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萌
摘要:電視新聞攝像質量與攝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新聞報道的成敗,同時也反映出攝像者的技術技巧和創作意識。探究電視新聞攝像技術與技巧,以便于更好地提升電視新聞報道的質量,充分體現新聞的價值。因此,攝像者必須具備審美技巧和攝像技術,只有攝像者的技術與技巧不斷提升,才能為受眾提供優秀的作品,實現其應有的價值。基于此,本文將探討電視新聞攝像的技術和技巧。
關鍵詞:電視新聞;攝像技術;藝術技巧
一、電視新聞攝像價值
電視新聞首先要體現新聞的價值,通過攝像最大程度的挖掘出來,通過對重大事件的報道,引起大眾和社會的重視,如今受眾對新聞的價值期待越來越高,攝像記者多拍寓意深、立意高、創意新的圖片,其次,新聞攝像的形象價值也要進一步提升,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這就需要新聞攝像記者在拍攝時找準角度、從細節入手,使抓拍的圖片栩栩如生、自然不做作,準確到位地表現人物形象、新聞事件的內容,另外,新聞攝像還要具有傳播價值。通過瞬間攝影彰顯新聞事件的廣度和深度,吸引更多的受眾,一定要給受眾提供有質量保證的新聞圖片,不能濫竽充數、以次充好,最大程度地提升新聞的傳播價值。最后,新聞攝像應堅守來源于中華民族自身的核心價值觀。
二、電視攝像的技術要求
(一)靈活應用運動鏡頭,保持鏡頭平穩。在攝影錄像與畫面采集中,很多時候都需要用到運動鏡頭,如:鏡頭拉遠、跟拍、移動與推進等。在操作中很容易影響畫面穩定性,這樣不僅會影響觀眾視覺,還可能帶來眩暈感。為了避免眩暈,通常會在后期剪去不穩定的鏡頭,如果是新聞節目,這種鏡頭將對工作造成很大損失。因此,在攝像拍攝時,攝影師應該遵循人體視覺,切記忽上忽下。
(二)準確對焦,科學曝光。在操作中攝影師應避免逆光與畫面中人物色彩缺乏的現象,在攝像中,盡量避免過度曝光對圖像亮度、比度造成的影響,在錄制中把握畫面焦點,這樣才能避免焦點缺失與模糊。另外,準確的焦點還能改善畫面細膩度,提高素材質量。
(三)調整好平衡光圈。在電視攝像中,圖像能否還原受白平衡與色彩色溫影響。在一天時間內色溫很可能是不均勻的。因此,在不同的拍攝環境中必須保障白平衡與外界色溫匹配。同時,白色物體在不同條件下,光線顏色不一樣,攝像機感光元件并不擁有調試性能。針對這種情況只有調整色溫,才能將白色還原,只有做好白平衡與色溫色彩的還原工作,才可能拍出質量較高的圖像。
(四)采錄同期聲。采錄同期聲作為電視攝像的重要工作內容,它由環境、現場、人物等多個動作與聲音構成,并呈現出很大的復雜性與混合性。在生活中很多活動與形象都是有聲音的,不管是什么聲音都能傳遞出畫面信息,對闡述攝像主體、表現環境、烘托氛圍具有很大作用。將同期聲插入電視攝像中,不僅能增加畫面真實性,還能改善作品感染力。
三、電視攝像的藝術技巧
(一)電視攝影的角度技巧。首先,攝像者除對電視攝像基礎和原則等基本要素掌握外,還要對電視畫面內布局、人物、景物所表現內容的拍攝角度進行了解和掌握。攝像角度是“攝影機拍攝時的視點,即構圖時運用攝影取景器觀察、選擇而確定畫面的拍攝位置”。角度拍攝主要有:正面拍攝、斜側面拍攝、正側面拍攝、反側面拍攝、反面拍攝等。確定攝像角度既是攝像師的創作任務,又是實現畫面藝術的表現手段。拍攝角度選取的不同,對于拍攝畫面內布局、人物、景物所表現的內容有重要影響。
(二)電視攝影的距離技巧。電視攝影的距離確定和選取,對畫面所表達的內容和意義有重要的影響。(1)對畫面景別的影響:拍攝距離遠,景別大;景別小,則拍攝距離近。(2)對畫面景深的影響:景深范圍大,往往距離遠;而景深范圍小,則往往距離近。(3)對畫面透視的影響:通常透視收縮在畫面上表現得越明顯,則攝像機距離被攝對象越近,被攝體的縱深感和空間透視越凸顯。
(三)運用同期聲技巧。在新聞攝像中應用同期聲,將會使新聞圖片更加真實,尤其是在細節處或在關鍵的地方應用,將會對整個新聞形成點睛之筆,使新聞更充滿活力,新聞中所要渲染的環境氛圍也能凸顯出來,更有助于觀眾更加深度理解新聞內容。根據不同的新聞主題、新聞目的及新聞環境,選擇運用同期聲的時間段也是有差異的,同期聲應用數量也要和新聞播放的實際情況相一致。
(四)構圖技巧。如果說“穩”和“移”是攝像技術外在元素,“構圖”則是一種綜合應用了。首先,構圖中會用到機位移動和鏡頭變換,來更好地展現畫面布局,讓觀眾能一直將注意力放在重點報道對象上,而不被畫面中的其他事物吸引;其次,構圖同樣對畫面平穩性有較高要求,應通過不同取景角度,凸顯畫面內容,加深觀眾了解;第三,構圖能很好地體現出攝影人員的專業水準與攝影經驗,用最能引起觀眾共鳴的攝影視角,幫助新聞進行敘述。
(五)深化無剪輯拍攝意識。這也是保證拍攝質量的一個技巧,雖然是以思想意識為出發點,但這決定著攝像師攝像技術和技巧運用是否游刃有余,是否嫻熟。另外,時間限制比較短又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的新聞播放時,攝像師根本來不及進行后期剪輯,這時就要保證拍攝作品不用剪輯。所以攝像師在拍攝之前以及拍攝過程中,都要將無剪輯拍攝意識深入內心。在拍攝之前,攝像師就要將拍攝位置和拍攝對象的有關資料弄清楚,以便使所有的儀器設備以及相關工作都準備到位。在進行緊急拍攝時,攝像師要在短時間內尋找到光線最好的地方準備拍攝,還要迅速找到拍攝主題,抓住拍攝中的小細節,如此才能保證鏡頭語言的客觀真實有效性。
(六)體現新聞攝像的個性化與想象力。電視新聞記者在攝像過程中應嚴格遵循新聞傳播基本規律,同時體現個人獨特的個性化行為特點。電視新聞記者的個性化行為特點,主要體現在正確選擇畫面內容,合理處理畫面構圖,科學運動攝像技巧、有效組織畫面語言等方面。其豐富的想象力來源于其自身藝術修養和日常工作積累,豐富的想象力能引導攝像者設計和選擇新聞素材、環境、攝像角度等,達到理想的拍攝效果,引起受眾共鳴。攝像者在發揮想象力時,要求注意空間感、立體感、質感,充分運用透視、光線、線條、色調和鏡頭組接等手法和技巧,既保證稿本的科學性,又增強畫面表現的藝術性。電視新聞作品、專題片作品等均與攝像記者的豐富想象力密切相關,因此應加強培養和鍛煉。
參考文獻:
[1]王平.電視新聞攝像技術及技巧探討[J].新聞傳播,2014(1)
[2]韓小川.電視攝像中的藝術技巧[J].新聞研究導刊,2015-02.
[3]周旭.電視新聞采訪的攝像技巧及基本功訓練[J].新媒體研究,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