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萌 李云超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診治方法。方法 選取100例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該院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對所有患者的發病機制、診斷方法、治療方法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等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對所有患者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和總結。結果 該組患者中有85例由內分泌科轉入腎內科,對所有患者進行檢查后發現,有59例患者并發腎功能衰竭,有29例患者并發頑固性水腫,有12例患者并發大量的尿蛋白,并且大多數患者都合并了其他類型的疾病,有13例出現冠心病、33例出現高血壓、11例出現糖尿病心肌病、12例出現貧血、13例出現心功能不全、18例出現感染。經過治療后有67例患者結果顯示有效,治療有效率達到了67.00%;該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尿蛋白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醫療人員對該組患者進行為期半年的隨訪,發現該組患者中有8例死亡,51例患者接受了血液透析治療,死亡率為8.00%。結論 臨床上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給予盡早診斷、盡早治療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能夠在降低并發癥的基礎上減少患者的死亡率。
[關鍵詞] 糖尿病腎病;臨床特點;診治;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6(a)-0175-02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改變。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現出了逐年上升的趨勢,此種疾病雖說是一種慢性疾病,但是由于其病程比較長,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多種并發癥,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而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終末期常見的一種并發癥,由于其治療難度比較大,也就成了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此種疾病一般在發病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往往在發現時已經出現了白蛋白尿、水腫等癥狀,會導致患者的腎功能出現衰竭,嚴重的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1]。所以,臨床上對此類患者給予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也就顯得非常重要。該文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間對在該院治療的100例DN 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的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00例在該院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被確診,并且也都符合相關的診斷標準。該組患者中排除心功能不全、心腦血管疾病、泌尿系統感染、腎功能衰竭等患者。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齡54~77歲,平均年齡(61.3±7.4)歲。該組患者均為Ⅰ型糖尿病。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包括患者的臨床檢查、診斷以及治療等資料,通過分析,對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等情況進行明確掌握。觀察組患者在被確診后均接受相應的對癥治療。主要有:控制血糖,醫療人員采用胰島素,以及降糖藥物等對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控制,并將其控制在7.0%以內,但是對于存在低血糖風險的患者則可以不予控制。對患者進行血壓控制以及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干預。還要對患者進行飲食方面的干預,對患者攝入的鹽量、蛋白質等成分進行控制,叮囑患者盡量少食多餐,適當的運動,最好戒煙戒酒,保持充足的睡眠。
1.3 觀察指標
觀察該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該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的尿蛋白定量(UTP)、尿微量白蛋白(UMA)以及血肌酐(Cr)的水平。在治療效果方面,具體標準請參考文獻[2]。
1.4 統計方法
把該次研究中得到的數據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該組患者的臨床特點
該組患者中有85例(85.00%)由內分泌科轉入腎內科,對所有患者進行檢查后發現,有59例(59.00%)患者并發腎功能衰竭,有29例(29.00%)患者并發頑固性水腫,有12例(12.00%)患者并發大量的尿蛋白,并且大多數患者都合并了其他類型的疾病,有13例(13.00%)出現冠心病、33例(33.00%)出現高血壓、11例(11.00%)出現糖尿病心肌病、12例(12.00%)出現貧血、13例(13.00%)出現心功能不全、18例(18.00%)出現感染。
2.2 觀察本組患者治療前后的UTP、UMA、Cr水平變化情況
該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尿蛋白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該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隨訪結果
該組患者經過治療后有效率為67.00%(表2)。醫療人員對本組患者進行為期半年的隨訪,發現本組患者中有8例死亡,51例(51.00%)患者接受了血液透析治療,死亡率為8.00%。
3 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患者發病后,其機體會持續地處在一個高糖的狀態下,這種狀態會導致患者腎小球發生硬化性改變,如果沒有及時診斷和治療,將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目前,由于臨床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概述來對DN的發病機制進行闡述,因此,在進行考慮好時主要以以下方面為出發點:①由于人體血管內的活性物質在代謝的過程中出現了代謝障礙而引起的。經過研究人員對此研究發現,人體內皮素、前列腺素等因子如果在進行代謝的過程中發生了異常,則會直接導致其發生糖尿病腎病;②由于人的集體受到了高血壓的影響而造成的,有研究人員經過臨床診斷發現,大多數糖尿病腎病患者均患有高血壓,進而發現了,其血壓的變化情況直接影響著糖尿病腎病病情的發生和發展的情況,其兩者之間有著極其緊密的聯系;③由于人體腎臟動力學出現了障礙而造成的,有研究人員經過多次研究發現,人體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比較高時,也容易患上糖尿病腎病;④由于受到了人體內高血糖的影響而造成的,有研究人員發現,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機體長期保持在一種高血糖的狀態,這種狀態對患者的內分泌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導致患者內分泌系統出現了代謝方面的障礙,進而對其腎臟功能造成了損害,引發其患上了糖尿病腎病;⑤由于受到遺傳因素而造成的,有研究人員在經過研究后發現,一個家族中如果存在糖尿病腎病患者,那么其后代中患有糖尿病腎病的幾率要遠遠高于沒有糖尿病腎病家族中后代患糖尿病腎病的幾率[3]。
臨床上在早期診治糖尿病腎病患者時,主要是針對一些慢性并發癥進行控制治療,如對患者的血糖進行控制,對患者的血壓進行控制,由于其臨床癥狀不是很明顯,當患者臨床表現出了頑固性水腫、腎功能衰竭時,一般也才會將其轉入腎臟內科進行治療,這樣一來,患者也就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這對于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情況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4]。因此,臨床上治療此種疾病時,一般需要對患者進行腎臟替代外加一些專科方面的對癥治療,但是在這里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雖然有些糖尿病患者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或者腎臟功能的損害,但是也不一定就是糖尿病腎病患者,根據其他方面的癥狀進行更加深入的檢查[5]。但是對于非糖尿病腎病患者,應進行早期診斷,在得到確診后應及時治療。該次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腎病患者常見的臨床癥狀有腎功能衰竭、頑固性水腫、大量的尿蛋白等,臨床上在進行診斷時,應將這幾個方面作為診斷的主要依據,與此同時,大部分患者還會伴有一些并發癥。因此,臨床上治療此類患者時,主要以控制血糖、血壓以及蛋白尿水平為主。該次研究中,該組患者經過治療后有效率為67.00%。醫療人員對該組患者進行為期半年的隨訪,發現本組患者中有8例死亡,51例(51.00%)患者接受了血液透析治療,死亡率為8.00%。這與張秀明[6]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
綜上所述,由于糖尿病腎病患者在早期,其臨床癥狀不是很明顯,一般都是在出現了較為明顯的癥狀后才進行檢查。因此,臨床上對此類患者給予盡早診斷盡早治療,這樣能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進而才能提高治療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熊霞.分析腎內科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診治[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20):87,91.
[2] 吳震.腎內科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診治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4):28-29.
[3] 呂鳳玲.腎內科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診治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9):156,159.
[4] 呂鳳玲.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診治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A2):138,140.
[5] 金潔娜,林昭宇,孫慧燕,等.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肺部感染臨床特點與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4):827-828,831.
[6] 張秀明.分析腎內科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診治[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6):77-78.
(收稿日期:2018-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