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飛
社保政策應該是統一的費率、統一的繳費基數、統一的口徑,國際慣例也是如此。這樣才能避免地區之間的不平衡,也有利于企業競爭。
針對社保征收改革, 《中國新聞周刊》近日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書長房連泉。
中國新聞周刊:目前,中央尚未就社保費用征繳做出統一部署和安排,但在部分地區,如黑龍江、江蘇等地都開展了社保費用追繳工作。對于過去漏繳的社保費,是否有必要追繳?
房連泉:追繳社保,這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從法律角度來說,企業應該補繳,這是法定的事情。如果之前企業按照法定的費率和費基進行繳納社保,就不會出現此類 現象。此外,這涉及職工利益,追繳社保對維護職工權益是有好處的。
另一方面,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以前的社保的 確存在一些不規范的地方,例如欠費、基數不實等等。欠賬的企業這方面的意識比較薄弱。這個追繳問題近期之所以這么突出,主要是因為部分地方的做法和國家要求給企業減負降費的大背景不一致。同時,部分企業需要補繳的數額還比較大。這增加了企業負 擔,更增加了人們的擔憂。
法治化社保才能建立公平的競爭環境,才有利于企業社保費率的下降,大家應該具備這種意識。但目前部分企業遵繳意識還是比較薄弱,實行稅務征繳之后,有利于改變這方面的現狀。
對于追繳,主要對象還是那些比較大型的、勞動關系比較正式的企業。對于部分小企業,征繳部門可能較難進行追繳。它們為了規避社保費用,利用彈性空間,勞動合同簽得不那么 正式,臨時合同甚至不簽勞動合同,用工方式“非常靈活”。 社保欠繳問題暴露出來以后,現實問題是有的企業沒有充裕的資金進 行一次性補繳。
因此,在追繳操作層面上,征管部門應該考慮企業的經濟承受能力,對于這些歷史欠賬應該給與一定的空間和時間。例如,可以放寬相應的上繳期限、用營業收入去抵消社保欠賬等等,而非采取強制的手段或者方式。
中國新聞周刊:根據51社保發布 的《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數據顯示, 2017年我國社保基數合規的企業比例僅為24.1%,你認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房連泉:企 業繳納的社保基數合規與否得看情況。國有企業或者大型集體企業,繳納社保是比較規范的。而中小民營企業、勞動密集 型企業或者個體工商戶的用工方式比較靈活,不簽合同、少交少報等行為可能比較多,它們的合規比例的確比較低。
就原因而言 ,從大的方面講,這是負擔問題。目前我國全額繳納社保的費率是比較高的,企業不愿意交社保,存在一定的避費心理。再一個, 在征繳管理方面,各地社保費率、繳費基數等社保政策不統一。有的地方是全額繳納,有的少一些。例如,東南沿海地區的費率就 比較低。
當然,這和地方政府的經濟利益是聯系在一起的,有的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可能給企業很多彈性空間。負擔輕的話, 企業愿意去投資,老板也比較容易雇傭職工,這存在一個競爭因素。
加強社保費征收后,主要對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影響比較大。這些企業的利潤空間比較小,勞動力成本所占的份額比較大,因此對社保費征收政策的變化非常敏感。
中國新聞周刊:目前中國企業社保總費率在30%左右,有人認為費率偏高。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降低社保費率,你認為降到多少較為合適?
