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鑫
摘要:本文通過對民族聲樂和戲曲唱腔的對比、剖析、和論述,詮釋了二者既有相同的共性特點,又有不同的個性特點,既互相聯系又相互借鑒(唱腔、藝術風格、表現形式、運氣原理、美學精神等方面),最后提出要取其精華,拋棄糟粕,兼收并蓄的發展我國的民族聲樂唱法和戲劇唱腔,對于民族聲樂戲曲唱腔的發展具有較大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民族聲樂;戲曲唱腔;藝術特色;創新發展
中國現代民族聲樂繼承了中國傳統民族聲樂的文化底蘊,并借鑒和吸收西洋唱法的長處,取其精華,為我所使我們的民族聲樂得到更快發展,早日屹立于世界音樂藝術之林之中,獨樹一幟,發揚光大!
一、中國民族聲樂的文化內涵
如果說民族聲樂藝術發展到今天已是一個“基礎雄厚,力量強大,影響越來越廣的聲樂學派”的話,那么滋養著旺盛生命力的歌唱藝術的正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而直接作用于民族聲樂藝術發展的主要是民族的情感,民族的音樂風格,民族的語言和民族的審美。
(一)民族聲樂與中華文化的關系
民族聲樂藝術都對人的精神起著一種感發、凈心、升華、激勵、向上的作用。然而,我們的民族聲樂藝術還需要專業的音樂理論家,聲樂教育家和歌唱家繼續做出艱苦的和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使中國民族聲樂藝術不但為中國民族服務,而且能進入世界藝術之林,為世界人民服務,這是我們的理想和為之奮斗的目標。
關于民族聲樂的演唱方法,目前分為二種觀點:一是以傳統聲樂藝術為基礎,吸取借鑒西洋唱法的長處,使歌唱能力得到提高;二是以西洋唱法為基礎,結合處理中國歌曲的字音特點,使其具有民族語言韻味。前者是民族聲樂唱法的基本定位,而后者則是美聲唱法的民族化。歌唱藝術重要的是要選擇一個什么樣的文化傳承關系的問題,我們的著眼點應該落在繼承優秀傳統聲樂基礎上,借鑒西方歌唱方法的長處,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因為民族聲樂建立在中國民族文化傳統之上。當民族聲樂走進高等學府以后,在教學的方式,程序和方法上對歐洲的歌唱方法都有所吸收和借鑒,但是比我”為主,以“借”為輔。在繼承方面,將傳統轉為現實活動時,不斷的根據現實的要求注入時代的新內容,新風貌,這種不斷的注入新內容的本身,既是對傳統聲樂藝術的繼承,也是對自身的弱點進行不斷的揚棄和修正,又是對民族聲樂藝術的一種豐富和創造。在借鑒方面,學習一切姊妹藝術包括歐洲唱法的長處,經過消化,為我所用。
(二)音樂風格與歌唱方法的關系
民族的情感,民族的音樂風格,民族的語言,民族的文化,民族審美是組成民族音樂風格的重要因素。而中國的歌唱藝術也恰恰正是受到中華民族的情感,民族的語言、音樂風格,文化及其審美的制約而形成的。主要的特點是以漢語語言作基礎,以民族情感為主,以情帶聲,聲情并茂,以字領腔(音),字正腔圓,韻味濃郁,唱演均重,真切動人。這就是我們講的民族聲樂的廣義概念,換句話說,“唱情”是民族聲樂的一個本質特點。經過實踐證明這些年培養的民族聲樂人才活躍在我國的音樂舞臺上,深受各地區,各民族的廣大人民的喜愛。他(她)們演唱所表現的情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情感,語言是中華民族的語言,技術技巧是在以“我”為主的基礎之上借鑒了其他唱法的優秀之處之外,兼收并蓄為我所用,演唱路子寬,歌唱能力強。這正是這一藝術學派在千百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淀,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一手伸向民間,一手伸向西洋”,兼收并蓄,并不斷注入時代風采的結晶。
二、中國民族聲樂對戲曲的吸收和借鑒
中國傳統戲曲的演唱與民族聲樂的演唱雖有差異,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中國戲曲為我國聲樂發展和民族唱法的提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一)聲情并茂、聲貫于頂
戲曲,民族聲樂都要求字正腔圓、聲情并茂、聲貫于頂、氣沉與底,發聲機能狀態的原理都是原動力(呼吸支持)加聲原體(聲帶)加共鳴(頭腔、胸腔、腹腔)。相同的是兩者都講求科學的發聲方法,不同的是風格,韻味和作品要表達的感情和內容不一樣。不管是戲曲還是中國民族聲樂的演唱都要求激情飽滿、聲情并茂,為達到此目的,“以情帶聲”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不論是戲曲還是中國民族聲樂的演唱的都要求“以情帶聲”而絕不能是“以情代聲”,“以情帶聲”使我們全身心的進入作品的情感意境之中,獲得興奮、自然協調的歌唱狀態,這種狀態首先感動自己,再感動觀眾。雖然聲音是傳達感情表現內容的工具,但就唱這一形式來說,沒有聲音就失去了演唱這一藝術形式所獨具的魅力了。
三、現代民族聲樂在繼承與借鑒中開花
現代意義上的民族聲樂是在繼承戲曲、曲藝、民歌等傳統聲樂的基礎上,借鑒西洋的科學發聲方法和藝術表現手段改革、發展、創新而來。它與中國傳統民族聲樂以及世界各個聲樂學派相比,即充分體現著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的美學特征,又充分滿足了當今時代廣大人民群眾新的審美愿望和需求,醒目地展示著其鮮明的個性化色彩。它博大眾長,融合貫通,從而達到了音域寬廣,聲區統一,腔體通暢,字正腔圓,聲情并茂的聲音效果,并形成了一整套演唱技巧訓練體系。我國的傳統民族聲樂包括了地方民歌、古曲、戲曲、曲藝等。它們都具有各自的地域特點和迥異的風格韻味,對于民族聲樂演唱者來說,必須認真學習,從中汲取營養,以便更好地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演唱技巧和傳統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