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書》是由日本導演巖井俊二在1995年執導的純愛電影。故事由一封寄往天國的信拉開序幕,它陰差陽錯的將影片中的三個主人公羈絆在一起。由此一段塵封已久的校園記憶被重新喚醒,而一個隱藏在圖書館的秘密也終于被甜蜜的揭開了。唯美的畫面配上舒緩的音樂,彷佛導演在吟誦著一首贊美愛的散文詩,使人淪陷于青春的悸動,喟嘆于芳華的流逝。本文將從視聽語言角度對影片進行分析。
關鍵詞:純愛故事;配樂;色調;光線
有這樣一個故事:午后的風輕柔,白衣少年倚靠在窗邊,陽光不經不覺的和他的肌膚來了個親密接觸。女孩兒坐在桌前,視線慢慢匯聚在了少年俊俏的臉龐上。圖書館靜悄悄,只有他們面前的書本能偷聽到他們內心的獨白。少年說她不知道我用呆笨的方式愛她,幾乎不說話,只有只言片語。女孩兒說他不知道我被晃了眼睛,不是窗外太陽亮烈,是他身上發出的光芒實在耀眼。最終純真的單戀隨著正在合上的書被一起封存在圖書館內。此去經年,往事被重新喚起,徒留一片唏噓。愛情最折磨的不是別離,而是感動的回憶,讓人很容易站在原地,以為還回得去。這個故事,來自電影《情書》
一、治愈系的音樂
如果說導演講述的愛情故事是簡單純粹的,那么影片的配樂就是給這個故事涂上了一層淡淡的保護膜,讓其中所隱藏的小確幸不受時間的腐蝕,永遠保持它的鮮活,每當回憶翻涌,仍能聽到心跳加速的嘭嘭聲。在《情書》里,導演有意弱化敘事的戲劇性色彩,讓氣氛從幕后走到臺前。他營造氣氛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對配樂的把握。配樂大師卡蘭德諾曾說:對于一段音樂,配器是重要的,每種配器可以給旋律賦予不同的音色,造就了它在音樂里的獨特性,充滿生命力。影片從頭至尾,都貫穿著鋼琴、弦樂和原聲吉他的音色,極致的干凈與通透,像被揉進了畫面中一般,與其保持著一種親和性。這些音樂除了為影片營造出一種詩意感以外,還蘊含著一股力量,是劇中臺詞所不及的。
在影片的開頭,博子躺在蕭疏的雪地中,想象著未婚夫在與世界告別前的心境。鋼琴曲奏出她內心的哀傷,因為她仍不能從與愛人陰陽兩隔的悲劇中釋懷。回憶熊熊燃燒著,她無數次撲向這火焰,哪怕代價是燒掉自我。略顯沉重的鋼琴旋律是她心中唱給自己的曲子,配合著白雪皚皚的空曠畫面,悲傷的情緒得到了蔓延。每當女藤井樹在與博子的通信中回憶起學生時代和男藤井樹發生的小“摩擦”時,音樂是節奏輕快的小提琴獨奏,它將校園里男生女生身上掩藏不住的活力和躁動不安的荷爾蒙展現的淋漓盡致。兩人間朦朧的情愫也與輕松的音樂完美契合,仿佛能聞到一種溢出熒幕的清甜香氣。在影片臨近結尾處,博子站在山上,噙著淚向遠方大聲喊出“你好嗎?我很好!”的時候,音樂是低沉壓抑的,每一個音符都伴著博子的淚水重重的落在了觀眾的心尖,那種對博子又疼又憐的情感在此達到了極點。當音樂進入尾聲時,音調上揚,預示著博子的釋懷與重生,她終將和昨日告別,去擁抱在未來等候她的人。“今天是你余生的第一天,你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二、復古風的色調
在影片的整體風格上,色調的呈現是極具復古韻味的。沒有明晃晃的色彩沖擊,而是樸素的、舒適的視覺感受,像是在翻看一本泛黃的影集,時間在每張照片的表面留下吻痕,讓它微微起了皺。但是高度統一的色調是不足夠裝飾這個美好與遺憾交織的純愛故事。導演在整體和諧的基礎上對內容做出了色調區分。整個影片的結構是將女藤井樹的閃回置于主體,利用旁觀者博子來引出故事。因此不同的人物環境和不同的故事背景在色調的運用上是不同的。
當影片在講述博子這條故事線的時候,畫面以冷色調為主。在開頭,一個長鏡頭中博子在白雪皚皚的山上走著,景別越拉越大,在大遠景的視野里,畫面只充斥著大面積的白色和青黑色,一片肅殺的冰雪下蔓延著哀傷的氛圍。當博子前往未婚夫中學時代的家鄉——小樽時,眼前的環境是灰藍色的天空、青黑色的小路、深褐色的樹干,以及依舊被冬雪覆蓋的大地,整個城市是一幅了無生機的樣子。而走在這陌生城市中的博子,也是滿心惆悵的,她抗拒和女藤井樹的見面,不愿心中最后一絲情感的寄托也被這肆虐的寒風掠走。而區別于博子的冷色調,女藤井樹的故事線呈現出的則是更多的暖色調。每當女藤井樹坐在電腦前給博子回信的時候,橘黃色的燈光填滿了屋子,畫面是暖洋洋的。那些女藤井樹在信中提及的青蔥歲月對于她來說是一份溫暖的回憶。影片色調最明亮的時候,是女藤井樹和男藤井樹的少年時代。男生們干凈潔白的襯衫,女生們烏黑亮麗的長發,教室里整齊擺放的黃色課桌,以及窗邊隨風飄揚的白色窗簾,在陽光的沐浴下都閃爍著金燦燦的光芒。整個影片的氛圍在此時都變得愉悅起來,讓觀眾獲得一種幸福感。導演用冷色調記錄現實,用暖色調描摹回憶,形成了鮮明對比,也更加突出了對男女藤井樹那一段純愛故事的珍視與留戀。
三、朦朧感的光線
導演別出心裁的使用高光、逆光拍攝,在閃回片段尤其明顯,整個畫面充滿了夢幻的質感。影片中最經典的片段就是男藤井樹靠在圖書館的窗邊,低頭翻閱著手中的書,柔軟的光線透過窗戶照在他的身上,高光的拍攝使男藤井樹仿佛融入進了背景中,若隱若現。此外導演進行了補光處理,讓男藤井樹俊朗的臉旁在逆光位置中仍清晰可見。此時的他,像少女夢中的白馬王子,可望而不可及,而坐在一旁的女藤井樹也被他悄悄撥動了心弦。
但是除了朦朧的用光之外,影片中還有一個與之不同的個例。在博子第一次收到回信后與葉秋先生在倉庫說起這件事時,兩人出現了小爭吵,此時的燈光忽明忽暗,緩慢的閃爍著,暗示著兩人間仍不穩定的關系,葉秋還沒有得到博子的心。
冬天從這里奪去的,春天會交還給你。凜冬已過,博子和女藤井樹將擁抱萬物復蘇的新生活。未來仍會有遺憾,仍依然平凡,但是學會向過去和解才是人生的最佳狀態。體驗愛是幸福的,明白被愛也是幸福的,愿我們此生唯一的自傳能如同詩一般。
作者簡介:賈子媛(1996),女,河北保定,河北大學藝術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