房連泉:目前,我國社保總費用40%多,企業占30%左右,確實是比較高的。例如,在養老保險層面,企業繳納費率為20%左右。
據我了解,大部分國家的養老保險,企業和個人加起來都沒有超過20%。其中,日本19%,韓國10%,美國12%。不過,這涉及名義費率的問題,這些國家的費率是坐實的費率,而我國是名義費率。名義費率偏高就會帶來負擔不均的問題,例 如有的企業按照20%的名義費率全額繳納養老保險,它的負擔就偏重,這整體上來說對部分企業是不公平的。對于降低社保費率問題,將來如果基數能坐實的話,基數下降七八個點甚至十個點還是有可能的。
目前,我國一半地區實際上是由稅務部門來代為征收 ,而額度則由當地社保部門核定。將來,我國稅務部門不僅僅負責社保費用的征收,還負責核定繳費基數問題。稅務部門的優勢在于能及時準確地掌握企業的納稅信息和收入信息。全額征收是我國未來社保征繳的發展方向。
同時,社保政策應該是統一的費率、統一的 繳費基數、統一的口徑,國際慣例也是如此。這樣才能避免各個地區之間的不平衡,也有利于企業的競爭。如果不統一,對于合規繳 納社保費用的企業是不公平的,這會增加企業成本。
但這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下子做到位。其中,如何統籌協調發達省份和欠發達省份很重要。統一費率和費基以后,要考慮社保門檻問題,相應的負擔還是不能太重,不僅便于企業競爭,還要各種類型的企 業都能負擔得起。具有額外經濟能力的企業,可以到市場上購買補充保險,國外持續性比較強的社保體系都是采用多層次制度。
在我國,欠發達地區的實際費率可能更高一些。它們的費率本來就很高,相應的提升空間沒有那么大。一些外來人口比較多、相對發達的省份,它們的實際社保費率比較低,而且征繳也不那么充足。增加社保資金收入這塊,主要還是靠經濟比較發達的省份。如果國家進行全額征繳,收入還有很大增長空間的。社保收入的增加對國家是好事。不過,這與地方政府利益掛鉤。從激勵的角度來講,還存在 著少繳少征的風險。
中國新聞周刊:按照國家規定,2019年之后社保由稅務部門垂直征收,這種征管方式的轉變,對地方主要有哪些 影響?
房連泉:我認為,社保征繳和企業活力密切相關。對于地方企業,如果要求一些中小企業一下子到位,尤其是勞動密集 型企業可能就死掉,生存空間比較小。這些企業,可能就會采取雇傭臨時工、不簽合同等非正規的、隱蔽的方式來用工,規避社保 政策,這將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產生很大的不利影響。
這種征管方式轉變產生的影響,主要看執行的力度。從稅務系統來說,它會不 會“一刀切”。全國統一全額征繳,這個難度估計比較大。社保的征繳與地方政府有很大關聯。對于社保資金充裕的地區,它們缺乏進行全額征繳的內在動力,因為社保資金屬于專項資金,不得用于規定范圍之外的用途。對于社保資金匱乏的地方,它可能會擴大基數,進行足額征繳,因為如果社保虧空得由地方政府承擔。也就是說,它會受制于地方經濟利益的驅動。
中國新聞周刊:此前企業反映稅負高,經過一系列減稅政策,目前費負又成為企業的“重擔”。那在企業減稅(費)和保證財政收入之間,如何實現平 衡?
房連泉:這也即是企業的社保費率到底多高合適的問題。一方面社保待遇只有達到一定的水平,才能保證其充足性。這是一個指標 。另外一個方面,這涉及到企業和個人可支付性,可負擔性。這是一對矛盾,如果處理不好,社保就沒法可持續進行。
每個國家都在努力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尋找能使充足性和可支付性達到一個穩定的點,這個點不好把握。像歐洲國家,它社保的費率很高,福利也非 常好,企業負擔就比較重;美國等國家,社保費率就很低,相應的社保福利也比較低。不過,企業會給職工購買一些商業 保險作為補充保險計劃。
這也涉及到國家經濟發展的模式。低社保費率國家的企業參與全球競爭,它的活力就比較強。進行貿易戰或者全球競爭,社保費率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相應的點就得平衡好。我國由于一些歷史問題,社保費率非常高。之前社保資金是比較充足的 ,但現在很多地方出現了缺口,而且降不下來。在這種全球化的競爭壓力下,我國企業社保費率問題就凸顯出來了。
在貿易戰的背景下,中國應該降低社保費率,減少企業負擔。同時,要改變依賴國家社保的觀念。
與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目前市場型的補充保險比較薄弱。這些國家通常會設置一個起點比較低的線,其他方面則通過市場進行補充。而在我國則主要靠國家負擔,靠高社保費率運行。因此,我國社保將來的發展方向應該 是向英美國家靠攏,通過發展和補充靈活多樣且效率高的市場商業保險,分散國家和政府的負擔。