
[3]宜春市農業局經管站.胡春桃.我市規模土地流轉促進適度規模經營.2016.12.27
[4]朱秀茹,張永敏.社會主義新農村土地流轉的制約因素與路徑選擇[J].農業經濟,2011(04):57-58
[5]紀志耿.中國糧食安全問題反思——農村勞動力老齡化與糧食持續增長的悖論[A]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38-46
[6]言含,朱紅梅,喻瑤.淺談攸州市農用地流轉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08):15+18
[7]陳永志,黃麗萍.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動力、條件及路徑選擇[J].經濟學家,2007(01):51-58
[8]張西現.農地流轉現狀及制約因素分析——以云南省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03):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